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2期

钱乙制方运用升降药物机理之探讨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结合钱乙所制方剂中对升降药物的运用,剖析了其依据小儿病机、病位、病势、病性以及药物的升降开阖,着眼于“动”的制方机理。【关键词】升降药物。小儿儿科宗师钱乙学术上远溯灵素、近师南阳,其学生阎季忠编撰而成的《小儿药证直诀》集钱乙学术思想之大成,亘古至今,奉为儿科之经典。......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结合钱乙所制方剂中对升降药物的运用,剖析了其依据小儿病机、病位、病势、病性以及药物的升降开阖,着眼于“动”的制方机理。

【关键词】  升降药物;制方机理;钱乙;小儿


    儿科宗师钱乙学术上远溯灵素、近师南阳,其学生阎季忠编撰而成的《小儿药证直诀》集钱乙学术思想之大成,亘古至今,奉为儿科之经典。钱乙创制新方严谨,化裁古方灵睿,方中对升降药物的运用更是独具匠心、机圆理活。《四库提要》云:“小儿经方,千古罕见,自乙始别为专门,而其书亦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所言实不为过。古今医者,探究钱乙学说者甚众,然而从运用升降药物的角度阐发其制方机理者鲜矣。本文试通过剖析《小儿药证直诀》中钱乙的几个方剂来阐述己见,以冀探赜索隐,启微发渐。

    1  方剂解析

    1.1  斡旋气机,升降并施疗脏寒

    《小儿药证直诀·诸方》:“当归汤治小儿夜啼者,脏寒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吮乳者也。”当归汤组成:当归、白芍、人参、炙甘草、桔梗、陈皮。

    分析:当归汤为虚寒性腹痛而设。盖小儿混沌初开,脏腑始成,若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易致脏腑虚损。虚寒内生则中气不运,气虚凝塞,不通则痛,故见面青手冷,腹痛夜啼。治疗虽在补益气血,温中散寒,但启运气机有助于阳气恢复和气血调畅,所以当归汤并不单纯选用人参、当归、白芍、甘草补气和中、养血缓急,而是配以桔梗、陈皮斡旋气机。桔梗一味,盖属舟楫,其气轻浮上升。《重庆堂随笔》认为:“桔梗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上焦药也。肺气开则腑气通,故亦治腹痛下利,昔人谓其升中有降者是矣。”陈皮其气温平,善于通达,《别录》谓其“下气”。二药合用,升降并施,温运中宫,使补而不滞,通则不痛,有如旭日升天,阴霾自除。

    1.2  升津为主,降润为辅治虚热

    《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辨证》:“生犀散  治目淡红,心虚热。”生犀散组成:生犀角、干葛根、柴胡、赤芍、地骨皮、炙甘草。

    分析:小儿阴常不足,且心为火脏,若阴亏血少,则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故见目淡红。治疗似以养心阴、清虚热足矣,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居上焦,肝肾居下焦。在生理上,心肾相交,心之阴血的充盈有赖于肝阴肾水的上济;在病理上,肝肾阴亏,水不济火,亦可导致或加重心之虚热。所以在治疗上,滋养肝肾亦有助于平复心火虚热,生犀散的药物组成正体现了这一观点。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诸根皆升”,故生犀散取干葛根、柴胡根升津入心。李杲曰:“干葛,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升,生津液,又解肌热。”叶天士指出:“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历代许多医家都认为柴胡非但不劫肝阴,反而是养阴之佐品,可疗肝阴之不足,如《医宗已任编》之滋水清肝饮、滋肾生肝饮等均系六味地黄丸合柴胡加柔肝之品,且柴葛二药升提之性又有助于肝肾之阴液的上承。地骨皮为枸杞之根皮,甘淡而不腻,《本草述钩元》认为:“地骨皮能裕真阴之化源,而不伤元阳,故与苦寒药特殊。”赤芍可柔肝敛阴,与地骨皮相伍,降润肝肾,以济水源。诸药协同,滋而不腻,升津降润,药到病所,犹如雾露之溉,心之虚热可平。

    1.3  降泻为主,升散为辅清肝火

    《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辨证》:“泻青丸  治肝热搐搦,脉洪实。”泻青丸组成:当归、龙胆草、川芎、栀子、川大黄、羌活、防风。

    分析:小儿肝常有余,外感内伤,引动肝火,风火相煽,则抽搐不已,角弓反张。故泻青丸以龙胆草、大黄、栀子苦降清火,通腑泄热,使实火从二便而出;辅以当归养血柔肝,与泻火之品合用,寓补于泻。但肝喜升而恶降,喜散而恶敛,治疗肝热不能概用寒降之品,且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虽曰“肝有泻而无补”,但泻之过甚,易伐生生之气,难免变生他证,故方中又以川芎、羌活、防风寓升于降。朱震亨曰:“川芎味辛,但能升而不能下守。”《本草经疏》谓“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雷公炮制药性解》则认为“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川芎、防风、羌活3味升药既可开郁,又能散邪,与降泻药并用,使得降中有升,舒而平之,与肝之生理病理特点相吻合,方得泻而无伤正气。

