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第3卷第3期

小儿增食灵合剂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胃蛋白酶活性和胃酸分泌量的影响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增食灵合剂对实验性幼龄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测定模型动物胃蛋白酶的活性及胃酸含量。结果:小儿增食灵合剂可使胃游离酸和胃总酸分泌量增加,能提高大鼠胃蛋白酶活力,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小儿增食灵合剂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研究小儿增食灵合剂对实验性幼龄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测定模型动物胃蛋白酶的活性及胃酸含量。结果:小儿增食灵合剂可使胃游离酸和胃总酸分泌量增加,能提高大鼠胃蛋白酶活力,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儿增食灵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有效地增加胃游离酸及总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促进消化的作用有关。

【关键词】  小儿增食灵合剂;胃蛋白酶;胃酸: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指食欲减退的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多发于1~6岁小儿,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以我科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方组方加减的小儿增食灵合剂,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具有可靠疗效。为探讨其作用机制,笔者研究了小儿增食灵合剂对厌食症模型大鼠胃蛋白酶活性和胃酸分泌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

    1.1  药物及试剂

    小儿增食灵合剂由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提供,规格:240 mL/瓶;批号:200506;临用时按14.4 g/(kg·d)、7.2 g/(kg·d)分别用蒸馏水配制成相应的水溶液。江中健胃消食片:江中摇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4003,临用时用蒸馏水制成混悬液,0.576 g/(kg·d)(2 mL)。试剂主要有乙醚、氢氧化钠、盐酸、酚酞、二甲基黄指示剂。

    1.2实验动物

    选断乳后1周龄的健康SD大鼠50只(甘肃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质量(60±10)g,雌雄各半。合格证书:SCXK(甘)2004-007-0001515。

    2方法

    2.1动物分组

    将50只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A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阳性对照组。D组:小儿增食灵合剂小剂量组,简称小剂量组。E组:小儿增食灵合剂大剂量组,简称大剂量组。

    2.2模型的建立与给药

    所有动物在同一条件下喂养(室温20~24 ℃,相对湿度50 % )。 A组以常规饲料喂养,其余4组用特制饲料喂养。特制饲料采用鱼肉松、奶粉、玉米粉、黄豆粉、白糖、鲜鸡蛋、鲜肥肉按照1∶1∶1∶2∶1∶1.8∶2比例混匀[1] ,捏成饼干状,每块约20 g,晾干,4 ℃冷藏备用。所有动物均单笼饲养,自由进食饮水,共饲养5周。每日记录进食量及身体质量的变化,以造模大鼠摄食量平均下降20 %~30 %为模型成功标准,或身体质量低于对照组10 %~15 %为造模成功[2] 。造模成功1周后,各组开始灌胃。A组和B组每日灌服等体积蒸馏水,D组和E组灌服相应剂量的小儿增食灵合剂水溶液2 mL,C组每日灌服江中健胃消食片混悬液2 mL。各组大鼠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15 d。

    2.3标本的采集

    所有大鼠禁食禁水48 h,用乙醚麻醉大鼠,备皮,常规消毒皮肤,于剑突下沿腹白线开一2.5 cm切口,提起胃,在幽门与十二指肠结合部用缝线结扎。各组分别于十二指肠注入生理盐水,剂量为0.01 mL/g。缝合创口后放回笼中,术后禁食禁水,5 h后断颈处死动物,取出胃,收集胃液于刻度离心管,以2500 r/min离心15 min,吸取上清液进行胃液分析[3] 。

    2.4检测方法[4-6]

    2.4.1大鼠胃蛋白酶活性的检测

    采用Mett法测定胃蛋白酶活性。先用内径2 mm、长10 cm的毛细玻璃管吸满鸡蛋清(纱布过滤),然后放于70 ℃热水中使蛋白凝固,制成蛋白管取出备用(实验当天制备)。准确吸取胃上清液1 mL于试管中,并加入15 mL的盐酸(0.05 mol/L),放进两根蛋白管作为平行样。试管封口后放进37 ℃恒温箱保存,24 h取出两根蛋白管,测量其四端透明部分的长度(mm),求平均值。公式如下:

