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第5卷第4期

65例小儿湿疹辨治体会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涂擦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结论中药内服外洗配合治疗小儿湿疹,可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关键词】小儿湿疹。体会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涂擦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采取中药内服外洗,同时配合洁尔阴擦剂外用。结果治愈46例(70.8 %),好转17例(26.1 %),无效2例(2.1 %),总有效率96.0 %。结论中药内服外洗配合治疗小儿湿疹,可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  小儿湿疹;辨证施治;体会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称为“浸淫疮”“湿毒疮”。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表皮炎症,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急性发作时剧烈瘙痒,皮肤上出现丘疹、水疱、结痂、脱屑等,并有糜烂、渗血现象,多形性皮损,呈弥漫性分布。慢性湿疹则经久不愈,病程可迁延数月以至数年,治疗较棘手,且每易复发,婴幼儿以头面部多见。我科经多年探索对小儿湿疹治疗颇有心得,从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对门诊65例患儿采用中医药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基本情况

    1.1一般资料

    我科门诊收治的小儿湿疹65例中男36例,女29例;﹤1岁21例,1~3岁27例,4~6岁17岁;病程最长1月,最短7 d。

    1.2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中医儿科学》[1]《中医皮肤科学》[2]诊断标准制定。(1)年龄特征。(2)皮疹,剧痒。(3)急性湿疹为急性发作,皮损由红斑、丘疹、水疱组成,或呈片状,因剧痒瘙抓常引起糜烂、渗出、结痂甚至化脓等改变。(4)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而致或开始即成慢性,皮损多局限,肥厚浸润显著,界线清楚,多有色素沉着,病程较长,可达数月甚至数年。(5)排除其他皮肤病。

    2治疗方法

    2.1辨证分型

    2.1.1急性湿疹

    皮肤可见密集对称性小点状斑丘疹或疱疹、水疱、糜烂、渗出淡黄色液体,伴奇痒、寝食不安、心烦、大便干、小便短赤,苔薄腻或黄。证属湿热邪蕴于肌腠,留邪不解。

    2.1.2慢性湿疹

    急性期后反复发作,病期一般超过数月或长达数年,皮肤粗糙,皮纹加深,以鳞屑、痂皮多见,皮损多较局限,分泌物甚少或无,皮肤色暗,失去正常的柔润光泽。证属久病耗血,血虚生风化燥,风燥瘀结。

    2.2治疗方法

    2.2.1急性期治疗

    治以化湿清热,疏风止痒为主。基本方:浮萍6 g、紫苏叶10 g、青黛3 g、紫草6 g、荷叶10 g、败酱草12 g、地肤子9 g、生地黄9 g、甘草3 g。

    2.2.2慢性期治疗

    治以养血祛风,清热除湿为主。基本方:当归6 g、生地黄12 g、赤芍6 g、防风10 g、何首乌12 g、蛇床子6 g、玉竹9 g、贯众6 g、槟榔6 g、土茯苓12 g。

    加减:皮损面部为主加蝉蜕、苍耳子;躯干四肢加苦参、黄柏、玉米须;痒甚加白鲜皮、枯矾;湿疹长久痒甚不休加鹤虱、夜交藤。

    2.3用法

    上药加温水400 mL,浸泡约10 min,然后用文火煎煮20 min左右,每剂前两煎混合后频服,每日1剂。一般1岁内浓煎成50~100 mL,1~3岁浓煎成100~200 mL,4~6岁浓煎成200~300 mL。第3煎取汁外洗,待干后,再用洁尔阴擦剂[按洁尔阴洗液(成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30008,规格:200 mL)1份,温开水3份比例混合]涂擦患处,每日3~4次。渗液或糜烂者慎用擦剂。

    2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结果

    3.1疗效标准(自拟)

    治愈:皮损及症状消失,无复发。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大部分结痂并脱落。好转:皮损有好转,但仍有渗出或痒感。无效:皮损无明显变化。

    3.2治疗结果

    治愈46例(70.8 %),好转17例(26.1 %),无效2例(2.1 %),总有效率96.0 %。

    4典型病例

    李某,男,2岁,2007年3月10日初诊。其母诉1月前,患儿全身皮肤出现红疹及水疱,曾在外院诊治,诊断为湿疹,予皮炎平等多种西药治疗不验。近5 d来,病情渐重。现症见头面部、胸背部及双下肢小腿皮肤红疹湿烂,有时渗液,边缘结黄痂,全身皮肤轻度瘙痒,有抓痕,大便干,小便色黄,口渴思饮,苔黄腻、脉数。诊断:湿疹(湿热浸淫型)。治则:清热利湿。处方:浮萍6 g、紫苏叶10 g、青黛3 g、紫草6 g、败酱草12 g、地肤子9 g、生地黄9 g、苍耳子10 g、黄柏3 g、玉竹10 g、甘草3 g。服8剂,同时配合外洗及洁尔阴擦剂。二诊:皮肤红色稍淡、时或瘙痒,皮肤湿烂渗液处已结痂,大便时干时稀,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黄不腻,在原方基础上去黄柏,加白鲜皮10 g、生黄芪12 g、茯苓6 g。连服12剂后痊愈。

    按: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入,或素体湿热偏盛,加之感受湿热之邪,而致湿热浸淫。方中浮萍、紫苏叶、苍耳子疏风解热;败酱草、地肤子、黄柏解热除湿止痒;紫草、生地黄凉血;玉竹养阴。二诊在原方基础上加白鲜皮、生黄芪以益气固表祛邪,茯苓使湿热从下而行,配合外洗,其效更佳,症消病愈。

    5体会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临床常见。病因多由饮食不节,脾运失职,外受湿邪或胎毒所侵,内外相搏,乘于肌肤所致。如湿热久蕴,耗血伤血,肌肤失去濡养则形成湿疹。

    湿疹治疗,在服药的同时注意祛除病因,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物质。用药方面基本方中加蝉蜕、菊花、苍耳子,在化湿的基础上清上、中焦之风热;加苦参、黄柏清热下行;加焦山楂化滞调中,以利于消化道症状的改善。慢性湿疹则病损顽固,瘙痒剧烈,养血祛风固然重要,但止痒效果常不显著。经多年探索实践,在养血祛风的基础上加贯众、使君子、槟榔等杀虫药物疗效甚佳。洁尔阴擦剂主要由黄柏、金银花、苦参、蛇床子等中药组成,具有祛风胜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芳香通络的功效。中药外洗患处后涂擦洁尔阴擦剂,有利于减少分泌物刺激和预防感染,可缓解痒感,从而达到治疗及治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江育仁.实用中医儿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48-951.

[2]丁小华.中医皮肤科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271-272.


作者单位:民乐县妇幼保健站,甘肃民乐 73450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