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第3卷第4期

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关键词】大黄。儿科疾病。临床应用。综述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大黄;儿科疾病;临床应用;综述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t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近年来,不少文献报道了单味大黄治疗某些儿科疾病具有较好疗效,本文就此进行简要综述。

    1小儿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对病毒、葡萄球菌、厌氧菌、链球菌、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颜学忠[1]治疗35例疱疹性口炎患儿,取大黄3 g,加入50~100 mL水中煮沸1~2 min,每天少量口服煎液不少于4次,连续2 d后,与41例常规方法治疗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弥漫性牙龈红肿恢复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2小儿上消化道出血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止血的有效成分是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均有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利血栓形成,并使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还能使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血管抵抗力增强,从而有助于止血。林秀珍等[2]对30例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用注射用水10 mL稀释大黄粉0.5~1 g后鼻饲胃内保留,2~3次/d,连用2 d,有效率为93.33 %;林英等[3]对66例重病患儿在按原发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大黄粉0.04 g/(kg·次)以温开水调成稀糊状从胃管缓慢注入后夹管2 h,1次/8 h,连用5 d,能有效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3小儿胃肠功能衰竭、肠胀气 大黄能有效阻止炎症介质的扩增及其生物学作用的发挥,阻止炎症介质介导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多种病原体有抑制作用;对某些重要器官有保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彭淑梅等[4]将64例胃肠功能衰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其中34例用大黄敷脐,1月~1岁为10~20 g/次,1~3岁为20~30 g/次,3岁以上为30~50 g/次,用蜂蜜适量调匀后使用,每日更换1次,连用3~5 d;另30例口服或鼻饲单味大黄制剂精黄片,25 mg/(kg·次),1次/8 h,疗程5 d。72 h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TNF|α、IL|1、IL|6及血乳酸明显降低,且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薛前进等[5]对42例胃肠功能衰竭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黄粉0.2 g/(kg·次)鼻饲,1次/8 h,连用3 d。结果表明:止血有效率为83.33 %,肠鸣音恢复有效率为100 %。唐贵富等[6]给32例危重症时肠胀气患儿以大黄粉溶于10~30 mL温开水中后口服或灌肠,体重<5.0 kg者用1.0 g,5~10 kg者用2.0 g,10~15 kg者用3.0 g,>15.0 kg者用6~12 g,有效率为90.6 %。

    4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谢艳红等[7]将大黄粉5 g用温开水适量调匀后,对2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用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每日更换1次,连用3~5 d,并随机选择同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对照,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用大黄敷脐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腹胀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沈道红等[8]对2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黄粉1 g加温开水5 mL搅拌混匀,静置10 min后取上清液经胃管注入,3~4次/d,总治愈率为85.7 %。

    5小儿蛔虫病大黄具有攻里通下的作用。现代药理学证明,大黄中有效成分大黄素对乙酰胆碱所致痉挛有很强的解痉作用。因此,用大黄治疗蛔虫病有较好疗效。章正国等[9]用生花生油50 mL加大黄粉6 g给25例蛔虫性肠梗阻患儿胃管内注入后夹管2 h,所有患儿在1 h内即排出蛔虫,梗阻症状立即消除,3 d 后均出院。吴中卫等[10]对48例胆道蛔虫症患儿按0.5 g/(kg·d)分3次口服大黄粉,治疗3 d后,总有效率为97.9 %,且无不良反应

    6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及新生儿黄疸大黄能改善肝脏微循环,疏通胆小管及微细胆管内胆汁淤积,从而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和增加胆汁流量。黄志华等[11]将64例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用大黄0.5 g/(kg·次)浸泡于15~20 mL沸水中,待温热时取滤液口服或经十二指肠内灌注给药;对照组20例静脉滴注肌苷和维生素C等。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经2~3个疗程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值、ALT、γ|GT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和P<0.01)。郭景玲[12]取大黄4 g,加水50 mL煎煮5 min,给出生后6 h内的100例新生儿口服5 mL,1次/d,连服3 d,并与另100例不口服任何药物组对照。结果显示:药物组出生后6 h内第1次排便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次大便变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4 d龄黄染例数、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

    7小儿便秘大黄含蒽醌类化合物,通过皮肤的渗透和吸收,药物进入体内后可刺激大肠蠕动而排便。陈睿[13]对40例新生儿便秘者用约3 g大黄粉加沸水调成糊状后敷于脐部,纱布固定,24 h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有效率为97.5 %。张静慧[14]治疗80例便秘患儿,将大黄5~10 g研粉后用醋调成糊状,贴双足涌泉穴或脐部,10~15 h后取下,有效率为94 %。

    8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大黄具有攻下泻火、醒脑开窍、抑制免疫及抗病毒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大黄乙醇提取物可减轻病毒性脑炎模型鼠脑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消除脑组织内病毒抗原,降低病程各期病毒滴度,具有有效的抗病毒作用。万容等[15]对3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黄25 g加水250 mL煎煮10 min,取液100~200 mL冷却后保留灌肠,2次/d,3 d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在退热、止惊、意识恢复及呼吸衰竭的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在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证、降低无效率方面有积极作用。

