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6期论著

循经传感磁疗贴的磁场强度变化研究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循经传感磁疗贴的磁场强度变化。方法一种特制的磁疗贴,在体外、指捏、敷贴于皮肤表面的经络走行和非经络走行区时所测得的磁场强度变化。结果当该磁疗贴直线排列,间隔10mm时,与单独磁疗贴的初始相比,磁场强度发生明显变化,且具有两极差异。敷贴于皮肤经络走行区,与体外及非经络走行区相比,磁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循经传感磁疗贴的磁场强度变化。方法 一种特制的磁疗贴,在体外、指捏、敷贴于皮肤表面的经络走行和非经络走行区时所测得的磁场强度变化。结果 当该磁疗贴直线排列,间隔10mm时,与单独磁疗贴的初始相比,磁场强度发生明显变化,且具有两极差异;敷贴于皮肤经络走行区,与体外及非经络走行区相比,磁场强度变化显著,尤其在手阴经的走行区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磁疗贴在经络走行线上形成的磁场梯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有望实现针刺产生的补与泄的作用。

  关键词 磁疗贴 循经传感 磁场强度 经络

Study of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c field on

a special meridian magnetic application

Gao Yetao,Shi Shanquan,Cao Xiaozhe,et al.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Third and 3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PLA,Shanghai200438.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c field on a special meridian magnetic applicaˉtion.Methods A special meridian magnetic application is found the variations of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c field when it is in vitro,nipped by fingers and stuck on skin of meridian and non-meridian.Results The variation of the inˉtensity of magnetic field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poles have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hen the special meridian magnetic applicationon straight line and interval10mm compares to on other conditions above.Conclusion Owing to a definite directivity of the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is produced when the magnetic application on the meridians,it is hopeful to carry out the effects of the tonic and vent by acupuncture.

  Key words meridian magnetic application sensor via meridian intensity of magnetic meridian

  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将磁石入药,20世纪发明了永磁体以后,产生“生物磁学”理论,磁疗(magnetotheraˉpy)在欧美国家受到广泛的应用 [1~3] 。磁疗在传统中医领域的应用,逐渐形成通过经络穴位治病的“磁穴疗法”和“磁场疗法”。近几年,将针灸毫针进行磁化后形成磁极针,用这种针对高血压 [4] 、镇痛 [5,6] 、神经根疾病 [7,8] 和脑卒中 [9~11] 的效果明显比未磁化的毫针有效。同时,磁敷贴的研究也日渐增多 [12~18] 。但迄今为止,见刊的磁敷贴的磁场方向,都是垂直于皮肤,也就是说是与经络走向垂直的,本研究采用的专有技术,使磁敷贴的磁场方向与经络平行,根据磁场方向与经络的顺或逆,起到补泄气血的作用。

  1 材料

  磁疗贴:系专利(03116799.3)产品磁石美颜祛病养生系统之部分。医疗器械注册号:药器监(准)字98第126086号(更)。检测仪器:上海第四电表厂生产的CT3型特斯拉计。该磁疗贴由大小不同的十二枚磁疗敷贴组成,每一贴呈梯形或矩形,体积大小和磁场强度均不同。最大磁场强度为130mT(毫特斯拉)左右,最小为80mT左右。取磁场强度两极(N和S)均为130mT(A)、115mT(D)和100mT(G)的三枚磁疗贴(中位值:Np-Sp=(115±15)mT为受测材料。受试者:研究者本人。

  2 方法与结果

  2.1 体外检测 磁疗贴间两两相距,置于桌面,磁力线朝向一致,以探头测每一磁疗贴两侧磁场强度。随机抽取三套磁疗贴中的样本进行检测,并计算出平均值。(1)当两磁疗贴相距5mm或小于5mm时,两贴相吸并粘附。(2)当两磁疗贴相距10mm时,测得三枚磁疗贴两极的平均数值为N 0 ,S 0

  2.2 指捏测试 以食指与拇指捏住样本进行测试,其余同上,测得三枚磁疗贴两极的平均数值为N 1 ,S 1

  2.3 体表测试 将测试样本敷贴于课题组中两人之体表,其余同体外检测。

  2.3.1 体表非经络及穴位走行区域 在前臂和小腿部体表无经络及穴位的区域,按大小顺序,相距10mm,直线排列敷贴上述三枚磁疗贴,测量每一磁疗贴两极磁场强度,测得三枚磁疗贴两极的平均数值,前臂为N 2 、S 2 ,小腿为N 3 、S 3

