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12期

脑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纤维蛋白原。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前2/3的血液,颈内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狭窄,将会严重影响大脑的血液供给,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脑梗死。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相关,但是,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国内报道较少。...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脑卒中;纤维蛋白原;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前2/3的血液,颈内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狭窄,将会严重影响大脑的血液供给,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脑梗死。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相关,但是,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超声检查颈动脉,旨在探讨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12月—2003年9月住院治疗脑血管病患者77例,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男 67例,女10例,年龄40~86岁,平均 (65.3±11.9)岁,其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例,脑梗死51例(包括部分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9例,未使用对纤溶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如尿激酶、降纤酶、蚓激酶等。

  1.2  方法

  1.2.1  采血方法及测定仪器  早晨空腹取肘静脉血,用3.8%枸橼酸钠试管取2.7ml血,用AYW8001四通道凝血分析仪、Clauss测定试剂盒自动检测纤维蛋白原浓度。2名超声科主治医生用ATLHDL3000双功能彩色超声仪(产自美国ATL公司)检查颈动脉。

  1.2.2  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  根据内-中膜厚度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组(即0级),颈动脉粥样硬化分5级:0级,<1mm;1级,≤2mm;2级,≤3mm; 3级,>3mm;4级, 完全闭塞。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颈动脉正常组  17例,男15 例,女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级15例,男11例,女4例;2级21例,男17例,女4例;3级20例,男20例,女 0例;4级4例,男4例,女0例。

  2.2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0级17例,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为(2.96±0.72)g/L;1级15例,纤维蛋白原浓度为(2.76±0.64)g/L;2级21例,纤维蛋白原浓度为(3.51±0.73)g/L;3级20例,纤维蛋白原浓度为(4.37±1.20)g/L;4级4例,纤维蛋白原浓度为(5.84±1.93)g/L。3级与0、1、2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级与0、1、2、3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成正相关。纤维蛋白原浓度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

  2.3  纤维蛋白原(>3.5g/L)在不同级别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分布  纤维蛋白原浓度>3.5g/L患者0级占17.65%(3/17),1级占6.67%(1/15),2级占38.1%(8/21),3级占85.0%(17/20),4级占100%(4/4)。提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3.5g/L的患者数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所占百分比明显增加。

  3  讨论

  我们研究了77例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3、4级与0级、1级、2级比较,4与3级比较,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原浓度>3.5g/L的人数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所占百分比增加,其中纤维蛋白原浓度>3.5g/L的人数在3级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占85.0%,在4级中占100.0%。因此,我们认为: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成正相关,随着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也增加,当纤维蛋白原浓度>3.5g/L时,应给予药物干预。我们的研究结果与Willeit J[1]、Valerio等[2]的研究结果相近。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糖基化蛋白,半衰期为3~4d,其中80%存在于血浆中,正常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为2 ~4g/L。其分子组成不均一,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340×103(340kD)。纤维蛋白原是迄今为止知道的最为复杂的蛋白质。纤维蛋白原具有生理和病理双重作用,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在凝血过程的最后一步。纤维蛋白原作为血液组成成分,其分子大,浓度高且有聚合作用,是除红细胞外决定血液粘度的第二个重要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不仅使血浆粘度增加,而且还是促进血小板聚集的最主要的血液蛋白质。血小板膜上含有数万个纤维蛋白原粘着受体,纤维蛋白原通过分子上含有的6个结合位点与毗邻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而使血小板聚集。高浓度纤维蛋白原通过以下几方面导致和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①纤维蛋白原在体内可转变为纤维蛋白(Fb)和不溶性降解产物,纤维蛋白的种类有3种(FibrinⅠ、FibrinⅡ、D/D二聚体片段),D/D二聚体片段沉积在血管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3]。②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陈晓春等[4]研究了纤维蛋白原影响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灭活剂(PAI-I)mRNA的表达,高浓度纤维蛋白原长期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纤溶酶原灭活剂,导致局部微血栓形成不能及时清除,造成内皮细胞损伤,有利于胆固醇浸润,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③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对平滑肌细胞有刺激作用,使平滑肌由动脉中层迁移至内膜并在内膜增殖[5],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促进血小板活化和交联,活化血小板释放的生长因子又是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强烈丝裂原,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4]。④高浓度纤维蛋白原可导致粥样斑块巨噬细胞帽的渗透性改变和斑块变薄,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溃疡和血栓形成[6]。研究显示:血浆高浓度纤维蛋白原导致和加重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积极控制纤维蛋白原浓度对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  参考文献
 
  [1]  Willeit J,Kiechl S,Oberhollenzer F,et al.Distinct risk profiles of early and advanced atherosclerosis;pospective results from the B runeck study[J].Arth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0,20(2):529-537
 
  [2]  Valerio Sangugni,Marlacarla Gallu,Salvatore Novo,et al.Cholesterol and fibrinogen as predictive factors of progressive carotid athaerosclerosis[J].International Angiology December,1993,12(4):335-337
 
  [3]  Alessandra Bini and Bohdan J,Kudryk,et al.Fibrinogen and fibrin in the arterial wall[J].Thrombosis Research,1994,75(3):337-341
 
  [4]  陈晓春,黄春,蓝玉福,等.纤维蛋白原对内皮细胞t-PA和PAI-I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5):305-308
 
  [5]  Naito M.Effects of fibrinogen、fibrin and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 on the behaviour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Nippon Ronen Lgakkai Zasshi,2000,37(6):458-463
 
  [6]  Mauriello A,Sangiorgi G,Palmieri G,et al.Hyperfibrinogenmia i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histocytological composition and complicatious of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plaques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J].Circulation,2000,101(7):744-750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 刘瑛 王杏儒 赵明哲 赵娜萍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