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9年第24卷第6期

医源性液气胸的护理体会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血气胸。护理。病例报告医源性气胸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常见形成原因有胸膜腔穿刺、针灸、锁骨下静脉穿刺等。2007年10月,我科收治1例老年因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所致液气胸病人,本病人同时存在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等医源性气胸的高危因素,经抢救后治愈。...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血气胸;护理;病例报告

医源性气胸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常见形成原因有胸膜腔穿刺、针灸、锁骨下静脉穿刺等。2007年10月,我科收治1例老年因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所致液气胸病人,本病人同时存在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等医源性气胸的高危因素,经抢救后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人,男,75岁,因食管癌术后心跳、呼吸骤停,行心肺复苏后入ICU。既往有肺心病史10年。入科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氧饱和度98%。心电监护示心率155 min-1,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给予生理盐水50 mL加多巴胺90 mg泵入,速度5 mL/h,血压11.30/6.92 kPa。周围静脉一般情况差,经家属同意后欲行颈内静脉置管时发现病人双侧颈外侧肌肉有硬结,询问家属得知是放疗所致,遂改行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常规摆放体位,局麻后进针,回抽回血通畅,置导丝顺利,置导管时受阻,反复调节后置入,回抽回血通畅,固定后即刻遵医嘱予羟乙基淀粉500 mL静滴。滴注至一半量时,护士停止输液欲测量中心静脉压,此时回抽发现有血浆样液,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通知医生并遵医嘱接引流袋,引流出血浆样液200 mL后拔除置管,在左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X线平片示右侧气胸,肺压缩约30%,右下肺有中等量胸腔积液,请胸外科会诊,给予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排气排液,后经补液、抗感染、肺保护等治疗顺利脱机回科。

  2 护理体会

  由于锁骨下静脉与肺尖的解剖位置特殊,穿刺时可能发生气胸,特别是老年人。 气胸较轻时病人可无明显异常表现,大量气胸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皮下气肿、听诊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操作者除应有娴熟的技术,避免反复穿刺外,还应有预见性并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和听诊呼吸音,进行置管前后对比。

  护士在更换液体、冲管、封管、静脉推注药物、测量血压时,不仅要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还应常规回抽、见有回血后再行操作。临床应用的深静脉置管因穿刺针较细,所致创口较小,常因破损口闭合、气胸量小而导致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需要临床医生及护士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强烈的责任心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不当也可导致液气胸,所以观察、护理要到位,避免脱管、水封瓶水位过低、倾斜水封瓶等不当操作给病人带来痛苦。

  对心肺有慢性基础疾病并气胸病人,医源性气胸导致的呼吸困难、严重低氧、紫绀、烦躁、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等表现,易被原有心肺疾病掩盖,在病人有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阻碍医患沟通,往往易误诊。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变化,尽早发现医源性气胸,及时处理。

  肺保护性策略提倡弃用传统潮气量(10~15 mL/kg),应用小潮气量(5~8 mL/kg),控制平台压<3.43 kPa,从而降低机械通气所造成的肺损伤。特别是对于已知有气胸发生的病人,更应该避免因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总之,为避免医源性液气胸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慎独的工作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学以致用,结合临床,才能真正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做到对病人负责。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1 东区ICU; 2 药剂科; 3 手术室)

作者: 荆伟丽,赵振寰,王振香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