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5期

猪苓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2例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猪苓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用猪苓汤加味,对照组静滴利巴韦林、口服思密达和金双歧片。结果治疗组72h内总有效率为96。8%,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猪苓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用猪苓汤加味,对照组静滴利巴韦林、口服思密达和金双歧片。结果治疗组72 h内总有效率为96.4 %,对照组为77.8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猪苓汤是治疗泄泻的有效方剂,是对中医儿科泄泻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  猪苓汤 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 养阴利水法


    猪苓汤是《伤寒论·少阴篇》少阴热化证的代表方剂,也是著名的养阴利水代表方。临床上有一类泄泻病,具备少阴热化证的特点,用治疗泄泻的传统方法既不合拍也无疗效,这类泄泻以轮状病毒性肠炎最常见,实践中我们发现用猪苓汤治疗有一定疗效。为了探讨猪苓汤以及养阴利水法治疗泄泻的临床疗效,我们于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开展了猪苓汤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住院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82例,其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4~36月,平均10.5月;病程6~96 h,平均13 h;轻度脱水22例,中度脱水49例,重度脱水11例。对照组72例,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4~34月,平均10月;病程9~99 h,平均14.5 h;轻度脱水17例,中度脱水46例,重度脱水9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腹泻病诊断标准、脱水程度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试剂盒由珠江生物高科技中心提供,由本院检验科按照产品说明操作。中医辨证属于阴虚津亏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执行[3]。患儿具备以下特征:喷射状大量稀水蛋花汤样便,每日4~20次;尿量减少;烦躁哭闹,不能入睡,以午后3时至夜间11时为主,子时以后稍安入睡;口渴引饮但又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或伴咳嗽;舌瘦红少苔而干,脉微。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用猪苓汤加味:猪苓8 g、茯苓15 g、泽泻8 g、阿胶6 g(烊化)、滑石6 g、黄连6 g、白芍6 g、车前草20 g、乌梅15 g、诃子20 g、生姜4 g、甘草6 g。每剂煎2次,药汁混合共200 mL。服用方法:小于1岁者10 mL/(kg·d),1日内分8~10次服完;1~3岁15 mL/(kg·d),1日内分8~10次服完。

    2.2  对照组

    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点滴,口服思密达冲剂(0.5~1包/次,3次/d)、金双歧片(1~2片/次,3次/d)。

    2组均不用抗生素,合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给予常规静脉补液。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93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4]制订。显效:治疗72 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时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时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2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271(86.6)8(9.8)3(3.6)96.4※对照组7241(57.0)15(20.8)16(22.2)77.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4  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生在2岁以下幼儿,发病季节以9~12月多见,为儿科常见的急性腹泻病,属于中医“泄泻”范畴。临床表现以呕吐、暴泻为主,或伴发热,因腹泻量大伤阴,而见口干渴、尿少等症。

    中医认为“泄泻”有伤食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诸种证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也遵从这一观点,但不能涵盖泄泻的类型。临床上确有一种既不符合上述证型,又不符合泄泻伤阴、气阴两伤的泄泻病,临床表现为暴泻如水,尿量减少,烦躁哭闹,不能入睡,以午后3时至夜间11时为主,子时以后稍安入睡,口渴引饮但又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或伴咳嗽,舌瘦红少苔而干,脉微。具备下利、小便不利、咳、呕、渴、烦、不得眠、脉微八大特点,与《伤寒论·少阴病篇》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少阴之为病,脉微细”的论述十分吻合,并且尤其常见于轮状病毒性肠炎,这种证型我们把它称为“阴虚泄泻”[6],属于少阴热化证,病理本质是肾阴亏虚,肾气衰微,水不气化,水饮泛滥。

    其发病机制是:外邪侵袭,脾胃升降失调,但外邪迅即由表入里,自太阳、阳明、太阴传至少阴;少阴阴虚,致肾气虚弱,不能温化水液,水液不得气化而为饮,在下水走肠间,洞泻如注;在上肺失濡润,失于雾露之溉,小便量少,咳而口渴;阴虚阳亢,胃气上逆而呕恶;心火炽盛而躁扰哭闹,不能入睡。病在肾,证属虚,邪为水饮。

    传统的治法有十:清肠泄热法、淡渗分利法、辟秽燥湿法、健脾运化法、益气升提法、和中消导法、酸收固涩法、温阳祛寒法、酸甘化阴法、回阳救逆法[7],这些都不是阴虚泄泻的治疗方法。根据《伤寒论》上述论述,及“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伤寒论·少阴病篇》),当用猪苓汤为主合黄连阿胶汤,以养阴利水为治疗原则。

    猪苓汤中,猪苓甘淡性平,入肾走膀胱经,利水泻饮、渗湿燥土,“治鼓荡之水不从阴化者”(《本经疏证》),“渗利泄水,较之茯苓更捷”(《长沙药解》),止渴除烦、止呕降逆,甘能补益,有益肾之功;茯苓甘淡而性平,化饮止呕,降肺胃之逆气,归心经宁心安神而“主忧愤惊邪、恐悸……烦满”(《神农本草经》),有定悸之功,入脾经“功在中土而升清阳”(《本经疏证》),健脾补中,“起阴从阳、布阳化阴”(《伤寒用药研究》)而止渴,“入足少阴肾”(《长沙药解》),化气导水而利小便,且“茯苓长阴”(《名医别录》),有滋补肾阴之功,是健脾利水、补肾养阴、降逆宁心之良药;“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珍珠囊药性赋》),“能起水阴之气上滋中土”(《本经疏证》),甘淡而性凉,止渴除烦、泄热泻火,乃肾经利水养阴之品;滑石甘淡而寒凉,清热止渴、利水泻湿,兼“益精气”(《神农本草经》);阿胶甘平而性温,走肺肝肾三经,补血润肺、滋阴降火、“添精固肾”(《本草纲目拾遗》)“滋肾益气”(《本草备要》),虽“其性滋润凝滞,最败脾胃而滑大肠”(《长沙药解》),然有茯苓之健脾补中、泽泻之渗湿燥土,佐之而无碍。全方淡渗利水、滋养肾阴,是一首无可替代的利水养阴名方,用于少阴热化证的阴虚泄泻疗效显著。

    此类泄泻常伴有“心中烦,不得卧”,故合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取黄连清心泻火、厚肠止泻之功;而白芍“入肝家而清风,走胆府而泻热,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长沙药解》),“止痛,利小便”(《神农本草经》),“入脾补中焦,乃下利必用之药”(张元素);加车前草利水止泻而不伤阴;加乌梅、诃子,一酸一涩而止泻;加生姜以反佐黄连、滑石之寒凉,使之寒不伤中;加甘草使之诸药调和。

    本研究结果证实:治疗组72 h内总有效率为96.4 %,对照组为77.8 %,经χ2检验,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猪苓汤不仅有良好的止泻功效,还对改善患儿的烦躁哭闹、躁扰不寐有非常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2]常汝虚,何翠娟,朱冰,等.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1):703-70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4.

[4]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290.

[6]南阳市中医院儿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项目·南阳市中医院儿科特色病症诊疗规范·泄泻.内部资料,2007:1-10.


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医医院,河南南阳473060

作者: 张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