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12期临床医学

手术治疗牙周病47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牙周病的手术治疗,虽自1994年开展龈切术以来有所发展,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许多牙周病患者,仍然放弃治疗,等待拔牙。近年来,Goldman氏等重倡手术治疗牙周病,由于疗效可靠,使牙周外科又有了迅速的发展。我院近年来系统治疗牙周病以牙龈再生术为主,施各种手术百余例,效果均良佳。...

点击显示 收起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虽自1994年开展龈切术以来有所发展,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许多牙周病患者,仍然放弃治疗,等待拔牙。近年来,Goldman氏等重倡手术治疗牙周病,由于疗效可靠,使牙周外科又有了迅速的发展。
   
  我院近年来系统治疗牙周病以牙龈再生术为主,施各种手术百余例,效果均良佳。现仅将1994年4月~2003年5月系统观察的47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分析 性别:男∶女=16∶31;年龄:以20~30岁为多,21例,约44.7%。

     1.2 临床诊断 炎症型41例,创伤型3例,混合型3例,计47例。

     1.3 手术方法 翻瓣术6例,我们采用改良的内斜切口和悬挂式缝合。同时,切除对侧龈组织2mm宽。牙龈再生术15例,方法如黄群华氏所述。骨膜开窗术2例,为Robinson氏法。尚有龈切术20例,袋壁刮治术10例,计47例。
   
  术前我们对所有患者一律洁治1~3次。松动牙行钢丝结扎,釉质粘合剂固定。分次调,解除创伤重度覆病例术前配戴矫治器。术后服消炎药1周,漱口保持口腔清洁。3日后复诊,清洗术区周围龈组织,1周拆线,更换塞治剂,再保持1~2周,创面肉芽过长者适当修剪,肉牙不健康处用10%硝酸银烧灼、3%双氧水清洗。

  2 临床效果分析
    
  2.1 牙龈色、形、质恢复和牙周袋消除情况 (1)翻瓣术、袋壁刮治术组由于我们选择膜龈关系较好的病例,故术后绝大部分牙龈颜色由暗红变粉红,充血、水肿缓解,牙周袋变浅、变紧,溢脓症状消失。有些病例牙周袋消失。
   
  例1,患者,女,26岁,该患自1975年开始牙龈反复红肿、出血,近3个月来,前牙明显加重。于1997年4月就诊。检查:前组牙松动,溢脓,牙龈充血、水肿,牙石(+),前伸创伤,2--2松动Ⅰ°~Ⅱ°,牙周袋3~7mm深,2--2松动Ⅱ°,牙周袋3~5mm。X线片显示2--2牙槽骨吸收1/2。诊断为创伤型牙周病。行3--3钢丝固定,多次调3--3施袋壁刮治术。1年后复查。3--3钢丝固定牢固,牙龈粉红色,牙周袋变紧,无溢脓。3--3不松动,牙龈色形正常,牙周袋消失,X线片显示牙槽骨,特别是牙槽嵴顶密度较前明显增高,硬骨板重现。
   
  由于内斜切口和瘢痕愈合,术后龈乳头萎缩,外形欠丰满,本组中个别病例仍有反复。除口腔卫生保持不良和适应证选择不当外,主要由于该术式仍存在病变组织去除不够彻底,术后血块机化困难招致感染而失败。
   
  (2)牙龈再生术、骨膜开窗术、龈切术牙周袋消除最为彻底。前两术式共17例。均获得了色、质理想的新生附着龈。
   
  例2,患者,女,19岁,该患牙龈流脓、出血8个月,伴有前牙间隙加宽。于1999年2月2日就诊,检查7-4   4--3牙龈充血、水肿牙石(++)。牙周溢脓,松动Ⅰ°,牙周袋4~5mm深,附着龈0~2mm宽,牙槽骨吸收1/3~1/2。诊断为炎症型牙周病。4--3、7-4分次行牙龈再生术。手术即刻附着龈为8mm,1个月后复查为5mm,3个月复查仍为5mm。临床牙冠手术即刻为12mm,1个月复查为11.5mm,3个月复查为11mm。新生龈色、形、质满意。本组有两例新生龈的一部分为红色,界线清楚,表面光泽,经半年观察不变。做病理检查基底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棘层过薄,上皮形成不良。
   
  2.2 附着龈生成及临床牙冠改变情况 文中牙龈再生术和骨膜开窗术均选择膜龈关系不良者,即龈切后附着龈为0。均于术后获得足够宽度的附着龈。平均附着龈宽及临床牙冠长见表1。
    
