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6期

中药经皮理疗治疗儿童厌食76例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经皮理疗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药浸片贴在神阙和中脘穴上,利用经皮给药理疗仪治疗76例厌食患儿,5d为1个疗程。结论中药经皮理疗治疗儿童厌食症有显著疗效。【关键词】经皮理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经皮理疗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药浸片贴在神阙和中脘穴上,利用经皮给药理疗仪治疗76例厌食患儿,5 d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40例(占52.6 %),有效23例(占30.3 %),无效13例(占17.1 %),总有效率达82.9 %。结论 中药经皮理疗治疗儿童厌食症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经皮理疗;厌食症;儿童

小儿厌食是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的常见病证。据报道2~5岁就诊儿童中10 %~20 %以厌食为主诉。长期厌食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我院儿科采用中药经皮理疗治疗小儿厌食症获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门诊厌食患儿76例,其中男36例,女40例;年龄3~12岁,均符合厌食症的中医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减少、面色少华、形体偏瘦,持续6月以上,进食量少于发病前或同龄标准量的50 %以上。伴神疲乏力53例,大便溏薄39例,腹胀21例。均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血常规、肝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X线胸片、结核菌素试验及血微量元素检查均正常,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精神因素及药物因素的影响。

    1.2  治疗方法

    将中药浸片(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贴在神阙穴(脐的中间)及中脘穴上(脐上4寸),再将两个电极板固定于药贴片上,根据年龄调节治疗所需参数(见表1),开始理疗。治疗结束后,将药片固定于原穴位上4 h以确保药物充分通过皮肤而吸收,每日更换一个药片,连续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显效:食欲增加,食量增加,体质量增加≥0.5 kg,面色红润光泽,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食欲好转,食量有所增加,体质量增加≥0.25 kg,面色红润光泽,原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仍然食欲不振,有时拒食,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表1患儿中药经皮理疗参数值

    2.2  结果

    显效40例(占52.6 %),有效23例(占30.3 %),无效13例(17.1 %),总有效率达82.9 %。

    3  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症状,临床表现为不思饮食或食欲减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自汗盗汗等,排除其他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即可诊断。主要由于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所致,由于厌食症的长期存在可造成机体营养失调,免疫力降低而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而小儿厌食往往很难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因此用外治法最为适宜。我院儿科以中药经皮理疗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良好的效果。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形体未充,脾常不足,平素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以及长期偏食等情况可损伤脾胃,导致纳运失常,脾失升清,津反为湿,胃失纳化,食反为滞,内生湿浊,湿伤脾阳,日久则出现乳食停滞不化,留于脘腹,阻滞中焦,易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甚至呕吐泄泻等病症。故治疗宜予运脾和胃、理气导滞之法。经皮理疗厌食贴片由白术、鸡内金、神曲、木香、砂仁组方而成。白术味苦、甘,性温,主入脾经,有健脾燥湿、温运脾阳、固表止汗之功,治疗消化不良、纳差、腹胀、汗多诸症甚验,为治疗脾虚证之要药;鸡内金及神曲有健运脾胃之功,消食能力较著;木香辛散温行,功能行气止痛、调中导滞、消痞除胀;砂仁气味芳香,具走窜之性,善化湿、行气、温中,与木香同为醒脾开胃之佳品,可引药达病所。五药组方,健脾导滞、化湿行气同行,其特点是消中有补,补中寓攻,温而不燥,清而不寒,共奏健脾和胃之功,切中病机,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病的整体观念。

    中药虽然对小儿脾胃病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口味欠佳,小儿服药困难,难以坚持,故传统中药及现代科技结合的经皮理疗成为新的用药途径。结合中医传统的脏腑经络学说,我科采用神阙及中脘穴治疗厌食症。神阙穴位于肚脐,为胎儿时期营养摄取与代谢产物排泄的通道,有腹壁下动静脉及第十肋间神经的前支通过,药物敷贴此处较敏感,且易于透皮吸收,通过刺激神经使内脏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故有“万病一贴攘神阙”之说。中脘为足阳明与任脉之会,属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能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调升降。二者配伍有健运脾胃、理气导滞、促进强壮之功效。同时穴位贴敷加以热疗,通过增加皮肤的通透性,产生允许生物大分子药物通过的生物通道,提高药物粒子的活化能和电趋向性,使中药药物粒子充分活化而达到药物向体内的有效转运,致使病所之药物浓度高于其他部位,从而起到调整肠胃功能,促进食欲的作用,达到治疗厌食症的目的。小儿肌肤柔嫩,脏气清灵,外治之法,作用迅速,能在无损伤的治疗中取得疗效,且经皮给药避免了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因素的干扰与降解作用,减少了个体差异,无药物浓度谷峰现象,避免了全身毒副作用,透药速度快,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有利于减少总用药量,提高了药效,无痛、无创、安全、方便,患儿易接受,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王萍芬.中医儿科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6-6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1-184.


作者单位:1.南通市中医医院,江苏南通226001;2.兰州太宝制药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5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