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6年第21卷第2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院内感染分析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院内感染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院内感染率为37%,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为68%。感染好发部位为呼吸道(62%),其次是血液、口腔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院内感染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院内感染率为37%,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为68%;感染好发部位为呼吸道(62%),其次是血液、口腔等;病原菌以细菌、真菌多见;白细胞计数<1.0×109/L的病人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1.0×109/L者(χ2=4.89, P<0.05),住院时间<30 d的病人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30 d的病人(χ2=8.35,P<0.01)。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易发生院内感染。感染最常见部位为呼吸道,住院时间过长、白细胞数过低易增加感染机会。应加强预防措施,尽量减少院内感染,提高病人生存率。

  [关键词]  贫血,再生障碍性;交叉感染;数据收集

  AN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

  LI GUANGLUN,  QIN PING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AA). MethodsThe data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AA patients admitted during Jan. 1993 to Dec. 2003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The infection rate in AA was 37% for common cases,  and 68% for severe ones. The commonly seen infected parts were respiratory tract (62%),  then was blood,  oral cavity,  and so on. The usually found pathogens were bacteria (5/8) and fungus (3/8). The infection in AA with WBC below 1.0×109/L was higher than those with WBC more than 1.0×109/L (χ2=4.89,  P<0.05). Patients with longterm (>30 d) hospitalization were more easily subjected to the infection (χ2=8.35, P<0.01). ConclusionAA patients a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nosocomial infection. Respiratory tract is the most commonly involved. Longer hospital stay,  lower WBC,  both increase the infection.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preventive measures of the infection.

  [KEY WORDS]anemia,  aplastic; cross infection; data collection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因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由于疾病本身及一些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危及病人的生命。若能根据病人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不但会使病人生活质量提高,延长生命,也会减少花费,减轻病人及社会负担。本文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血液内科9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院内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95例病人中,男50例,女45例;年龄12~75岁,平均37岁。其中慢性再障60例次,重型再障35例次,纯红细胞再障11例次,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PNH)6例次。全部系我院住院的再障贫血病人,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对95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与再障不同类型的关系

  95例病人(113例次)中共发生院内感染43例次,感染率为37%。其不同类型分布见表1。重型再障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再障(χ2=19.86,P<0.001)。

  表1  再障不同类型院内感染情况比较(略)

  2.2  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住院天数<30 d者72例次,发生感染16例次,感染发生率为26.4%;住院天数超过30 d者41例次,发生感染27例次,感染率为65.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8.35,P<0.01)。

  2.3  病人血白细胞总数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外周血白细胞数<1.0×109/L者11例次(第1组),院内感染10例次,感染率为91%;外周血白细胞数在1.0~3.0×109/L者57例次(第2组),院内感染23例次,感染率为40%;外周血白细胞数>3.0×109/L者45例次(第3组),院内感染10例次,感染率为22%。第1组与第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1.64,P<0.001),第2组与第3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3.78,P>0.05)。

  2.4  感染部位与致病菌

  43例次发生院内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共27例次,占62%;其次是口腔(17%),血液(11%),胃肠道(6%),个别病人为两部位感染。标本共送检20份,标本为痰液、血液、尿液、粪便及咽拭子等,检出致病菌8份,检出率为40%,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屎肠球菌1例,产气肠杆菌1例,白色念珠菌3例。

  2.5  治疗药物与院内感染

  将病人分为一般治疗组(雄激素、中药等)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组,一般治疗组69例次,感染20例次,感染率为28%;免疫抑制剂治疗组44例次,感染23例次,感染率为52%。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09,P<0.05)。

  3  讨论

  再障,尤其是重型再障病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机体免疫力低下,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有文献报道院内感染率达75.5%[2]。本组病人院内感染率为37%(重型再障院内感染率达68%)。再障病人治疗后,骨髓恢复正常需要数月时间,因此住院时间较长,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本文资料亦显示, 随着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上升。

  院内感染的发生部位以呼吸道常见,占62%;其次为口腔、血液、胃肠道、泌尿道等部位。本组病人呼吸道感染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3],可能与我院住院病人床位较拥挤有关。

  目前,免疫抑制剂治疗再障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但也会使病人产生一过性免疫功能低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会增高。本资料显示,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应引起重视。

  总之,再障病人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常影响病人预后。再障病人在住院治疗过程中,除一般的空气消毒、食物消毒、漱口、坐浴等防护措施外,应注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床位拥挤;加强支持治疗,在防治细菌感染的同时,应注意真菌的防治,尤其是免疫抑制剂应用病人;粒细胞明显减低者,可短期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治疗本病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张之南主编.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33.

  [2]王秀芝.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院内感染易发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8,15(6):325.

  [3]谷沫丽, 韩邵军, 吴丽, 等. 117例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12(5):359.

  [4]贺广胜,邵宗鸿.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现状[J].中国血液学杂志,2002,23(11):611.

  (本文编辑  厉建强)

  [作者简介]李广伦(1962),男,硕士, 副教授。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山东 青岛  266003)

作者: 李广伦,秦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