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11期

体外聚焦微波刀治疗放射性肺炎的观察及护理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肺炎,放射性。微波治疗。护理放疗是中、晚期肺癌重要的治疗方法,但随着放疗时间的延长和放疗剂量的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约占17%左右,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气急、高热、胸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延误治疗,临床上治疗方法少且疗效较差,近年来我们利用体外聚焦微波刀治疗放射性肺炎49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肺炎,放射性;微波治疗;护理

    放疗是中、晚期肺癌重要的治疗方法,但随着放疗时间的延长和放疗剂量的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约占17%左右,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气急、高热、胸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延误治疗,临床上治疗方法少且疗效较差,近年来我们利用体外聚焦微波刀治疗放射性肺炎49例,由于我们护理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了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治疗放射性肺炎98例;肺癌47例,乳腺癌29例,食管癌19例,淋巴瘤3例;放射性肺炎入组条件: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放射治疗开始后6个月内发病,符合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放射性肺炎已发生明显肺纤维化改变、并发严重的肺、心功能不全、并发严重的肺部感染者不符合入组条件。

  1.2  分组与分型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49例,其中片状渗出型6例,补丁实变型10例,含气不全型22例,浓密纤维化型11例;对照组49例,片状渗出型5例,补丁实变型11例,含气不全型23例,浓密纤维化型10例[1]。

  1.3  仪器设备  采用南京庆海微波电子研究所生产的MTC-3(D)体外无创聚焦微波刀。超大脉冲调制功率;多头聚焦技术;超强的瞬间聚焦电场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多导高精度测温系统,提供准确的温度信息。放射治疗采用钴-60治疗机或直线加速器。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氢化可的松100mg+NS 250ml、参麦注射液60ml+5%GS 250ml静滴,1次/d,连用20d后,根据病情变化增减药量,并发感染时配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吸氧,适当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镇咳定喘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配合微波刀治疗,每周3次,每次30min,治疗温度42~43℃,功率60~80W,距体表距离5~10cm,治疗6周。每月复查胸部CT,共观察6个月。6个月后复查胸部CT,观察放射性肺炎的疗效。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痊愈:咳嗽、胸闷、胸痛、气急、发热等症状消失,肺部听诊无干湿性罗音,CT检查示肺部炎性阴影消散。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CT检查示阴影大部分消散。好转:症状体征减轻,CT检查示阴影部分消散。无效:症状体征未减轻,CT检查示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治愈+显效+好转为总有效。

  1.6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为26例,总有效率为53.06%;治疗组总有效为40例,总有效率为81.63%。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χ2=7.5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体外聚焦微波刀治疗放射性肺炎有显著疗效。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放射性肺炎带来的不适,使癌症患者更加痛苦和惶恐不安;体外聚焦微波刀又是一项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新技术,患者对该治疗方法缺乏了解,产生疑虑、恐惧和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在治疗前向患者介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微波刀的治疗原理、特点以及治疗过程中无任何毒副作用及不适反应等,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2  治疗中的护理  嘱患者完全放松,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耐受程度,调整合适的功率、温度,功率60~80W,温度42~43℃,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宜。

  2.3  饮食护理  讲解加强营养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选择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在烹调过程中注意色、香、味俱佳;并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清洁的进食环境,以增进食欲,有利于进食,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身体康复。

  2.4  其他护理  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有吸烟嗜好者要劝其戒烟;生活有规律,定时进餐;睡前用温水泡脚,保持充足的睡眠;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而加重病情。

  3  讨论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体外聚焦微波刀一般用于人体各部位原发、复发的恶性实体瘤,以及术后可能存在的亚临床灶的治疗。我们试用于治疗放射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穿透力强,有较强的定向性,作用均匀;第一次加热后几小时内就开始形成热耐受,在24~48h热耐受达最高峰,以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热耐受慢慢消退,在72h左右已基本消退。我们利用细胞的热耐受采用每周3次进行热疗,此时细胞不受损伤,而高温治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加,新陈代谢加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少渗出加快、炎性产物的吸收,有消炎、消肿、减少渗出、促进吸收的作用。2)微波照射组织后使局部形成高热量及强电磁场,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局部免疫力,进一步加快放射性肺损伤的修复,有利于康复[2]。3)此方法的优点:①适应于各型放射性肺炎,特别是一般治疗方法效果较差的含气不全型与浓密纤维化型,疗效较好。②消炎作用强。③减少渗出、增加吸收效果好。④改善微循环,保护和修复损伤的组织和细胞。⑤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放射性肺损伤的恢复。⑥无创伤、无痛苦、无不良反应。⑦疗程短,有效率高。⑧操作简便,治疗费用低。

  4  参考文献
 
  [1]  李而周,夏丽天.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HR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5):327
 
  [2]  汤钊猷,曹世龙,赵森,等.现代肿瘤学[M].第2版.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81-497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作者: 杨蕾 杨萍 冷桂珍 吴建军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