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9年第24卷第4期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效果观察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基本病理基础,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急,变化快,目前多主张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基本病理基础,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1]。其发病急,变化快,目前多主张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2006年9月~2007年6月,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CS病人63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ACS病人63例,均符合2000年ACC/AHA关于ACS的诊断标准[1]。男38例,女25例;年龄35~76岁,平均62.5岁。其中STEMI者18例,占28.6%;UAP者33例,占52.4%;NSTEMI者12例,占19.0%。

    1.2  治疗方法

    63例均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ACEI、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调脂药物及静滴硝酸酯类药物、极化液治疗,同时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每12 h皮下注射1次,连用7 d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判断疗效。治疗过程中常规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凝血功能检查。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消失,症状被控制,心电图STT缺血程度明显好转;好转:心绞痛程度显著减轻,发作次数减少,STT缺血程度无明显变化;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无好转或恶化,心电图缺血程度无变化。

    1.4  治疗结果

    显效47例,占74.6%;好转16例,占25.4%;无效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过程中未出现出血、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异常等并发症。

    2  讨    论

   ACS的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发生变化,如斑块内出血使之迅速增大,斑块破裂或表面破损,局部血小板聚集继而形成血栓。易损斑块如有循环系统或斑块内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冠状动脉痉挛、涡流、应切力的波动等外在因素的作用,可使斑块纤维小帽与正常内膜交界处破裂。破裂后如血栓形成未完全阻塞冠状动脉则引起UPA,最终可能发展到完全阻塞而发生NSTEMI或STEMI[2]。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酶解或化学降解的产物。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小(4 500~6 500),其抗凝血因子Ⅹa和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增强,对于与血小板结合了的凝血因子Ⅹa亦有抑制作用,因而抗血栓形成作用更加明显。低分子肝素与血浆蛋白非特异性结合力较低,因而生物利用度较高,半衰期较长,抗凝效果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皮下注射吸收良好,几乎为100%[1]。

    低分子肝素治疗ACS疗效稳定,不需检测APTT或ACT,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少。低分子肝素与ATⅢ结合后,其抗凝血因子Ⅹa作用大于抗凝血因子Ⅱa的作用,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远较肝素弱,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肝素。

    本组病人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心电图STT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现出血、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机制异常等副作用。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可以皮下注射,不需监测凝血时间,因而是一种使用安全、有效、方便的抗凝药物。

【参考文献】
  [1]司良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M]//李法琦,司良毅. 老年医学. 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160162.

[2]陈灏珠,钱菊英,李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M]//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 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4671492.


作者单位:1 青岛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山东 青岛 266040; 2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