    胃蛋白酶活性单位(U/mL)=四端蛋白管透明部分长度均值2×16

    2.4.2大鼠胃酸分泌量的测定

    取清晰胃液2 mL,置于小烧杯中,加入二甲基黄指示剂和酚酞指示剂各3滴,混匀,呈樱红色,于小烧杯下衬一白纸。用微量滴定管徐徐滴入0.02 mmol/L NaOH标准溶液,随滴随摇,直至樱红色消失,开始出现橙黄色时,记录NaOH溶液的消耗量,即为游离酸度终点量,继续用0.02 m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酚酞的红色(微红色不退),记录NaOH溶液的消耗量与上所用之和即为总酸度终点量,按下式计算游离酸和总酸度:

    游离酸(mmol/L)=游离酸度终点量×10

    总酸度(mmol/L)=总酸度终点量×10

    2.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各指标组间根据方差齐性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实验大鼠摄食量变化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造模第1~7 d,B组大鼠日平均进食量低于A组20.1 %左右,第7~21 d,B组大鼠日平均进食量低于A组24.5 %,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各组大鼠日平均进食量比较  (±s,g)组别n第1 d第7 d第14 d第21 d第27 d第33 d A106.80±1.1311.90±1.6914.99±1.6715.38±1.2115.37±1.3415.60±1.49 B106.78±0.789.54±0.88△11.20±0.95△△11.58±0.95△△11.13±1.77△△11.36±0.70△△ C106.16±0.949.51±0.65△11.12±1.01△△12.57±0.93△△13.82±0.55※※14.35±0.62※※ D106.10±0.609.46±0.95△11.06±0.60△△12.60±1.06△△※14.08±1.03※※15.04±1.28※※ E106.29±0.949.50±1.17△11.49±0.82△△12.36±1.39△△14.10±0.49※※14.45±1.35※※    注:与A组比较△ P﹤0.05 ,△△P﹤0.01;与B组比较※ P﹤0.05, ※※P﹤0.01

    3.2小儿增食灵合剂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大、小剂量小儿增食灵合剂及江中健胃消食片水溶剂均具有提高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与A、B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但D、E两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3小儿增食灵合剂对胃酸分泌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大、小剂量小儿增食灵合剂及江中健胃消食片水溶剂均可使胃游离酸和胃总酸分泌量增加,尤其可显著提高胃游离酸;与A组比较,P<0.05或P<0.01;与B组比较,P<0.01;但D、E组与C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小儿増食灵合剂对胃蛋白酶

    活性的影响  (±s)组别n胃蛋白酶活性

    (U)A组10855.25±249.14B组10642.00±126.02C组101565.00±321.72△※D组101750.25±472.80△※E组102082.75±446.23△※    注: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1表3小儿増食灵合剂对胃游离酸和

    总酸度的影响  (±s)

    组别n游离酸度

    (mmol/L)总酸度

    (mmol/L)A组1034.61±3.0864.29±9.52B组1033.06±6.6262.86±13.35C组1043.57±4.65△△※ 75.50±3.80△※D组1042.52±5.08△△※75.38±2.39△※E组1045.73±3.23△△※76.46±5.24△※    注:与A组比较△P﹤0.05, △△P﹤0.01;与B组比较※P﹤0.01

    4讨论

    导致小儿厌食症发病的病因较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脾胃失调、纳化失常有关。因此,治疗本病关键在于运脾和胃。小儿增食灵合剂是张士卿教授将厌食症机理与“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的指导思想相结合,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创制而成的。组方中苍术味微苦,芳香悦胃,功能醒脾助运、开郁宽中、疏化水湿,正合脾之习性,故为君药;茯苓性平,作用和缓,可健脾补中,与苍术相配燥湿而不伤脾,补脾而不敛湿,又补中有运,补运结合;槟榔、鸡内金可行气和胃,消食化积;胡黄连善清胃肠湿热;乌梅酸收,可益气开胃,与胡黄连配伍又可助其除疳清热之功;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可谓消补并举,标本同治,补而不滞,消导而不伤正,共奏健脾助运、消食醒胃、行气消积之功。

【参考文献】
  [1]张月萍,杜永平.小儿厌食脾运失健证动物模型的建立[J].全国第12次中医儿科学会议论文集,1-2.

[2]张月萍,杜永平,隆红艳,等.儿宝颗粒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胃窦和血浆-内啡肽的调节作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4):301-302.

[3]汪晓蓉,赵霞.清热化滞颗粒对大鼠胃蛋白酶活性、胃酸和小鼠肠蠕动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4,21(3):243-244.

[4]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33.

[5]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41.

[6]崔云龙.一种血清木糖测定法[J].临床检验杂志,1986,4(2):78.


作者单位:1.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20;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作者: 吴丽萍,王艳丽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