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9年第24卷第2期

传染科门诊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其防护对策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传染科门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对策传染科门诊护理人员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容易造成突发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成为职业暴露中的高危人群。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传染科门诊护理人员应接受更多职业防护的教育,对各种危害有......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传染科门诊 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传染科门诊护理人员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容易造成突发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成为职业暴露中的高危人群。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传染科门诊护理人员应接受更多职业防护的教育,对各种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将危害降低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身心健康。

  1  传染科门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感染
   
  目前,血液传播疾病给医务工作者造成的威胁已被重视,而传染科门诊作为一个开放性单元,每天不可避免地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同时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传染科门诊护士在病人未明确诊断前即对其进行处置和抢救,这其中自然包括不同的传染病病人,因此受感染的概率增高。

  1.2  传染性肝炎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8%~20%,且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上升趋势。HBV、HCV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密切接触也可传播。每年因为直接或间接接触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而导致死亡的健康医务人员有200~300名。我国调查资料也显示,从医群体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护士感染丙型肝炎的概率为0.1%~1.6%。最基本的感染途径是血液途径,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接触了病人的血液和体液等。

  1.3  艾滋病(AIDS)
   
  随着AIDS在全球迅速蔓延,近几年我国AIDS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概率很高。1981~1993年在美国发现的30多万AIDS病人中有20万人已死亡,其中6%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说明护士受感染的危险最大。其感染AIDS的途径主要是针刺伤(占80%)。

  1.4  其他
   
  近10年来,临床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疾病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一种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国外已有医务人员与病人同时暴发病毒感染的报道。急诊科医护人员感染以下疾病危险性很大: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麻疹、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结核、水痘、手足口病等。有统计显示,护士较不从事卫生工作者感染麻疹的可能性大两倍。

  2  感染的防护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提高护士分诊判断准确率。安排有经验的护士担任分诊工作,对不同传染病病人及时按病种分诊到相应病室就诊。②树立防护观念,规范操作行为。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自觉采取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穿隔离衣等。日常工作中要加强慎独精神,防范意识须落实到每一项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自我环节监控,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规范。③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接触传染病病人前戴手套,特殊情况下可戴双层手套。由于门诊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每位护士工作服口袋内装两副手套,以便紧急情况下使用。在抢救工作中皮肤以外部位接触到病人血液或体液,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若是病人的血液、体液进入眼睛、口腔,应立即用大量清水、生理盐水冲洗,有条件的应加强被动免疫,如注射免疫球蛋白等。④安全使用锐器。传染科门诊护士应熟悉各项护理操作流程,保证在工作量大或危重病人抢救时能有条不紊、沉着冷静地工作,避免各种因素引起的刺伤。⑤加强呼吸道防护。在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传染科门诊护士接触病人均应戴口罩,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就诊过程中应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条件允许可使用空气净化消毒机,并加强空气消毒措施。⑥重视洗手。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洗手和无菌技术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传播性疾病的关键环节。传染科门诊护士应严格掌握消毒隔离制度,在护理操作前后进行有效洗手,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⑦ 重视预防接种,提高传染科门诊医护人员的免疫力,对一些可以经过免疫注射降低血源性、呼吸道传染的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等,应进行预防接种。
 


作者单位:青岛市传染病医院门诊部,山东 青岛 266033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