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

“通因通用”法在小儿肾系疾病中的应用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在临床上应用“通因通用”法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紫癜性肾炎血尿、肾病综合征蛋白尿、遗尿、泌尿系感染等肾系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并附案例以资证明。【关键词】“通因通用”法。肾系疾病。小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在临床上应用“通因通用”法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紫癜性肾炎血尿、肾病综合征蛋白尿、遗尿、泌尿系感染等肾系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并附案例以资证明。

【关键词】  “通因通用”法;肾系疾病;小儿;临床应用

    “通因通用”一词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是《内经》提出的反治法之一。以通之法,治“通”之疾,求止之效,此乃畅达窍道,驱邪外达,荡涤滞垢,攘外安内。究其实质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抛开表象,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的方法。现将笔者在临床上应用“通因通用”法治疗小儿肾系疾病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神经性尿频

    李某,男,7岁,于2000年11月2日因“尿频两月”就诊。两月前刚开学,患儿在上课时欲小便不敢告之老师,终因瞥不住而尿在裤中,之后出现小便频数,渐至每日排尿20余次,无尿痛及发热,每次尿量少,尿液色清,严重影响生活及学习,患儿苦不堪言。多次尿常规、尿培养及B超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曾在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尿频”,先后给予消炎痛、麻黄素、654-2及补中益气汤、缩泉丸等温肾缩尿的中药治疗无效。查其面色红润,尿色不黄而欲溺甚急,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辨证为肾阴不足,湿热下注。治以育阴利水为主,用猪苓汤加减:阿胶9 g (烊化?雪、车前草12 g 、白茅根15 g、滑石10 g、猪苓10 g、泽泻10 g、白芍9 g、生甘草

    6 g,水煎温服。服3剂后小便次数即明显减少,尿量增多,服6剂后小便渐趋正常,至今未再复发。

    按:小儿因恐尿裤,思想过于紧张,影响三焦之气化,酿湿化热,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开合失常,加之肾阴不足,虚热内生,封藏失职,亦令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尿频尿少,非养阴清利之法不能愈之。组方以淡渗利水之品为主,加阿胶滋养阴液,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和里缓急,膀胱气化正常,尿频自愈。

    2  紫癜性肾炎血尿

    刘某,女,12岁,患紫癜性肾炎1年余,多方治疗仍有血尿。症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质紫暗,体胖边有齿痕,脉沉细。辨证为脾虚不摄,兼有血瘀。治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拟方:黄芪30 g、当归10 g、党参12 g、茯苓15 g、炒白术12 g、蒲黄10 g、三七3 g(冲服)、水蛭10 g、白花蛇舌草10 g、露蜂房5 g、血余炭10 g、炒白芍10 g、甘草3 g。药进3剂,血尿增多,家长欲停用,告知为活血所致,又照上方服用3剂,血尿减少,去水蛭、三七继服20余剂,病渐痊愈。

    按:患儿久病不愈,气虚不能统血,脾虚不能摄血,而致血尿不止。离经之血皆为瘀血,“瘀血不去,新血难生”,治疗当在益气健脾的归脾汤中加用活血化瘀之剂。考虑病情迁延日久,一般活血化瘀之品恐难奏效,故选用水蛭、三七等活血重剂,取效迅捷。瘀血去除,新血循经而行,再以健脾益气之剂调理而愈。

    3  肾病综合征蛋白尿

    黄某,男,3岁,于1999年12月就诊。患儿于1年前患肾病综合征,给予激素治疗,时轻时重,平素性情急躁、五心烦热。查体:血压125/90 mmHg,满月面容,下肢轻度浮肿,舌质红,苔黄腻。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辨证为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拟方:知母6 g、黄柏6 g、山药15 g、山茱萸10 g、生地黄6 g、泽泻7 g、云茯苓7 g、牡丹皮6 g、生栀子5 g、黄芩6 g、三七2 g(冲服)、水蛭5 g、蒲黄6 g、白花蛇舌草6 g、地龙6 g、甘草3 g。配合激素治疗, 服药10剂,尿蛋白转阴,又以此方加减调理30余剂,病告痊愈。随访3年无复发。

    按:肾病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范畴,病因复杂,病机特点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是水湿、瘀血、外邪等。脾虚运化无力,肾虚关门不利,水液代谢障碍而致水湿内停。湿停日久,化热化浊,阻滞气机,血行郁滞,致肾络不畅?熏气化开合失司,精微蛋白大量丢失而见临床诸症。其中湿热、瘀血是本病病情顽固、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从微观辨证来看,蛋白的漏出可喻为“通”的症状,故治疗上可采用清热除湿、化瘀通络之法,使热除湿消,瘀化血行,经络血脉通畅,水液气血运化正常,精微蛋白则无漏出。   

    4  泌尿系感染

    王某,女,3岁,于2001年7月2日以“尿急、尿频、尿疼、发热3天”为主诉就诊。查体:外阴充血,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尿常规: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诊为泌尿系感染,拟用     蓄5 g、瞿麦5 g、车前草9 g、滑石6 g、生栀子6 g、猫爪草10 g、金钱草12 g、黄柏6 g、炙甘草3 g。药进3剂,症状消失。二诊上方去黄柏,加炒薏苡仁10 g,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

    按:泌尿系感染相当于中医的“淋证”。淋者,为小便频数淋沥,窘迫涩痛,小腹急满的病症,此“尿频”之假象掩盖“涩痛”之实质,尿似通而非通也。火热蕴结下焦,膀胱宣化不利,正气驱邪外达,而溺窍不畅。湿热蕴结下焦为其根本所在,故用八正散化裁清热利湿通淋,湿热得除,膀胱复司其职,溺窍通利,源正则流清。

    5  遗尿

    黄某,男,8岁,于2001年9月2日就诊。患儿自出生后一直尿床,曾屡治无效。症见:一夜遗尿3 ~ 4次,尿臊色黄,性情急躁,夜睡磨牙,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肝经湿热,治以泻肝清热。拟方:龙胆草6 g、黄芩g、栀子g、车前草10 g、泽泻9 g、柴胡9 g、当归9 g、夏枯草10 g、炙甘草3 g。药进6剂,遗尿减半,又加石菖蒲10 g、郁金7 g开窍醒神,炒薏苡仁10 g健脾利湿,调理月余而愈。

    按:《灵枢·九针论》云:“膀胱不约为遗溺。”《类证治裁·遗溺》云:“夫膀胱仅主藏溺,主出溺者,三焦之气化耳。”由此可见,小便的正常排泄,有赖于膀胱和三焦的气化功能,而三焦之气化,又与肺脾肾肝等有关。此患儿系肝经湿热,火热内迫膀胱而遗尿,肝经湿热为其根本所在。察看前医多用“塞源截流”的温阳补肾、健脾缩尿为治疗原则,愈补湿热愈重,愈塞遗尿愈频。治当用泻肝清热的“通”法,热邪得清,肝气条达,膀胱司约,则遗尿自止。可见遗尿之证,不可因膀胱不约,而专事补塞。


作者单位:郑州市中医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作者: 王晓燕,王慧明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