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7年第22卷第4期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护理脑卒中后抑郁(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是指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情绪变化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抑郁一旦发生,可明显影响病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功能,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PSD,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PSD病人的......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护理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是指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情绪变化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抑郁一旦发生,可明显影响病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功能,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PSD,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PSD病人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76例,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昏迷或急性期死亡者除外,病人无神经精神病史及家族史。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版本)>17分确定病人有抑郁症状,共检出42例,其中轻度35例,重度7例,抑郁病人检出率为55.2%。

    1.2  治疗方法

    ①抗抑郁治疗:选择副作用较小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回收抑制剂帕罗西汀、氟西汀,帕罗西汀口服起始量10 mg/d,逐渐增加到20~30 mg/d,睡眠障碍者可同时用小剂量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进行安眠治疗。②原发病治疗:继续对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给予降血压、调节血脂及活血化淤治疗。③心理治疗:一般病人及家属缺乏对卒中后抑郁症状的认识,认真讲解疾病知识,使其了解病情,并采用各种方法使病人建立起健康的、正确的态度,积极参与制定恢复训练方案并坚持康复锻炼。

    1.3  治疗结果

    42例病人中治愈及好转32例,有效率76.2%。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听取病人诉说心理感受,加强沟通,给病人心理支持。充分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病变部位、家庭状况及神经系统受损情况,对有卒中史、左半球病变、年龄较大女性等易发生PSD的病人提高警觉性,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对待疾病,消除焦虑、悲观不安情绪,保持情绪稳定,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说明卒中后病人特别需要家庭支持,勿要施加压力,支持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协助病人完成治疗计划。

    2.2  功能锻炼

    脑卒中病人由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瘫痪,应反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意义,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康复,减少后遗症,避免继发性损伤。

    2.3  生活护理

    改善病室环境,室内外保持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减少不良刺激,安排规律的生活,提高病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不能自理者要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生活需求,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2.4  药物护理

    PSD病人需要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一般应用小剂量5HT再摄取抑制剂等。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消除其排斥心理,尽快改善抑郁症状,缓解其精神痛苦。注意降压药物及扩血管药物的反应,监测血压。

    2.5  卫生宣教

    卒中后病人对病情不了解,对预后产生消极态度和悲观情绪,因担心医疗费用过高,加重家庭负担而产生自责。应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对其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卫生保健宣教,指导功能锻炼,通过解释、讨论改变其不良观点和想法。由于卒中病人病程长,生活自理能力差,家属会逐渐对病人态度冷淡,照顾减少;同时,由于长期脱离社会环境,病人缺乏人际交流,极易加重、发生PSD。因此,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其关心体贴病人,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对病人的刺激。动员社会力量,加强沟通,有利于病人重返社会、重新建立人与人的社交关系,唤起病人积极的情绪,发挥心理防御机制,改善和清除抑郁情绪,从而降低PSD的发生。


作者单位:文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文登 264400

作者: 赵笑燕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