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7年第22卷第6期

母乳喂养对儿童气质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母乳喂养儿童气质综述气质是儿童早期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心理指标,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也受遗传、环境、抚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1]。母乳作为儿童出生后的天然优质食品、母子联系的感情纽带,对儿童体格生长、智能发育以及预防某些慢性疾病有一定作用[2]。母乳喂养对儿童的气质发育有没有影响呢......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儿童 气质 综述

    气质是儿童早期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心理指标,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也受遗传、环境、抚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1]。母乳作为儿童出生后的天然优质食品、母子联系的感情纽带,对儿童体格生长、智能发育以及预防某些慢性疾病有一定作用[2]。母乳喂养对儿童的气质发育有没有影响呢?本文就母乳喂养与儿童气质发育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1  母乳喂养对儿童气质的影响

    气质在儿童生长发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婴幼儿的早期气质特征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气质中的情绪本质和规律性是儿童内外向问题起源和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气质中的高水平神经质和低水平的规律性是儿童精神病理中的冲动行为发生的原因。有研究证实,气质与儿童期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密切相关[3]。FARROW等[4]发现,婴儿期的喂养困难与困难性婴儿气质和情感剥夺有关。早期的气质特性在儿童期焦虑的起源和持续中具有显著作用[5]。从气质的重要性不难理解研究其影响因素,进而从影响因素入手促进气质良好发展的必要性。

    一些学者发现母乳喂养对儿童气质发育有积极的影响,如母乳喂养儿比人工喂养儿情绪更稳定,社交更敏感,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DE ANDRACA等[6]将1 381例婴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早断奶组,在其12个月时进行精神运动发育 (PMD)评价,发现母乳喂养组母婴接触形式显示较高的质量和多样性,母婴关系有更强的同步性和互惠性。JONES等[7]在研究中发现,稳定持续的母乳喂养,即使对抑郁的母亲和她们的婴儿也有积极的双向的交互作用。FELDMAN等[8]研究母乳喂养对86例早产儿的影响,根据母乳喂养量分为3组:少量、中间量、母乳为主组,在纠正月龄6个月时,用BayLey Ⅱ测量发现母乳为主组婴儿显示更好的神经行为表现,在专注、身份归属和运动神经成熟性等方面表现突出,这些婴儿在社会交往中更敏感,他们的母亲也会给予较其他组母亲更多的情感接触。这些研究提示,母乳喂养中母婴之间关系更融合,母亲对婴儿更关注并能调适自己掌握婴儿规律,婴儿在这种温和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会表现得交往积极、情绪稳定。金星明等[9]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儿的气质进行比较,发现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气质各因子无显著影响,但两组中困难型气质出现的人数有显著性差别,其他3种类型的气质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别。郭贞美等[10]对134名1~3岁儿童气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经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母乳喂养对气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研究提示母乳喂养可能与提高母子情绪和互动行为有关。

    也有其他一些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AUESTAD等[11]在一个前瞻性研究中发现,母乳喂养对健康足月儿的生长发育、视觉、气质等的发展无积极作用。LUCAS等[12]用母亲日记的形式对97例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儿进行对照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儿生后6周时哭闹时间超过人工喂养儿40 min,其中31%的婴儿哭闹时间超过3 h,相比仅有12%的人工喂养儿此期有这种情况;而生后2周时人工喂养儿哭闹行为发生率为43%,母乳喂养儿为16%。这些发现说明喂养方式与哭闹峰值的建立时间有关,而不能减少哭闹的发生。BENHAHAMOU[13]在儿童早期睡眠障碍的研究中发现,延长的母乳喂养和父母陪伴睡眠干扰了正常睡眠的发育,并且困难性气质儿童的睡眠较易养型儿童少。QUINONEZ等[14]对58例18个月儿童,进行EAS儿童气质测定和ECC (Early Child Care)评定,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气质中的4个因子(情绪状态、生物活动节律、社交反应性、内向性)与喂养方式无关。为什么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结论?可能与研究样本量较小、方法不一和不同种族之间对婴幼儿反应的评价不同有关。