    9小儿急性肾炎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黄具有“结肠透析”的功能,其有效成分蒽醌类除有排便利尿、使浮肿消退外,还可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并通过抑制肝肾系统释放肾素、抑制蛋白质分解等途径降低BUN,降低血压;还可分别通过抑制毛细血管渗透性,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以及拮抗组胺类活性物质,改善肾微循环。王克珠等[16]将70例急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单味大黄,剂量为<5岁10 g/次,煎成200 mL溶液;>5岁20 g/次,煎成300~500 mL溶液,保留灌肠,2次/d,连续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使用青霉素、速尿、利血平等。结果治疗组血压降至正常时间、尿蛋白完全转阴时间、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0  小儿化脓性淋巴结炎大黄对多数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及较强的抗炎作用。刘玉琴等[17]将88例化脓性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均用抗生素治疗。对其中一组加用大黄。将大黄100 g研末后以食醋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于肿痛淋巴结区域,塑料薄膜覆盖,1次/d,保留8~12 h。结果与单用抗生素组相比,1周内显效率明显提高,且内科保守治疗治愈率100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11  小儿腮腺肿大疼痛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英若兰[18]对80例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腮腺肿大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大黄粉15~20 g滴入少许食醋,搅拌成糊状后贴敷于耳垂,每24 h更换1次,3~5 d为1个疗程。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能明显缩短肿大及疼痛消失时间(P<0.01),治愈率为100 %。

    12小儿脐炎大黄具有抗菌、消炎、收敛、止血等作用。周玉琴[19]对出生28 d内的50例脐炎患儿用50 %酒精清洗脐部后,上敷大黄粉0.3~1 g,1次/d,5 d内全部痊愈。

    13小儿高热药理研究表明,大黄通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PGE)等活性物质水平,使体温降低。高燕飞等[20]取大黄(剂量:1~3岁10~15 g,4~6岁5~20 g)加沸水100 mL浸泡,待药液约39 ℃时行直肠灌注,保留10~20 min,2次/d,经治80例高热患儿,有效率为94.29 %。另有报道,用大黄30 g沸水浸泡30 min,取药液70~150 mL对85例高热患儿行高位保留灌肠。结果体温1 d内降至正常62例,2 d内降至正常23例,且体温不再反弹升高[21]。

    14  其他除上述外,单味大黄用于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小儿跌打损伤、小儿软组织感染等也有较好疗效[22]。总之,大黄在儿科应用广泛,并有较好疗效。但由于大黄味苦、性寒,作用迅速猛烈,走而不守,加上小儿皮肤娇嫩、脾胃虚弱等特点,故临床使用时应病证清楚,把握用量,中病即止,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颜学忠. 生大黄治疗疱疹性口炎35例[J]. 中华医学丛刊,2004,4(10):68.

[2]林秀珍,贾慧敏. 生大黄粉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02,(5):30-31.

[3]林英,王伟光,王淑珍. 大黄预防危重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3023-3024.

[4]彭淑梅,王淑珍. 大黄口服和敷脐治疗小儿胃肠功能衰竭的比较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7):87-89.

[5]薛前进,张玉奇,毛华,等. 生大黄在预防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7):434.

[6]唐贵富,陈静华,李爱华,等. 大黄对小儿危重症时肠胀气的作用[J].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4):35-36.

[7]谢艳红,李秋德. 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早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护理[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8):112-113.

[8]沈道红,朱明,管惠华,等. 生大黄上清液佐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8例[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5):590.

[9]章卫国,陈丽燕,陈燕凌,等. 大黄粉在普通外科临床应用的体会[J]. 福建医药杂志,2006,28(2):149.

[10]吴中卫,陈毓秀. 生大黄解痉止痛作用治疗80例胆道蛔虫症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研究,1996,(3):28.

[11]黄志华,董永绥,叶望云. 大黄治疗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利胆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8):459-461.

[12]郭景玲. 早期口服大黄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J].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1):12-13.

[13]陈睿. 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新生儿便秘40例[J]. 江西中医药,2002,33(2):35.

[14]张静慧. 大黄贴穴治疗小儿便秘80例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2):2193.

[15]万容,刘雨睿,冯慕仁. 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观察[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3):260-261.

[16]王克珠,周大安,李云英. 大黄液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肾炎临床观察[J]. 当代医师杂志,1997,2(8):51.

[17]刘玉琴,黄兴刚,李波,等. 辅以大黄醋外敷治疗小儿化脓性淋巴结炎疗效观察[J]. 儿科药学杂志,2004,10(3):55.

[18]英若兰. 醋调大黄粉外敷治疗腮腺肿大疼痛[J].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2):132.

[19]周玉琴. 大黄粉治疗新生儿脐炎50例[J].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5(4):88-71.

[20]高燕飞,王萍,杨秀平. 大黄灌肠治疗小儿高热70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05,14(4):42.

[21]陈义春. 大黄煎灌肠治疗小儿高热85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3):237.

[22]刘学峰. 外用生大黄粉治疗小儿疾病的临床应用[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8):1889.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地区中医医院,贵州毕节551700)摘要:参阅大量文献,综述了单味大黄在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上消化道出血、肠功能衰竭、肠胀气、蛔虫病、便秘、急性肾炎、高热等疾病中的应用,疗效显著

作者: 艾东方,吴俊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