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

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05例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基本穴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5例患儿进行推拿治疗,并根据临床辨证分型加减。结论: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并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值得推广。【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基本穴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5例患儿进行推拿治疗,并根据临床辨证分型加减。每天1次,3 d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90例,占85.7 %;显效10例,占9.5 %;有效3例,占2.9 %;无效2例,占1.9 %。总有效率为98.1 %。结论: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并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推拿;小儿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秋季为主,其中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多见。笔者自2000至2005年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轮

    状病毒肠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5例病例均来自门诊?熏其中男性55例,女性50例;年龄4月~ 3岁,1岁以内占70 %。

    1.2  临床表现

    主要为腹泻,每天4至10余次。其中伴有呕吐者53例,伴有发热者30例,伴有腹痛者20例;病程60 d以上者9例,30 ~ 59 d者15例,10 ~ 29 d者30例,9 d以内者51例。

    1.3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泄泻的诊断依据及证候分类标准。并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ELISA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对腹泻患者大便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1.4  临床分型

    根据患儿全身情况、大便颜色、质地、气味及舌苔、指纹(3岁以内)不同,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本病分为以下三型。

    寒湿泻:大便色绿,质稀薄,腥臭味,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色淡红或淡青(或隐或现),53例。湿热泻:大便色黄,质稀薄,急迫暴注,臭味重,舌质红,苔黄腻,指纹色红或紫,40例。伤食泻: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黄白相间,质地不均匀如蛋花样,呈酸腐臭味,舌质淡红,苔厚浊或黄腻,指纹色青紫,12例。

    2  治疗方法

    基本穴:脾经、大肠、七节骨、龟尾、摩腹、捏脊。辨证加减:风寒泻加上推三关、揉外劳宫、足三里;湿热泻加清肝经、退六腑;伤食泻加推四横纹、分腹阴阳、揉板门;呕吐者加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发热者加清天河水、揉合谷、拿肩井;腹痛者加拿肚角、揉足三里。每天1次,3 d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经治3 d,大便次数及性状完全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经治3 d,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有效:经治3 d,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性状好转,全身症状减轻,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经治3 d,大便次数及性状均未改善,甚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痊愈90例,占85.7 %;显效10例,占9.5 %;有效3例,占2.9 %;无效2例,占1.9 %。总有效率98.1 %。

    4  典型病例

    患儿刘某,女,5月,因腹泻半月余就诊。患儿半月前受凉后开始腹泻,质稀,呈水样,偶夹蛋花样物,每日5 ~ 10次不等,曾就诊两家医院均诊断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静脉滴注“先锋必”和“病毒唑注射液”(具体剂量不详),疗效不佳,后转入我院就诊。刻下患儿精神可,无严重脱水征象。诊断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医辨证为寒湿泻。给予补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三关200次,揉二马200次,逆时针摩腹

    3 min,揉龟尾200次,捏脊5遍,停服一切药物。治疗1个疗程后,大便转稠,每日3 ~ 4次,检测轮状病毒转阴。又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一切正常,痊愈。

    5  讨论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此外尚可经呼吸道、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病毒选择性侵袭、破坏近端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小肠吸收功能降低,水和电解质分泌增多。故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不是肠道的分泌功能障碍,而是肠道的吸收功能障碍。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外邪感染或内伤乳食而发病,病变脏腑在脾胃,病理因素为湿滞,病机属性分虚实,病情演变重阴阳〔1〕。笔者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泄泻,在临床实践中精选了一组基本穴位用于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根据证型不同,随时调整推拿手法和配穴。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补脾经能健脾胃,清脾经则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则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逆时针缓慢摩腹能温中止泻、涩肠固脱,顺时针摩腹则能健脾助运、清泄湿热;揉龟尾、上推七节骨能调理大肠、固涩止泻;捏脊可调阴阳、和气血、理脏腑、培元气,以扶正祛邪。以上治疗既有对因治疗,又有对症治疗。推拿手法能治愈轮状病毒肠炎,说明该组手法对肠道的吸收、消化道受损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与修复,以及对消化道病原菌的清除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汪受传. 中医儿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84 .


作者单位:1.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铁路分院,新疆 奎屯 833200;2.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作者: 王琳,王 丽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