  2.3.2 体表经络走行但无穴位区域 在前臂和小腿部体表有经络走行,但无穴位的区域,顺着《黄帝内经》所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的经络走行方向,选取手厥阴心包经曲泽以下、郄门以上和足少阴肾经阴谷以下、筑宾以上的无穴位处的体表部位,以大磁贴在后,小磁贴在前的顺序,相距10mm,直线排列敷贴上述三枚磁疗贴,以检测探头测量每一磁疗贴两极磁场强度,测得三枚磁疗贴两极的平均数值,手厥阴经为N 4 、S 4 ,足少阴经为N 5 、S 5

  2.3.3 体表经络走行以穴位为中心区域 以穴位为中心,三枚磁疗贴中间的那枚敷贴于所选取的穴位之上,磁场由大到小的方向与经络走行方向同,则为顺,不同则为逆。其余方法同以上2.3.2的方法。测得三枚磁疗贴两极的平均数值:手厥阴经内关穴顺行为N 6 、S 6 、逆行为N 7 、S 7 ,足少阴经孔最穴顺行为N 8 、S 8 ,逆行为N 9 、S 9 ,足厥阴经太冲穴顺行为N 10 、S 10 ,逆行为N 11 、S 11 ,足少阴经筑宾穴顺行为N 12 、S 12 ,逆行为N 13 、S 13 ,足太阴经漏谷穴顺行为N 14 、S 14 ,逆行为N 15 、S 15 。按此方法,换一受试者,测得手厥阴经内关穴顺行为 N 16 、S 16 ,逆行为N 17 、S 17 ,足少阴经孔最穴顺行为N 18 、S 18 ,逆行为N 19 、S 19 。

  3 统计分析

  3.1 将Np和Sp与以上20组N 0-19 和S 0-19 的检测结果以统计软件SPSS8.0之TukeyHSD方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为4.035,P<0.001。组间具有显著差异。

  3.2 以磁疗贴的原有磁场强度(Np-Sp),与指捏(N 1 -S 1 )、以及三枚磁疗贴间隔10mm直线排列状态下,在体外(N 0 -S 0 )、体表无经络走行区(N 2 -S 2 ,N 3 -S 3 )、有经络走行无穴位区相比(N 4 -S 4 ,N 5 -S 5 )相比较,见表1。

  3.3 以N 0 、S 0 为对照组,与其他19组检测数值比较 见表2。

  表1 初始两极磁场强度(mT)与不同状态下比较

  注:带&者为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表2 组间两极磁场值(mT)比较

  注:带ˇ者为中另一受试者。带&者为P<0.05,差异有显著性

  3.4 以上肢与下肢相比进行统计学比较 (1)无经络走行区相比(N 2 -S 2 /N 3 -S 3 );(2)有经络走行无穴位区相比(N 4 -S 4 /N5 -S 5 );(3)手阴经与足阴经有穴位区相比(N 6 -S 6 、N 8 -S 8 /N 10 -S 10 、N 12 -S 12 、N 14 -S 14 、N 16 -S 16 、N 18 -S 18 ;N 7 -S 7 、N 9 -S 9 /N 11 -S 11 、N 13 -S 13 、N 15 -S 15 、N 17 -S 17 、N 19 -S 19 );均未发现显著差异。

  3.5 磁场方向与经络走向顺行与逆行进行统计学比较(N 6 -S 6 /N 7 -S 7 、N 8 -S 8/N 9 -S 9 、N 10 -S 10 /N 11 -S 11 、N 12 -S 12 /N 13 -S 13 、N 14 -S 14 /N 15 -S 15 、N 16 -S 16 /N 17 -S 17 、N 18 -S 18 /N 19 -S 19 ),均未发现显著差异。

  4 讨论

  针灸微创,磁疗贴无创。磁疗贴很难替代针灸立竿见影的得气效果,但是它的无创性,以及可以较长时间留置,有可能起到针灸难以精确的候气逢时、相应子午流注的作用[19] 。由于经络走行平行于皮肤,因此磁疗贴所起磁场的作用,必须具有方向性,与经络走行顺或逆,才能起到补泄之功用。本研究所用的磁疗贴即具有此种效果。