    2  母乳喂养对儿童气质产生影响的机制

    母乳喂养通过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对其气质产生影响。母乳中的一些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A)等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营养素。AA和DHA是构成大脑灰质和白质的膜磷脂结构的主要功能物质,它们构成膜的流动性,保证膜酶的活性。研究发现AA能促进海马神经元存活,且有利于长突起神经元生长,DHA通过促进神经元蛋白质的合成而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海马神经元活力增强、胞体增大、突起生长和延长,可以增加海马区突触的密度,加速神经元之间联结的形成。BIRCH等[15]研究发现,以同时添加AA和DHA的配方奶粉(分别占总脂肪含量的0.72%和0.36%)喂养足月儿,其智力发育指数(MDI)高于对照组(喂以传统配方奶)7分,比单一补充DHA组高3分。人类的大脑和视网膜是富含DHA的区域,成人能够以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作为原料,在肝脏的去饱和酶和链延长酶的作用下,经过碳链延长和去饱和作用合成DHA,供自身需要。但是婴儿合成DHA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需要从饮食中不断摄取以保证大脑和视网膜的良好发育。人类母乳中含有一系列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DHA,但在传统的配方奶中DHA和AA的含量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有人对母乳中的其他成分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显示,氨基酸、铁、锌及B组维生素等均与认知发育有关。母乳喂养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但是其与气质发育有何关系?EYSENK认为,气质中内外向维度因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强度有关,神经质维度因素与自主神经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巴甫洛夫认为气质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类型特点,可以认为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因素,同样可影响气质发育。智商越高的儿童理解力及综合分析能力越强,其社会敏感性越高,接受和适应能力强,也提示儿童的感知、运动、语言及心理行为发育水平与外在气质表达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母乳中可能还存在其他影响气质的因子。SOKOLOV 等[16]发现,1岁以下儿童血浆中 leu内啡呔的半衰期显著短于成人,女孩又显著短于男孩,母乳喂养儿和人工喂养儿的内啡呔半衰期存在明显差别,用EITQ和ITQ问卷测定1岁儿童的9项气质特征,血浆内啡呔的半衰期与气质特征(活动度、知觉度、感觉应答阈等)有显著相关性。这类研究较少,并且其对气质产生影响的机制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一些研究证明,母乳喂养通过母子的亲密接触,增进了母子交流,建立了相互间的信任与依恋,使母亲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比较敏感,从而使婴儿得到母亲周到的照料。而人工喂养可能反映了母亲与孩子间的不协调关系或还没有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不及母乳喂养的母亲容易与孩子较快地相互协调起来,故困难型气质发生率比较高。气质是儿童正常行为的不同表达方式,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行为发展的倾向。THOMAS等最早提出难养型儿童的早期气质特征与多年后行为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密切相关。男孩早期的困难气质类型与后期的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以及违抗性行为相关。困难型儿童更易发生多种行为问题:负面情绪、高反应性、低注意广度和持久性,易分心和高活动水平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关。困难型气质作为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一种不利因素,可使新的不利因素产生,更加不利于儿童发展,从而产生儿童行为问题。由此看来,母乳喂养不仅提供婴儿丰富的营养,而且促进母子间的亲善关系,降低困难型气质儿童的发生率,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母乳喂养儿疾病发生率低,影响气质发展。母乳中含有儿童生长过程中最适宜的营养,优质的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锌、铁、钙及免疫球蛋白等抗病物质。ONAYADE 等[17]在其配对研究中即得出母乳喂养儿较人工喂养儿有更少的疾病发作,如发热、腹泻、咳嗽等。THORSDOTTIR等[18]对1 841例5~17个月婴儿进行了研究,收集其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资料,考虑母亲年龄、孕期吸烟、孕期状况、出生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后,结果显示母乳喂养可以减少2岁半前儿童使用抗生素的量。DAS[19]提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预防脂肪过多、高血压、胰岛素耐受和冠心病。NANCY 等[20]发现纯母乳喂养可以为6个月前的婴儿提供足够的锌与铁,而人工喂养儿虽饮食中添加仍摄入不足,考虑与婴儿的消化系统不成熟有关。生长期的儿童对营养缺乏尤为敏感,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儿童身高的增长,发热与腹泻等疾病可以导致食欲减退,妨碍食物吸收,使身体及细胞内营养物质流失消耗。以上这些研究证明,母乳恰恰在儿童发育最旺盛、营养需求最高、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的时候,为儿童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素和积极的保护作用。

