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4期

魏小维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小儿精神行为心理疾病验案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以3则验案为例,介绍了魏小维主任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小儿精神行为心理疾病的经验,体现了中药汤剂以及针刺治疗中的辨证论治精神,并强调针刺调神原则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关键词】抽动障碍自闭症精神分裂经验介绍魏小维魏小维主任功专儿科20余年,善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小儿精神......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以3则验案为例,介绍了魏小维主任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小儿精神行为心理疾病的经验,体现了中药汤剂以及针刺治疗中的辨证论治精神,并强调针刺调神原则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抽动障碍 自闭症 精神分裂 经验介绍 魏小维

    魏小维主任功专儿科20余年,善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小儿精神行为心理疾病,如抽动障碍、自闭症等,取得良好疗效,在长期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治疗风格,现撷取验案3则,以飨读者。

    验案1  抽动障碍

    李某,男,10岁,2007年3月来诊。患儿近2年间断不自主眨眼、点头、耸肩、收腹伴喉中发声,入睡后消失。查脑电图未见异常。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患儿自诉学习压力大,不能坚持学习。症见烦躁易怒,任性冲动,纳可,小便可,大便偏干,2~3 d一行。舌红苔黄,脉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0 g、桂枝10 g、黄芩10 g、党参10 g、生龙牡各15g(先煎)、僵蚕10 g、地龙10 g、白芍10 g、石菖蒲12 g、远志10 g、钩藤10 g、炒栀子10 g、全蝎6 g、川芎10 g、当归10 g、甘草6 g,服7剂。加服泻青丸,每次1丸,每日3次。针刺百会、四神聪、内关、合谷、人中、印堂、曲泽、列缺、三阴交、太冲,留针30 min;快刺廉泉、金津、玉液、天突、心俞、肝俞、胆俞。每周针刺2~3次。二诊:抽动诸症明显减轻,仍时有眨眼、耸肩、发声,可坚持学习,纳可,二便调。守方再服7剂,配合口服泻青丸及针刺治疗。三诊:偶有眨眼、耸肩、发声,可自我克制,任性冲动明显改善。嘱服泻青丸调理,随访患儿症状控制良好,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按:小儿抽动障碍以慢性、反复、不自主的运动肌抽搐和(或)伴发声为特征。《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中医认为病位在肝,因肝为风木之脏,其声为呼,其变动为握,易被风邪扰动而发为抽搐、喉中发声。多由先天不足、感受外邪、情志失调、脏腑功能失衡、产伤、外伤等因素引起。该例患儿因学习压力导致情志不畅,久郁化火,引动肝风,肝风上扰,故见眨眼、点头等症。魏主任认为,对于以此例为代表的肝郁化火证,应治以清肝泻火、熄风止动。治疗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石菖蒲、钩藤等疏肝宁神,通络熄风;泻青丸清肝泻火;针刺取穴以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共奏熄风止动之功。

    验案2自闭症

    乐某,3岁7月,因发现自闭症半年于2006年9月来诊。外院查CT提示脑发育不良。症见双手捂眼不与人目光交流,对呼唤无反应,仅能发“咿”“呀”等无意义单音,与父母无亲近感,不与同龄儿童玩耍。患儿形体瘦弱,纳可,二便尚调,舌红苔少,脉细。予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2 g、生山药10 g、山茱萸10 g、茯苓10 g、泽泻10 g、牡丹皮10 g、益智仁10 g、五味子9 g、炙甘草6 g、炒酸枣仁10 g、焦三仙20 g。针刺每周2次,取神庭、本神、百会、四神聪、脑户、脑空、劳宫、神门、内关,平补平泻,留针20 min,快刺涌泉、泉中内。治疗3月后,患儿性格有所改变,可与熟人较多眼神交流,学会发“车”等单音,可发“妈妈”“阿姨”等双音词,能对呼唤作出反应,纳食增,体质较前增强。

    按: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以及智力和认知缺陷为特征,在3岁前起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是多种生物学原因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的异常行为综合征。古代医籍中并无相关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属于“五迟”“失聪”的范畴。魏主任认为该病病机为先天不足,髓海空虚,治疗应以补益脾肾为主,因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脑为髓海,为灵机记性之根;脾为后天之本,肾中精气须得以脾胃的培补,人的生长发育亦赖于脾胃的生化。该例以六味地黄丸加益智仁等补肾填精;以五味子、炒酸枣仁固摄精气、调神宁志;加入焦三仙健运脾胃,同时防止过补滋腻而阻滞气机。针刺选穴以益智调神为原则。

    验案3精神分裂症

    宫某,男,13岁。患儿1年前因不明原因出现狂躁等症状,某医院诊为精神分裂症,经治未见明显好转。2006年3月来我院治疗,症见狂躁、詈语不休、坐立不宁、打人毁物、形瘦颧红、眼神呆滞、盗汗、纳欠佳、便干,舌尖红、少苔,脉弦细。予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黄10 g、生山药10 g、山茱萸10 g、茯苓15 g、泽泻10 g、牡丹皮10 g、炙甘草6 g、炒栀子10 g、远志10 g、竹叶6 g、炒酸枣仁10 g、煅磁石30 g(先煎)、朱砂0.5 g(冲服),服7剂。二诊:躁狂减轻,与人对答合体,能配合针刺。遂继予前方14剂,配合针刺百会、大椎、神门、内关、丰隆、三阴交,留针30 min,每周3次。三诊:躁狂诸症俱减,纳增,寐安,二便调。前方中朱砂不可久服,改为琥珀,继服14剂。针刺同前。四诊:躁狂不明显,偶有情绪激动,自理能力明显提高,无需家长陪同可单独骑车来医院治疗。继予前方配合针刺。现患儿已门诊治疗2年,病情控制良好。

 


作者单位: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作者: 韩晓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