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11期

急性重症胆管炎治疗分析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胆管炎,急性重症。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SC)是在胆道梗阻基础上感染发展的严重阶段,常伴有休克,病情进展较快,是胆管良性疾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0月共收治ASC82例,现报告如下。根据冉瑞图等[1]的ASC分级标准,本组病例Ⅰ级(单纯ASC)18例,其休克症状轻或不典型,精神症状轻或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胆管炎,急性重症;胆道梗阻;手术治疗

    急性重症胆管炎(ASC)是在胆道梗阻基础上感染发展的严重阶段,常伴有休克,病情进展较快,是胆管良性疾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0月共收治ASC 8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2例中男35例,女47例;年龄44~80岁,平均68岁,其中60~80岁67例,占75.0%。并发有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失常、肺气肿、肝硬变等)者43例。根据冉瑞图等[1]的ASC分级标准,本组病例Ⅰ级(单纯ASC)18例,其休克症状轻或不典型,精神症状轻或仅有意识淡漠、嗜睡;Ⅱ级(感染性休克)32例,有典型休克症状,精神症状明显;Ⅲ级(肝脓肿)19例,其中肝脓肿2例,胰腺炎17例;Ⅳ级(多器官功能衰竭)13例,出现心、肝、肾、肺等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胆管结石65例,胆道蛔虫6例,胆肠吻合术后胆管狭窄2例,胆管及胰头癌9例。

  1.2  治疗  60例行胆管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其中56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5例经十二指肠逆行造影加乳头括约肌切开(ERCP+EST);3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行保守治疗14例。

  2  结果

  全组病例治愈76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7.3%,其中手术治疗后死亡3例,因病情严重,入院后未来得及手术即死亡3例。入院后经积极支持治疗,改善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器官功能后再行手术者60例。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3  讨论

  3.1  ASC分级  结石、蛔虫阻塞胆管下段,或嵌顿于胆管的某个部位,炎症入侵使胆管壁水肿,胆汁梗阻明显加重,炎性胆汁很快通过肝脏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临床病情进展迅速。ASC治疗的观念就是要及时地引流胆汁,解除梗阻,降低胆管内压力。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ASC分级,ASCⅠ级时,可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包括补液、抗感染、激素应用。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本组18例ASCⅠ级患者中有14例在非手术治疗1~3d内得到明显缓解,为从容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赢得了时间。保守治疗时间为6h,一般不超过12h。对ASCⅡ、Ⅲ级患者,应在加强支持疗法同时,积极备行手术,本组51例该分级患者中仅有3例保守治疗效果良好,3~5d后得到基本缓解,余48例全部行急诊手术,其中1例死亡。对ASCⅣ级患者,应以支持治疗为主,努力改善各器官功能,挽救生命,为手术解除梗阻创造条件,本组13例Ⅳ级患者中,有4例死亡。

  3.2  术式选择  术前判断梗阻部位对决定手术方式至关重要,B超对胆管内结石的检出率可达85.5%,但对胆管下段结石易受肠道内气体的干扰,检出率不足50%[2],CT对胆管下段病变,尤其是观察胰腺的改变,明显优于B超,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CP)对显示整个胆道系统及梗阻情况有决定性作用,可以使术式选择更加确切。因ASC均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术式应简单有效,以解除梗阻,引流感染胆汁为目的。一般采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若无并发胰腺炎表现,手术应首先考虑梗阻以上段胆管,尽量取净结石,解除狭窄,同步引流肝脓肿。其次再考虑梗阻以下段胆管是否与十二指肠相通,在病情危重,局部条件差的情况下,胆管下段的通畅性不是手术必须达到的,可留待术后经T管窦道用纤维胆道镜套取。对于一些高龄、重症、并发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施行PTCD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待情况改善后再选择进一步处理,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3]。对一般情况较好,检查证实结石仅存在胆总管下端者,可行ERCP+EST。

  3.3  重视围手术期治疗  我们的经验为,对于ASC各期,应充分重视和有效开展围手术期治疗,尤其是术前的积极支持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危重状态,提高手术耐受性,降低病死率,提供非开腹手术选择的可能性,均有明显的积极意义。ASC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术前一般应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抗感染,纠正内环境紊乱,改善全身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主要脏器功能状态。引起ASC的主要细菌为G-菌,可选用对G-细菌及厌氧菌均有效的药物,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治疗,有时可加用喹诺酮类三联抗菌[4],应严密观察ALT、AKP等酶学指标的变化、黄疸程度的变化、PT及尿量。避免使用损害肾功能药物。加强液体治疗,改善内环境,力争在短时间内改善休克状态,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ASC时胆道内压力增高,大量细菌和毒素可经肝进入血循环,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和多脏器功能损害,引起内毒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中毒性休克,并发SIRS,导致MODS、死亡[5]。以往对ASC的治疗是尽早手术,国内有报道[6]ASC的病死率可高达33.6%。调控炎症反应,阻断其SIRS向MODS发展,是防治MODS,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我们的经验证明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适时的手术选择、微创的手术观念和操作技术是阻断SIRS发展,有效救治ASC,减小手术创伤,降低ASC病死率的根本所在。

  4  参考文献
 
  [1]  冉瑞图,钟大昌.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分级诊断和治疗[J].中国外科杂志,1985,23(9):513
 
  [2]  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0-311
 
  [3]  赵加应,沈强,陈永湘,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内镜治疗[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2,14(3):145
 
  [4]  焦宛,胡必杰,王文娟,等.胆汁中需氧菌群的调查及药敏测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7):428
 
  [5]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31-1834
 
  [6]  王曙光,韩本立,王敖川.重症急性胆管炎并发多系统器官衰竭119例防治体会[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6):314

  451150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作者: 靳根峰 王智民 冯建超 沈永生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