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5年第1卷第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儿在服用西药氟哌啶醇、泰必利的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分为肺肾阴虚型和脾虚阳亢型治疗。结果:30例患儿通过治疗后,痊愈8例,显效11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达9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儿在服用西药氟哌啶醇、泰必利的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分为肺肾阴虚型和脾虚阳亢型治疗。结果:30例患儿通过治疗后,痊愈8例,显效11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达93.3 %,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儿童

  笔者于1990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Gilles de la Tourette’s Syndrome, TS)30 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30例中,男 24 例,女 6 例;年龄1~14 岁,平均年龄7.57±0.46岁;病程0.8~1.4年,平均2.14±0.09年。眨眼 21 例,皱眉 20 例,耸鼻 18 例,点头 17 例 , 伸舌呶嘴 16 例 , 摇头 16 例 , 耸肩 15 例 , 清喉、干咳、嘿嘿声 15 例,挥臂抬肩跳腿者9 例,喊叫、秽语8 例,躯干扭动5例。其中单一症状者7 例, 有2 种症状者13 例,2种以上症状者10 例。

  1.2  诊断标准

  30例均符合 CCMD-Ⅲ 或 DSM-Ⅳ 的诊断标准〔1-2〕。①发病年龄在1~14 岁。②反复出现不自主、无目的、多肌群的抽动。③抽动发作时伴发异常发音如清喉、咳嗽、秽语等。④睡眠或精神欢愉时抽动可停止,情绪紧张时抽动加剧。⑤病程1年以上,症状严重程度有波动性。

  2  治疗方法

  采用小剂量的氟哌啶醇2~6 mg,3次/d或泰必利0.05~0.1 g,3次/d,配合中医辨证施治。

  2.1  肺肾阴虚型

  以发音抽动伴秽语者为主,14 例,病程缠绵,抽动频繁发作。主症:喉中有异常发声、干咳、清喉或发嘿嘿声,重则有喊叫或犬吠样污言秽语;次症:口干、口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伴有挤眉弄眼、伸舌呶嘴、耸肩、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镇肝熄风,以保真汤加减。方药:党参、竹茹、黄芪各10 g,白芍、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地骨皮、枸杞子各 9 g,五味子、莲子心、柴胡各6 g,甘草 3 g。咳嗽、喉部有异常发音或秽语加半夏、天竺黄各6 g。每日1剂,温水煎,分 2 次服。晚服氟哌啶醇2 mg,症状消失后 2 d服1剂,30 d为1个疗程。

  2.2  脾虚阳亢型

  以多发性抽动为主,16例,病程长,日发夜息。主症:纳呆、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眼红口干、两胁闷痛、全身肌肉不自主抽动,如眨眼、皱眉、摇头、耸肩、摆手、踢腿、躯干扭动;次症:四肢厥冷、便溏、形体消瘦、咳嗽多痰、喊叫、漫骂、舌质红、苔淡白、脉弦细或缓。治宜补脾益气、平肝潜阳,以归脾汤加减。方药组成:酸枣仁、白术、党参、黄芪各 12 g,当归、茯苓、远志各9 g,龙眼肉、柴胡各6 g,木香3 g。眼红口干、两胁闷胀加龙胆草10 g、黄连6 g;抽动严重加龙骨、牡蛎、珍珠母各15 g。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疗程同前,每晚服泰必利 0.1 g。

  3  疗效观察

  3.1  病情程度判断标准

  根据孙道开〔3〕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症状、体征的评分法判断标准,根据患儿的发作程度分5级。0 级:无症状;Ⅰ级:1天发作 6~12 次 ;Ⅱ 级:平均每天 30 min内有抽动或发音发作;Ⅲ 级:平均每 15 min有抽动及发音发作;Ⅳ级:平均每分钟有抽动及发音发作。

  3.2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判断分四级。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减少66 %,病情程度判断为Ⅰ级,即平均每天30~60 min内有抽动或发音发作;进步:症状减少65 %~30 %,即病情程度判断为Ⅱ级;无效:症状改善<30 %,即病情程度判断为Ⅳ级,平均每分钟有抽动或发音发作或无变化。

  3.3   治疗结果

  30例经1~2 个疗程治疗,痊愈 8 例(占26.7 % ),显效11 例 (占36.7 %),进步9例(占30 % ),无效2 例(占6.7 %),总有效率达 93.3 % 。

  3.4  不良反应

  30例患儿在治疗中有 5 例出现嗜睡、疲乏、流涎, 2 例有轻微震颤、舌根发硬等不适,属于氟哌啶醇药物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对症治疗如给安坦后不良反应立刻消失,无需停药。

  4  讨论

  本病最早由 Itard于1825 年首先描述,后由法国医师乔治 Gilles  La Tourette于1885 年首次报道39 例,并作了详细叙述,故命名为 Tourette 并发症状综合征,筒称TS。其发病率国内李雪荣〔4〕报道为 2.42 ‰,国外报道在 1 ‰~5 ‰之间〔4-5〕,以 4~12 岁儿童多见,以男性为主。本组 30 例中男性为主,4~12 岁儿童占绝大多数,符合文献报道。临床特点以多组肌肉抽动伴有秽语,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文献报道首先与家族遗传有关,其次与脑内多巴胺受体功能亢进及环境心理因素有关。另外,感染、中毒、药物等可诱发和加重病情,部分患儿可有脑电图异常〔4〕。氟哌啶醇和泰必利有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作用,对纹状体多巴胺2(DA2)受体兴奋导致运动障碍有拮抗作用,治疗 TS 有效率在73 %~85 %之间,是目前认为疗效较为肯定的药物〔5〕。但由于该药物不良反应大,患儿及家长服药的依从性差,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其过度镇静、锥体外系副反应(EPS) 等不良反应,影响患儿对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其疗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少了西药的不良反应,又提高了临床疗效,增强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中医认为TS是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所致,其中最主要与肝、脾、肺、肾关系最为密切〔5-6〕。如肺肾阴虚型以保温汤加减治疗,方中白芍、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滋阴养血;天冬、麦冬养阴清肺;地骨皮、柴胡清热解毒;五味子、莲子清心除烦;党参、黄芪、甘草补脾益气。以上诸药可补肺阴、肾阴之不足,津液足则上注于脑,输布全身,发音及抽动消失。脾虚阳亢型以归脾汤加减治疗,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补脾益气;茯苓渗湿通调水道;白芍柔肝;龙骨、牡蛎、珍珠母平肝潜阳;柴胡疏肝;黄连清心;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滋阴镇静。共奏培土生津、制肝平阳、水木共济之效。

  参考文献:

  〔1〕 陈彦方.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6-66.

  〔2〕庞天鉴.DSM-Ⅳ分类与诊断标准[M].西安:杨森出版社,2001:161-166.

  〔3〕孙道开.抽动秽语综合征[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85,12( 2 ):81-83.

  〔4〕李雪荣. 现代儿童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250-254.

  〔5〕孙孝登,邱文菁.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 5 ):78-79.

  〔6〕陈信璋,孙孝登. 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47例[J].福建中医药,1998,29(3):9-10.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作者: 陈林庆,石洲宝,李向丽,李红,张瑜,彭晓明,郭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