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7期

手指掌瘢痕挛缩植皮成功150例分析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手指掌瘢痕挛缩。植皮手指掌瘢痕挛缩因其部位特殊,术后瘢痕松解后不易固定,易发生皮下积液及移植皮肤坏死,造成新的瘢痕挛缩,影响手及手掌的功能。1990年11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多线头相向打包加压固定法行手指掌瘢痕挛缩植皮后,手指掌舒展,恢复其功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2手术方法术前估计如完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多线头相向打包加压固定法;手指掌瘢痕挛缩;植皮

  手指掌瘢痕挛缩因其部位特殊,术后瘢痕松解后不易固定,易发生皮下积液及移植皮肤坏死,造成新的瘢痕挛缩,影响手及手掌的功能。1990年11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多线头相向打包加压固定法行手指掌瘢痕挛缩植皮后,手指掌舒展,恢复其功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150例,其中烧伤及烫伤112例,外伤38例;男106例,女44例;4~(岁)76例,19~(岁)53例,>41岁21例;病程1~(年)10例,2~(年)123例,>10年17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估计如完全松解瘢痕后,创面面积是体表面积的0.25%以上,取大腿内侧的中厚层皮肤。如<0.25%可取腹壁的全层皮肤,麻醉成功后消毒,取皮区不用碘酒,只用75%乙醇消毒。

  充分游离手指掌处癜痕挛缩的皮肤,尽量保留组织及指掌侧固有动脉,将瘢痕粘连组织充分游离,游离时可在患侧的上臂上一止血带以减少出血,使视野清晰,止血带每0.5~1.0h松解1次。

  用取皮刀在取皮处取整块中厚层皮肤,或在腹部取一小块全层皮肤,切去多余脂肪,取皮处用帆纱覆盖后加压包扎或缝合。

  将整块皮肤缝合在充分游离手指掌瘢痕的创面上,保持有一定的张力,缝合线留长暂不打结,整个皮肤缝合完毕后,用注射器向创面冲洗生理盐水直到冲净为止。用帆纱内包纱布放在植皮处,将临近缝合的3针线一组相向打结使移植的皮紧贴创面。打包尽量大,使手指被动伸直,外加棉垫包扎。将患肢指头露出外面以观察血循环,15d后折线,1个月后作手指功能锻炼。

  1.3  结果                                    

  15d折线后除2例有局部皮肤坏死(不影响整体效果),其余全部成活,优良率为98.7%。

  2 讨论

  皮片移植于受区后,创面就开始有血浆渗出,将皮片粘连于创面,且供给皮片必要的营养物质,大约5d内,皮肤被较紧密地粘连于创面,随后生长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迅速长入皮片的表皮和真皮之间,而建立新的血管网,在较厚的皮片术后第四天可见到,并有纤维细胞生长,而与植皮片中的纤维细胞相连接。到术后第八天,血液循环已基本建立,皮片色泽红润。到第十天,纤维性愈合已达到成熟阶段。排列紧密,皮片已完全成活[1-3]。

  手及手掌植皮时需用中厚皮片或全层皮片,中厚皮片包含有较厚的真皮纤维组织层,故成活后质地柔软,能耐受磨擦和负重,收缩较少[4]。

  手指掌瘢痕植皮成功的关键是避免感染,局部血运好,固定好。手指掌因其部位特殊,术后瘢痕松解后不易固定,易发生皮下积液及移植皮肤松动坏死,生成新的瘢痕挛缩,影响手的功能。

  20世纪80年代末笔者曾到县级医院工作,曾行手指掌挛缩手术20多例。当时采用植皮缝合夹板固定,无一例完整成活,因夹板固定后加压压力大易引起肢体远端缺血,加压压力小易引起移植皮肤皮下积液松动坏死,效果不好。

  应用多线头相向打包加压固定法可维持充分持续的压力,保持皮片和创面紧密接触,不易使皮片积液松动,有利于皮片成活,再者打包法仅压迫肢体的一面而不是双面,不影响肢体远端的血循环,有利于皮片成活,打包足够大,使挛缩的手指被动伸展,有取代夹板的作用,为以后功能锻炼后手指伸直打下良好的基础。

  手指掌瘢痕挛缩植皮术也有术者用前臂转移皮瓣带蒂移植,效果好,但前臂是较常暴露的部位,日后留有一瘢痕,很多患者或家属难以接受。多线头相向打包加压固定法操作简单,易学,实用性强,同时也适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小面积的植皮手术。

  参考文献

  [1]孙涤生.整复外科学的基因原因和组织移植[M]//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561-586

  [2]夏双印.局部微小扇状皮瓣的临床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4,28(6):476-477

  [3]张占仲.组织瓣移植修复创面与瘢痕畸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5,9(2):94-95

  [4]杨松林.瘢痕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12(1):2-5

  贵州省凯里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作者: 周建林 龙先泽 龙建军 张献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