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3期

针刺四缝穴对厌食症患儿尿半乳糖耐受试验及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对厌食症患儿尿半乳糖耐受及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治疗A组、B组采用针刺四缝穴,分别1周和2周取穴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测定3组患儿尿半乳糖耐受及血清瘦素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对厌食症患儿尿半乳糖耐受及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治疗A组、B组采用针刺四缝穴,分别1周和2周取穴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乳酸菌素片口服。测定3组患儿尿半乳糖耐受及血清瘦素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2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疗效比较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A, B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尿乳糖测定有统计意义(P<0. 05);治疗后3组血清瘦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都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但治疗A,B 2组对血清瘦素水平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针刺四缝穴对厌食症患儿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儿尿半乳糖耐受及降低血清瘦素的水平。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四缝穴;尿半乳糖耐受;瘦素


    小儿厌食症属于消化功能紊乱的一种证候,主要指小儿较长时间的食欲减少或消失、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多由喂养不当、反复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导致,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1]。该病涉及的发病因素及机理比较广泛,临床治疗主要为补充微量元素、助消化药及胃肠动力药等,但服药时间较长,停药后易复发。中药对厌食症疗效确切,但汤药味苦,不易为小儿接受。采用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好、操作简易、安全易行,不受时间及场地限制,避免了传统的“药从口入”的缺陷,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但其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有待检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通过针刺四缝穴,患儿的厌食与血清瘦素水平、尿半乳糖耐受试验有一定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1年1月至2006年8月我院小儿厌食专病门诊厌食症患儿98例,均符合小儿厌食症诊断标准。其中男50例,女48例;平均年龄(5±1.4)岁。采用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3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2、表3。表13组患儿性别、年龄分布比较 表23组患儿病程分段的构成比较表33组病情严重程度比较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实用儿科学》第6版。食欲减少大于或等于正常健康儿的1/2,持续2周以上,伴有腹胀或腹痛、恶心、呕吐、口臭、大便稀或秘结、味酸臭(应排除器质性疾病、精神因素及药物性因素的影响)。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厌食症(脾虚型)的诊断标准。主症:(1)食欲减退;(2)食量减少。次症:(1)面色少华;(2)形体消瘦;(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4)无其他疾病,精神尚好,无腹膨隆。其中主症(1)、(2)2项和次症第(4)项为必备项,或兼有次症(1)、(2)、(3)项中任意一项。

    1.3  方法

    1.3.1尿半乳糖测定方法

    入选者采用氧化酶方法测定尿半乳糖,试剂盒由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记录受试者体质量,按每公斤体质量10 mL鲜牛奶计算。嘱受试者排空尿液,饮尽鲜牛奶,收集2~3 h内的尿液,尿液经尿液纯化装置处理除去干扰物,尿中半乳糖经半乳糖氧化酶作用生成半乳糖巳二醛糖和过氧化氢,后者在4-氨基安替吡啉存在下,使3,5-二氯-2-基苯磺酸氧化呈红色,通过与临界值标准品比较后即可判定结果。

    1.3.2血清瘦素测定方法

    采用上海日环SN-695Y计数仪、试剂为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产“瘦素(LEP)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批号200608)。所有受试者均于上午8:00至9:00空腹取静脉血2 mL,置37 ℃水浴箱30 min后,以40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血清,密封后置-20 ℃保存待测。具体测定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测定完成后用四参数数据处理模式由联机电脑自动处理得出结果。正常值范围:1.72~3.12 ng/mL。

    1.3.3治疗方法

    治疗A组采用针刺四缝穴方法,1周取穴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治疗B组每2周取穴1次,连续3次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乳酸菌素片,每次1~2片,3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6周后统计疗效。

    取穴操作方法:令患儿伸手,仰掌,左右手第2,3,4,5指掌面,近端指横纹中点,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深0.5 mm,刺后用手挤出少许淡黄色或透明黏液,或者少许血液即可,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拭干,按压片刻即可。所有操作过程均由专科护士参与,术后常规消毒,交代注意事项以免感染,详细记录每位患儿病历档案,并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月测体质量、皮下脂肪厚度、血红蛋白及相关化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按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指标记录评分。

    1.4  治疗效果评估[2]

    痊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达正常健康儿(超过或恢复到病前水平),体质量增加≥0.5 kg,各项实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并恢复到正常水平的3/4,体质量增加≥0.25 kg,伴随症状及各项实验指标均有改善。未愈:食欲、食量未见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应用SPSS 11.5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治疗A组与治疗B组治疗后疗效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A,B组与对照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四缝穴能有效治疗小儿厌食症。表43组患儿综合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治疗前后尿半乳糖测定结果比较

    患儿厌食程度与乳糖不耐受结果成正相关。治疗A, B 2组在针刺四缝穴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尿乳糖测定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尿乳糖测定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5。表53组患儿治疗前后尿乳糖耐受试验变化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测定结果比较

    治疗后3组血清瘦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都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但治疗A, B 2组对血清瘦素水平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四缝穴能明显提高厌食症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见表6)。表6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测定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半乳糖不耐受症(LI)是由于小肠黏膜刷状缘乳糖酶缺乏致使乳糖吸收不良而引起的腹泻、腹胀、腹痛、呕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3],乳糖酶缺乏有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绝大多数为继发性[4]。所有影响近端小肠的疾病均可导致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如许多类型的感染性腹泻、营养不良、肠黏膜的慢性炎症以及胃肠手术等。对厌食症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尿半乳糖测定,结果发现厌食症患儿在治疗前尿半乳糖测定为不耐受者明显多于治疗后,提示厌食患儿中半乳糖不耐受者明显增加,厌食好转则乳糖不耐受明显减少,因此可将乳糖耐受测试作为诊断厌食症的一个客观指标。

    瘦素(Lepti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多肽类激素,主要由脂肪细胞合成及分泌,通过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等途径减少体内能量储备,降低体质量[4],故瘦素与摄食及躯体能量储备关系密切。有关瘦素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瘦素是具有激素作用的蛋白质,通过与下丘脑弓状核与室旁核存在的瘦素受体结合,调节、抑制该区域神经肽Y (neropeptide Y)的分泌和释放,而后者具有强烈的摄食诱导作用。瘦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它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包括神经内分泌功能、调控摄食与耗能、调节机体代谢等。外周作用包括调节糖代谢平衡、促进脂肪分解和抑制脂肪合成、参与造血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促进生长等。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前后瘦素水平有明显变化,证明针刺四缝穴具有类似神经调节作用,诱导体内瘦素发生变化。由于参加瘦素测试样本量较少,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结果为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室依据,为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这一中医经典治法提供了科学和理论佐证。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2:1275-1277.

[2]刘建忠,向希雄.脾胃宁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9):35-36.

[3]刘青,金学源,魏淑敏,等.乳糖吸收不良与小儿急性腹泻、生长发育水平间的相互影响[J].卫生研究,1995,24(5):302-303.

[4]吕晓英,张朝武.乳糖不耐受研究动态[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4):319-321.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湖北黄石435000

作者: 范华,邹文凯,周士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