    3  问题与展望

    母乳喂养与儿童气质关系的研究相对比较少。首先是因为儿童的气质发育相对稳定,研究的范围及空间较小;其次气质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孕母情况、出生状况、疾病、环境、父母抚育方式、突发事件等等,因此研究母乳喂养对其作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这一直都是研究中的难题;儿童气质及母乳喂养的资料需要从父母处获得,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这种信息,包括在特定的场所系统地收集资料、评价儿童气质总的印象和非正式地获得非临床对照实验的资料等,父母对儿童气质表现的评价很难达到客观、理性。还有父母对儿童气质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由于这些原因,使得目前此方面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技术上差别较大,必然会造成结果矛盾,同时大多数实验所选取的样本量较小,并且存在一定的方法学问题,这也是导致结果不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堂,衣明纪,孙殿凤. 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调查[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38(3):189191.

[2]MARTIN R M, SMITH G D, MANGTANI P,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reast feeding and growth: the BoydOrr cohort study[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02,87(3):F193201.

[3]RETTEW D C, MCKEE L. Temperament and its role in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J]. Harv Rev Psychiatry, 2005,13(1):1427.

[4]FARROW C, BLISSETT J. Maternal cognitions, psychopathologic symptoms, and infant temperament as predictors of early infant feeding problems: a longitudinal study[J]. Int J Eat Disord, 2006,39(2):128134.

[5]PEREZEDGAR K, FOX N A. Temperament and anxiety disorders[J]. Child Adolesc Psychiatr Clin N Am, 2005,14(4):681706.

[6]DE ANDRACA I, SALAS M I, LOPEZ C, et al . Effect of breast feeding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upon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of 12monthold infants[J]. Arch Latinoam Nutr, 1999,49(3):223231.

[7]JONES N A, MCFALL B A, DIEGO M A. Patterns of 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in infants of depressed mothers who breastfeed and bottle feed: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fant temperament[J]. Biol Psychol, 2004,67(12):103124.

[8]FELDMAN R, EIDELMAN A I.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breast milk on neuro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J]. Dev Psychobiol, 2003,43(2):109119.

[9]金星明,吴虹,许积德. 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儿气质比较的初步探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4,9(3):160161.

[10]郭贞美,吴康敏,杨速飞,等. 幼儿气质的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3,11(2):9193.

[11]AUESTAD N, HALTER R, HALL R T, et 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term infants fed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 doublemasked, randomized, parallel, prospective, multivariate study[J]. Pediatrics, 2001,108(2):372381.

[12]LUCAS A, ST JAMESROBERTS I. Crying,fussing and colic behaviour in breastand bottlefed infants[J]. Early Hum Dev, 1998,53(1):918.

[13]BENHAMOU I. Sleep disorders of early childhood: a review [J]. Isr J Psychiatry Relat Sci, 2000,37(3):190196.

[14]QUINONEZ R, SANTOS R G, WILSON S,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 temperament and early childhood caries[J]. Pediatr Dent, 2001,23(1):510.

[15]BIRCH E E, GARFIELD S, HOFFMAN D R,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arly dietary supply of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 term infants[J]. Dev Med Child Neurol, 2000,42(3):174178.

[16]SOKOLOV O Y, KURASOVA O B, KOST N V, et al. Halflife of leuenkephalin in the serum of infants of the first year of life on different types of feeding: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ment[J]. Bull Exp Biol Med, 2004,137(4):342344.

[17]ONAYADE A A, ABIONA T C, ABAYOMI I O, et al.The first six month growth and illness of exclusively and nonexclusively breastfed infants in Nigeria[J]. East Afr Med J, 2004,81(3):146153.

[18]THORSDOTTIR I, GUNNARSDOTTIR I, KVARAN M A, et al. Maternal body mass index, duration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nd children’s developmental status at the age of 6 years[J]. Eur J Clin Nutr, 2005,59(3):426431.

[19]DAS U N. Perinatal supplementation of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mmune response and adult diseases[J]. Med Sci Monit, 2004,10(5):HY1925.

[20]NANCY F, KREB S. Bioavailability of dietary supplement and impact of physiologic state: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J Nutr, 2001,131:13511354.


作者单位:淄博市中心医院儿科,山东 淄博 255036

作者: 张凤兰 刘芳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