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7期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46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恶性肿瘤。血管栓塞。并发症血栓性疾病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对策,我们对我院收治的46例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997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共收治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565例,其中经增强CT或MRI、彩色多谱勒......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恶性肿瘤;血管栓塞;血栓溶解疗法;并发症

  血栓性疾病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对策,我们对我院收治的46例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7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共收治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565例,其中经增强CT或MRI、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确诊并发血栓性疾病者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40~79岁,中位年龄63岁。原发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乳腺癌15例;非小细胞肺癌6例,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胰腺癌、原发肝癌各4例;肾癌、膀胱癌各3例;恶性淋巴瘤、大肠癌各2例;卵巢癌、胃癌、恶性胸腺瘤各1例;接受过肿瘤根治或姑息手术者36例;经过放、化疗者39例。

  1.2 栓塞部位                                    

  15例乳腺癌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腋下静脉血栓2例;10例肺癌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上腔静脉栓塞2例,肺动脉、下腔静脉、脑动脉栓塞各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并多发腔隙梗死1例;4例胰腺癌中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髂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栓塞各1例;4例肝癌中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栓塞各1例;肾癌、膀胱癌各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4例,髂静脉栓塞2例;恶性淋巴瘤、大肠癌各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肺动脉和下腔静脉栓塞各1例;卵巢癌、胃癌、恶性胸腺瘤各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髂静脉栓塞1例;共计:下肢深静脉血栓29例,髂静脉栓塞4例,下腔静脉栓塞3例,腋下静脉、肺动脉、上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栓塞各2例,脑动脉栓塞、短暂脑缺血发作并多发腔隙梗死各1例。

  1.3 栓塞时间及诊断方法                                    
  发生于肿瘤治疗前22例,化疗中9例,放疗中6例,介入化疗后4例,放、化疗后的3例,手术后的2例。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诊断38例,增强CT或MRI诊断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栓塞部位的肿胀、疼痛或者咳嗽、胸闷、咳血、腹痛、腹胀、腹腔积液以及神经系统定位症状。

  1.4   治疗方法                                    

  本组46例患者,其中39例发病时间在4~72h,无溶栓禁忌证,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首剂4 000U/kg静注,随之4 000U/h持续静注24~72h(根据PT、APTT值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之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000~5 000U/d,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共10~14d,继之给予华法林2~4mg/d,维持抗凝治疗3~4个月。7例患者无溶栓适应证,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华法林抗凝系统治疗。溶栓和抗凝治疗期间根据PT、APTT值调整低分子肝素钙和华法林的用量,严密观测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2  结果

  本组46例患者,其中接受尿激酶溶栓和系统抗凝治疗的39例,仅给予系统抗凝治疗者7例。接受尿激酶溶栓和系统抗凝治疗的39例患者中,症状在3~14d内缓解者35例,治疗14d复查,其中栓子溶解血管完全再通者29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6例,髂静脉栓塞2例,腋下静脉1例;栓子未完全溶解血管仅部分再通者6例,其中髂静脉、下腔静脉栓塞各2例,腋下静脉、肺动脉栓塞各1例;1个月后复查,栓子基本溶解4例,部分溶解遗留机化者2例;症状未缓解、栓子未溶解、血管基本不通者4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2例,下腔静脉、肺动脉栓塞各1例。仅给予系统抗凝治疗者7例,治疗14d复查,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其中2例血栓溶解血管再通,1例部分溶解症状好转;上腔静脉栓塞2例,脑动脉栓塞、短暂脑缺血发作并多发腔隙梗死各1例,均为症状好转,病情减轻。治疗中有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轻度齿龈出血和鼻粘膜出血,其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随访至2005年10月,血栓反复发作5例,其中脑血栓2例,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肺动脉栓塞各1例;死亡18例,其中死于原发肿瘤进展11例,死于脑血栓、肠系膜上静脉栓塞各2例,死于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栓塞各1例。

  3 讨论

  血栓性疾病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1,2],在恶性肿瘤人群中,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为10%~15%,尸体检验报告为50%的发现率。大约1%~15%的血栓形成先于肿瘤的发现。另外在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大约60%的患者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管栓原因的原因有多种,其主要的机制有:①肿瘤生长对局部静脉血管产生的机械性压迫,导致血流缓慢和淤积,静脉淤血、缺氧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以及局部组织结构的损伤;②血液内凝血因子如: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Ⅸ、Ⅺ增加,抗凝血因子(AT-Ⅲ)水平下降;③肿瘤本身对周围组织器官血管的直接破坏和肿瘤生长、坏死过程中释放的凝血因子不断增加;④肿瘤细胞可以直接激活血小板、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前凝血物质(谷胱胺酸、蛋白激酶);⑤肿瘤患者血液中纤溶系统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水平增高[3]。⑥手术、化疗、放疗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肿瘤坏死释放大量凝血因子;⑦体质下降、长期卧床、血容量不足、脱水、电解质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等均可诱发或导致血栓性疾病。

  临床上有症状和体征,经过彩色多谱勒超声、增强CT、MRI检查可作出血管栓塞诊断,在少数情况下可以做血管造影确定诊断。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已经确诊的患者应根据栓塞的情况应及早给予溶栓、抗凝或手术等治疗。在治疗血管栓塞的同时,积极控制肿瘤的发展,有利于患者的整体情况改善。本组患者46例,39例得到较早期的发现并给予溶栓及系统抗凝治疗,其中35例肿瘤得到有效的控制,血栓治疗也取得较好的效果。4例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肿瘤进展,全身扩散转移,情况较差,未选择手术治疗。7例仅接受系统抗凝治疗的患者,肿瘤病情均得到控制,血管栓塞情况好转。7例死于血栓反复发作的患者均伴有肿瘤情况的进展。11 例死于原发肿瘤的患者,其中有3例血栓反复发作2次或2次以上。

  恶性肿瘤并发血管栓塞的预防主要是抗凝和中药治疗。肝素、华法林具有很好的抗凝效果,不仅能够预防血栓发生而且具有抗肿瘤转移和放、化疗增敏作用。补气养血、健脾固本、活血化淤类中药如人参、黄芪、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莪术、仙灵脾、兔丝子、淫羊霍等,通过对cGMP/cAMP水平、T-cell亚群T4/T8值、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水平、血管生长因子/抑制因子活性等方面的影响,表现出增强免疫、改善微循环、抗凝、抗肿瘤转移、保护骨髓、增强放化疗作用、减轻其不良反应等作用[4]。

  总之,血栓性疾病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早发现,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对改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预防抗凝治疗、中药治疗不仅能够预防血栓发生,而且可以增加抗肿瘤治疗的疗效,积极的抗肿瘤治疗也可以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曦,欧阳学农.癌症合并血栓形成的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7,24(2):108

  [2]郭农建,俞民,李同义.肿瘤的凝血异常[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3,16(1):4

  [3]顾毅.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2,12(1):85

  [4] 朴丙奎.肿瘤中医治疗的特色及其在综合治疗中的位置.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集(2000)[M]//孙燕,储大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40-50

  河南省焦作市,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肿瘤科

作者: 李发强 李本全 詹香草 李新菊 王道军 靳桂红 刘阿海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