  本研究表明,单独的磁疗贴在直线排列时磁场的强度明显增强,且随隔距离成反比关系。当相距低于某一界限时,两磁疗贴相吸;而超过某一界限时,磁场强度将不再增强。本研究取相隔10mm,对试验的磁疗贴来说,可能是一个较为适宜的间隔。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体外这种状态下测得的磁场强度,与初始磁场强度相比,虽然明显增强,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体表的状态下,则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参试的磁疗贴直线排列后的N、S两极的磁场强度变化不一,产生明确的一极大,一极小的磁场梯度,因而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而单独测试时,不论是指捏还是离体,磁疗贴两极的磁场强度均为一样大小。大小不同的磁疗贴以特定距离直线排列后,两极磁场强度不一,且呈梯度变化,说明两磁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磁疗贴排列后的产生的磁场强度的方向性,为磁疗贴替代针灸的补与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人体具有很好的导磁作用,磁疗贴敷贴在体表和指捏测试时,磁场强度明显增强。根据统计学研究,磁场强度的这种变化,在前臂的手厥阴和手太阴经走行区,即便更换受试者,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而在前臂和小腿的体表无经络走,存在磁场感应的不同。
     本研究还测试了磁疗贴磁场梯度方向与经络走行方向相同或逆行时的磁场强度的变化,结果未发现显著差异。

    根据磁力线定律:磁体外的磁力线由N极至S极,而磁体内的磁力线由S极至N极,是一封闭环线,循由最低磁阻抗之径路,垂直进入磁体,永不相交。所以,敷贴于皮肤之 磁疗贴因人体组织的良好导磁性远远高于空气,大量的磁力线必通过皮肤传导。但是由于经络直径只有1mm [20] ,且测试探头所测只是磁疗贴两极的磁场强度,而不是经络中走行的磁通量,因而该检测无法说明经络的顺行与逆行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Ulashchik VS.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general magnetothera- py:Vopr Kurortol Fizioter Lech Fiz Kult,2001,(5):3-8.

     2 Newell S,Sanson-Fisher RW.Australian oncologists'self-reported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bout non-traditional therapies used by cancer patients.Med J Aust,2000,172(3):110-113.
    

     3  Jerabek J.Pulsed magnetotherapy in Czechoslovakia-a review.Environ Health,1994,10(2):127-34.

     4 张压西,张唐法,金道琼.磁极针与不锈钢毫针即时降压作用的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98,17(3):12-13.

    5 吴耀持,邱伊白.带磁针磁量变化与镇痛效应的临床实验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9,18(3):8-10.

    6 石坚,洪汉望.磁极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0,20(1):13-15.

    7 王世广.磁极针与普通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对照观察.中国针灸,2000,20(7):407-408.

    8 郑宗良,耿萍,滕秀英.磁极针与普通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1例.中医药信息,2002,19(2):38-39.

    9 杨洁红,雷正权.磁极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6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9,15(8):30-31.

    10 罗仁瀚,陈秀玲.磁极针治疗中风后遗症152例疗效分析.中国针灸,2001,21(10):591-592.

    11 雷正权.磁极针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209.

 12 李树钢,秦中兴,倪琼,等.穴位贴磁对脂肪肝胆囊排空功能的影响.中华理疗杂志,1998,21(6):346-348.

    13 乔安,李振民.磁贴片配合针刺治疗肋间神经痛150例.生物 磁学,1998,2:31.

    14 孙战胜,贾忠葆,唐桂芳.磁片穴位直接贴敷疗法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生物磁学,1998,4:18.

    15 付妍,赵大源,李红丽,等.磁片贴敷穴位对家兔血清过氧化脂 质水平的影响.中华理疗杂志,2001,24(1):32.

    16 李春梅,杨佐森,解学魁,等.钕铁硼磁片对小鼠微循环影响的观察实验.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0):913.

    17 汪崇森,吴耀持.伤科1号方配合磁片贴敷治疗骨伤病痛症的 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杂志,2001,42(12):735-736.

    18 高秀云,胡中,周博风.贴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90例疗效观 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1):2100.

    19 李磊.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研究和应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26.

    20 徐瑞民,祝总骧,郝金凯,等.手三阴经皮部经脉线的生物物理学全息测定.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12):42-44.

      作者单位:1澳门科技大学(联系:ytgao@smmu.edu.cn上海长海路225号,200438)

      2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3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高也陶 时善全 曹晓哲等 2005-7-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