  表1 附着龈生成及临床牙冠改变情况略
   
  例3,患者,女,24岁。该患因牙龈经常出血,牙周溢脓、口臭、咀嚼无力2年。于2001年6月24日就诊。检查: 牙龈轻度充血,牙石(+),牙周袋深而窄,溢脓严重。前伸合创明显。伤3--3移位,松动Ⅰ°,牙周袋4~6mm,附着龈0~2mm,牙槽骨水平吸收12~35。3--3行骨膜开窗术。手术即刻附着龈10mm,1个月复查7.5mm,3个月复查5mm,10个月复查4.5mm。临床牙冠手术即刻12mm,3及10个月复查均为11mm,新生龈外形良好。X线片显示牙槽嵴顶密度较前增高,牙槽骨高度略有增加。

  3 讨论
    
  3.1 疗效标准 我们赞同北医润之教授主张的“用器官生理功能的恢复来衡量牙周病的疗效,而不能用组织的完整性来衡量”。故临床疗效标准应为:(1)炎症被控制,长时间不复发。(2)牙周袋变浅、变紧或消除。(3)牙齿松动度降低,能承担咀嚼功能(包括用辅助固定器)。(4)X线片显示牙槽骨由疏松变致密,硬骨板再现。
   
  本文报告病例,均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功能矫治和牙周固定,绝大部分病例达到上述治疗标准。
   
  3.2 术式选择 (1)对膜龈关系较好的病例,我们主要选择袋壁刮治术、龈切术和翻瓣术。其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能达到消除牙周袋,阻止病变向纵深发展的目的。但对牙列不整,系带附丽接近龈缘,口腔前庭过浅者效果欠佳。
   
  我们认为内斜切口的翻瓣术适合于龈组织较厚的病例。同时切除术区相对侧不健康龈缘,可使病变组织去除更彻底,保证血块机化不受炎症肉芽干扰,提高成功率。
   
  (2)对膜龈关系良者,宜采用牙龈再生术及骨膜开窗术。遵照Goldman提出的“为了防止牙周袋向纵深方向发展,必须有一个不受口唇、颊、舌或口底运动影响的附着龈区的解剖学环境”的原则。1970年日本南正夫首创了“牙龈再生术”。该术式适应证宽,操作简单,去除病变组织彻底,术后都能形成一定宽度的附着龈,成为膜龈外科(M·G·S)较理想和推崇的一种新术式。文中15例概属膜龈关系不良者,采用该术式均获得同样良好效果。
   
  不足之处是附着龈变低,临床牙冠加长,对牙槽吸收较多的前牙不宜采用。
   
  由于牙颈外露易过敏和食物嵌塞,术后保持口腔卫生尤为重要。有条件者配戴人工龈便可补其不足。
   
  Robinson氏为了弥补前庭扩张术暴露骨面痛苦大,病程长,而保留骨膜,术后极易复发等缺点提出“前庭开窗术”。即避免了术后复发,又缩短了疗程。本文观察2例,除反应轻、愈合快外,效果与牙龈再生术同。
   
  我们认为根据病变程度恰当选择不同术式,可以提高牙周病的治愈率。
   
  3.3 辅助处理 本文报告病例大部分为炎症型牙周病,占87.2%。其它型也都伴随炎症,并以炎症告终。因此控制炎症,消除牙周袋是牙周病治疗的根本目的。尽管手术治疗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但功能矫治和松动牙固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术后口腔卫生的保持又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措施。
   
  3.4 关于再生附着龈宽度及临床牙冠长度 牙龈再生术和骨膜开窗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J前庭沟深度和附着龈宽度,防止了术后复发。Clickman氏指出:“本手术可获得一度的效果,随着愈合过程的进展而减少。长期间以后大多数可缩短一半左右”。我们所得结果与之相符。关于临床牙冠长度:牙槽骨吸收越多,术后临床牙冠越长,1977年Kambiz氏对龈切术后新生成的龈缘位置进行研究,肯定了术后龈缘向冠方延伸爬蔓性再附丽的概念,使临床牙冠逐渐变短,一般为(1.2±0.3)mm,本文所得结果与之相符。
    
  4 小结
    
  本文分析报告了47牙周病手术治疗的术后效果。肯定了手术是治疗牙周病的有效措施。着重指出根据牙周病的程度,恰当选择术式,并辅以功能矫治、牙周固定,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可靠保证。
   
  我们认为牙周病的理想疗效应该是:牙龈色、形、质及牙槽骨高度完全恢复正常,牙周袋消除,上皮再附着。但目前各种治疗均不能达到,有待同道继续努力。   

  作者单位:132021吉林市遵义东路口腔门诊部 

    (收稿日期:2004-11-23)

作者: 李玉双 李宇琦 初洋等 2005-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