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10期临床医学

高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来源:INTERNET
摘要:本文对12例46~59岁老年人,与10例75~87岁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高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2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均为随机选取的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病人。2诊断根据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酶学检查。...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文对12例46~59岁老年人,与10例75~87岁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高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2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均为随机选取的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病人。从1999~2003年,46~59岁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62.5岁。75~87岁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9岁。

     1.2 诊断根据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酶学检查。如心电图或酶学检查演变过程不典型者,则通过放射核素扫描确诊。

  2 临床观察内容

     2.1 就诊时间 以本次发病至来院就诊。

     2.2 症状 典型:持续性胸骨后、心前区压榨性或窒息样痛疼,并向左肩及左上肢放散,持续数小时,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仍不缓解。不典型:胸骨下段,心前区痛疼程度很轻,仅有左前胸发闷不适和咳嗽、气短、上腹疼痛及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晕厥等。

     2.3 ECG 典型:有定位ST-T弓背上抬或T波高耸及演变有病理Q波。不典型:定位ST-T轻度上抬及下移或T波倒置,呈冠状T,无病理Q波。

     2.4 酶学改变 典型:CK、GOT、LDH明显升高,有演变过程。不典型:来院后有GOT、LDH升高或CK仅有轻度升高。

     3 结果

  2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见表1、表2、表3。

  表1 22例急性肌梗死就诊时间(略)

  表3 2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及体征(略) 

     两组在就诊时间及临床检查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 讨论本文结果表明75~87岁高龄老年人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其临床表现特点,是就诊时间明显晚于46~59岁老年人,(表2所示)。其原因在于临床无典型的胸痛史,甚至没有疼痛感。本组75岁以上老年人,有胸闷气短4例,晕厥1例,意识障碍1例。所以ECG无ST-T急性期演变过程,酶学有升高但无演变过程。其中3例通过放射性核素检查而确认。与46~59岁年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见表2)。临床分析:高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缺乏疼痛的原因,与其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对痛感降低,痛阈升高有关。如脑动脉硬化,可使脑组织软化,反应迟钝。如有老年性心肌纤维变性,神经末梢受损,也可失去痛觉。在这些情况下,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就不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注意,有的则以心衰、休克及心律失常就诊(见表3)。已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如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则进一步受损,极易出现心衰、心律失常及休克。因此,当高龄老年人突然发生胸闷、气短或原因不明的上腹部痛疼、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晕厥、意识障碍、心衰、休克、心律失常、原高血压病出现头痛的症状时,应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由于ECG及酶学检查,是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指标,而高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ECG及酶学改变不典型,故容易起诊断误差而延误确诊时间,失掉早期治疗机会。所以提高对高龄老年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除常规检查ECG及酶学并注意动态观察外,对ECG及酶学表现不典型者,有条件的,可通过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从而进一步确诊,以获得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

  (收稿日期:2004-08-22)

  作者单位:116400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

  (编辑李 木)

作者: 李金华 2005-7-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