    1.4  升清举陷,启运脾阳止吐泻

    《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辨证》:“白术散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精液苦竭,烦渴燥,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因而失治,变成惊痫,不论阴阳虚实,并宜服。”白术散组成:葛根、藿香叶、木香、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分析:脾胃居中焦,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以升为和,胃以降为顺。小儿脾常不足,若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油腻之品,均可造成脾胃损伤。脾失健运,清气不升,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故见呕吐。吐泻日久,伤津耗液,终致脾阳虚陷,津液苦竭,气血皆虚。脾以运为补,白术散虽以人参补益中洲,妙在更用木香、藿香斡旋气机、运脾和胃,复以葛根升举脾阳、生津止泻;白术、茯苓降胃气以止呕。《本草纲目》曰:“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本草正义》称藿香乃醒脾快胃、振动清阳之妙品。《本草逢源》指出:“葛根轻浮,生用则升阳生津,熟用则鼓舞胃气,故治胃虚作渴,七味白术散用之。”综观全方,有升、有降、有补,切中病机,冀阳气升腾,津液灌注,升降有制,脾气来复,则泄泻呕吐可愈。

    2  体会

    从以上方例中可以看出,钱乙对升降药物的应用刻意求新、斟酌通变,或立足于扶正,或着眼于祛邪,不仅为后世医家创制了验之有效的方剂,更重要的是拓展了习医者的思路,笔者在读书和临诊时潜心揣摩,颇受启发,综而言之,体会有四:

    (1)钱乙制方着眼于“动”,甚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确实有助于气机启运,阳气恢复。中医历来重视气机运行,如《内经》就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之论,何况小儿五脏六腑全而未壮,犹如旭日初生,草木方萌,气机的升降出入、舒展条达更显得重要,但小儿毕竟“稚阳体,邪易干”,不论外感内伤,虚实之证,病程中始终贯穿着气机失调、阴阳逆乱,所以小儿患病常表现为功能上的不足。又由于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临床虽见病情严重,但一俟脏气启运,阳气来复,则急症、重症亦豁然而愈。升降药物着眼于“动”,对脏腑功能的恢复颇有帮助,或入补剂,或入泻方,可与他药相得益彰,譬如钱氏当归汤治疗脏寒夜啼并非专用温脏之品;泻青丸治疗肝热顺其升发之性。

    (2)治病用药一定要考虑到病位、病势、病性以及药物的升降开阖。如上焦虚证,多配以升药,然有时亦当着眼于上而立足于下,升降并施,生犀散是也。病势的趋向也是指导升降药物运用的关键,如以钱氏葶苈丸治疗乳食冲肺而致的“咳嗽面赤痰喘”,盖因胃气以降为顺,现逆而冲肺,其病势向上,故方中首用葶苈子、牵牛子降浊去滞,下气肃肺,使气顺痰消,则咳止喘平。又如脾气以升为健,若脾虚气弱,清阳下陷,其病势向下,治疗又须升阳举陷,折其病势,《内经》“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此之谓也。一般而言,病性属实证、热证,可选用降泻药物,使实热之邪从下焦而解。但由于小儿具有“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一味降泻恐有矫枉过正,导致医源性疾病之弊。临床上每每可见有些患儿即使疾病向愈,但日后反复感染,脾胃衰败,原因之一就在于医者过用苦寒、攻伐、竣下之剂,而致患儿正气损伤,贻害无穷,为医不可不防。而钱乙在降泻剂中配以升药,使峻中有缓,诚为后世医家之楷模。

    (3)升降药物若一药多能,可防处方过于庞杂。纵观《小儿药证直诀》诸方,多颇简练,药专力宏,君臣佐使,井然有序,其原因就在选择一药多能、兼顾他症。如七味白术散治疗脾阳虚陷,久泄伤津,方中葛根一味“妙在非徒如瓜蒌但浥阴津,亦非徒如升麻但升阳气,而能兼擅二者之长”(《本草疏正》);又如生犀散治“目淡红,心虚热”,方中柴胡、葛根既能升津,又可散热;再如泻青丸治肝经实热,川芎、羌活、防风亦具有且升且散之功用。

    (4)升降药物和理气温运之品配合使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如颇负盛名的钱氏七味白术散以木香、藿香疏化运脾协助葛根升阳举陷,古今医者有口皆碑,盖因气机启运,枢机畅利,脾胃升降方能自如。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中医医院,福建福州 350001

作者: 张南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