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12期中医中药

影响中药效能几个相关要素的分析及建议

来源:INTERNET
摘要:中医治病的重要武器是中药,中药的功效是以药性理论作为指导核心,指导中医临床用药,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具大的贡献。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和重视,究其原因,以下几个客观要素值得认真研究。1中药产生功效的核心源于其本质特征近几年,一些学者在传统药性理论基础上,对中药的功效进行了现代化的研究,取得了一些......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治病的重要武器是中药,中药的功效是以药性理论作为指导核心,指导中医临床用药,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具大的贡献。但在今天的临床实际中,医者常有“病对(辨证准确),方准(选方或组方正确),药不灵(治疗无效或效果很差)”的感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和重视,究其原因,以下几个客观要素值得认真研究。

  1 中药产生功效的核心源于其本质特征
    
  近几年,一些学者在传统药性理论基础上,对中药的功效进行了现代化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探讨了四性与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的关系、与代谢功能的关系、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关系,微量元素与药性的关系,五味分别有着不同的特定成分;中药归经研究,提出了微量元素归经假说,认为药物到达归经部位是通过微量元素向病变部位的迁移、富集和亲合运动来进行的,是以其络合物对疾病部位的特异亲合来实现“归经”等。这些研究进一步表明药物产生功效的核心,是有其本身的特质,即某些特有物质的含量水平。但是,我们今天所用的中药,其出身的环境是气候变迁、生态环境的破坏、中药材盲目采挖、常用野生动植物药材资源短缺、大量引种(且种子质量缺乏科学标准)、农药残留污染现象严重、中药材的采收、加工修制和贮存时间无法监控、现代人因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常忽视中药的质量等,这一切与几千年前我们祖先所使用和研究的中药,相差甚远!当代的医药学者在使用药物治病或对中药进行科研也通常只是注重了药物的名称和表面的品质,很少注意药物种质资源和其特定的品质,因此,笔者认为中药要想走向现代化,必须把中药材的资源研究和特异的本质研究作为中药基础研究的核心工作,这是一个影响到中医药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此提几点建议。
   
  1.1 种质资源是药物生产的源头,种质的优劣对药材质量和产量都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项研究必然会对药物的引种栽培、良种选育、保证药品质量、保护资源等产生深刻影响,因而这是中药基础性研究工作的首要问题。然而,目前中药真正的种质资源资料却十分匮乏,因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总体负责,首先列出几百种常用中药的研究计划表(或以地道药材研究为突破口),通过招标统筹安排,再分步实施。总体要求,必须以真正野生质地优良的药材为篮本研究,对原动(植)物的形态描述、生态环境、生长特性、产地及分布进行全面细致观察的分析,对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一定要进行系统的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应用。
   
  1.2 中药材质量现代化、标准化研究,要在种质资源研究的基础上,突出质量研究 有数字统计,全国药材基地多达1000多个,数字喜人,但我认为只是弥补了中药材产量和品种的短缺,很难说清这些基地生产的药材与野生药材其实质和功效是否完全相同。因而修订中药传统的鉴定方法非常必要,要尽可能借助最先进的科学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对野生质地优良的药材进行分析鉴定,完成同品种引种药材与原种药材的对比研究,得出实际数据,形成数据库,开发出中药材图谱多媒体软件,彻底解决中药整体科技含量较低,药物成分的可检测性太差,质量标准无法比较这一难题。非常可喜,已有学者在注意这一问题,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中药鉴定的计算机化、以药材基因型特征为鉴定指标的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别法以及其他一些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以其准确可靠的特点已在中药鉴定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但个人认为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因此,在有条件的单位建立扩展传统药材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非常必要,国家一定要统一指挥,尽量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1.3 加强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基础研究,严格控制中药材的质量 制定出新的中药材和饮片(炮制)质量标准,真正体现中药质量水平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彻底改变目前我国使用的药典及部颁标准所制订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质量标准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中药质量控制这一现实问题。早在1992年,日本厚生省药物局就已经修订了《药用植物栽培和品质评价》这一类似于GAP的规范,很值得借鉴。但我们必须注意,中药现代化不是搞植物化学,成分不能决定一切,这是有别于西药的。我们所研究出的某些核心成分(或称特有成分),只是作为检测品质的重要标准或必不可少的标准。
   
  1.4 加强中药采收季节、加工修制方法及贮存时间对中药材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制定客观、规范、科学的标准 对 生药供应采取标签制,要求生药采集者一律填写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标签,标明生药采集地点、时间、供应者姓名等项目,以便清楚了解生药来源,实现生药流通环节可控化。

  2 中药的炮制和配伍运用增强其效能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依据中药用药法度,用来防病治病的各种药用物质。如果没有中医理论,就谈不上中药。现在国外的很多“中药”只能被称为“药用物质”。中药的应用,有七情配伍和炮制,其主要目的是减毒增效(1+1>2),某些中药的毒性问题,可在配伍和炮制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控制和利用。中药炮制是一门独特的传统制药技术,而现在我国缺乏完整、统一的全国性中药饮片炮制标准,炮制标准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存在各地各法、一药数法、炮制所用辅料不规范、全国炮制队伍科研力量薄弱、中药厂精通炮制的老师傅已为数不多、炮制技术经验亟待继承、炮制技术在临床应用上淡化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中药材精制颗粒剂的出现,中药炮制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开展炮制工艺规范化的研究,建立辅料质量标准和限量要求,制定出质量标准,优化选出其最佳工艺并加以统一非常必要。除大力依靠中药老师傅的经验鉴别外,也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在生产过程中切实可行的饮片质控方法和指标,以保证饮片的真实度和优良度。要重视中药饮片生产技术的改造和现代化生产设备的研究及推广应用;要积极探索饮片剂型改革,注重饮片精加工和深加工,改进包装,方便服用,提高附加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应尽快完成毒性中药材饮片生产定点工作,未取得定点生产证的企业,今后不得从事毒性中药材饮片生产。要大力开展中药的“药对”研究和结合复方进行炮制研究。如马甘缓释片中的马钱子和甘草,生脉散中有人参、麦冬、五味子等,结合这些药物的不同炮制品在复方中的作用制定炮制质量标准。
    
  3 中药的制剂水平影响其效能的发挥
    
  “方以药成”。组方配伍在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外,要加强中药制剂水平研究,在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化方式生产、开发中药制剂的同时,要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在煎煮过程和体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如果不依据中医理论,盲目的按照成分应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有许多经过成分分析、加工提炼之后的中药制剂,与原方功效相去甚远,渐渐地失去中药的特色。正如小檗碱绝对不可能替代黄连一样。脱离中医学的“中药学”、“方剂学”其实将变成为“植物化学”了。因而在具体的研究项目上,可以先选择若干行之有效的方剂,组织生命科学、化学等多学科协作,开展功能主治、有效物质基础、作用特点、作用机制等综合研究,开辟从方剂中创制有效药物的新途径。最后笔者要特别提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统一指挥,一方面,通过组建重点课题或重大攻关项目,进行系统研究,如药材质量系统工程(药材-饮片-工艺过程-最终产品),另一方面,对已经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要进行汇总,淘出优劣并进行推广,这是促进中医药学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证。    

  作者单位:435003湖北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部

    (收稿日期:2004-07-30)

作者: 余育才 2005-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