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6期综述

肝癌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进展

来源:INTERNET
摘要:原发性肝癌[1](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为恶性肿瘤之首。迄今为止,诊断PHC的标志物甚广,如AFP、AFP异质体、血清酶学、铁蛋白、血清唾液酸、血清免疫抑制性蛋白、自身抗体、分子生物学检测P53基因等。现就其标志物对诊断PHC意义分述如下。1AFPAFP[1,2]是目前诊断PHC最常用的标志,AFP浓度与肿......

点击显示 收起

  原发性肝癌 [1] (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为恶性肿瘤之首。迄今为止,诊断PHC的标志物甚广,如AFP、AFP异质体、血清酶学、铁蛋白、血清唾液酸、血清免疫抑制性蛋白、自身抗体、分子生物学检测P53基因等。现就其标志物对诊断PHC意义分述如下。
    
  1 AFP
     
  AFP [1,2] 是目前诊断PHC最常用的标志,AFP浓度与肿瘤的大小、生长期或恶性程度无关,但肿瘤中AFP的量与肿瘤逆分化增加有关。其在肝癌诊断、判断疗效、预后检测、复发等方面的价值较为肯定,其敏感性为65%~70%,约有35%左右的肝癌患者血清AFP为阴性,且妊娠、活动性肝炎及生殖胚胎性肿瘤、少数胃癌及消化道转移的病例AFP也能升高,影响AFP对PHC诊断的特异性。

  2 AFP异质性
    
  多年的研究表明 [1,2] ,不同来源的AFP其糖链结构有所不同,凝胶电泳时,常有不同的移动区带。根据其与外源性凝集素结合能力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变异体,其中AFP岩藻糖基变异体对PHC与良性肝病、胚胎性肝病、转移性肝癌有鉴别价值,但有20%PHC患者,AFP岩藻糖基未变异和20%良性肝病的AFP岩藻糖基变异者。

  3 血清酶学
    
  应用于肝癌检测的血清酶学的方法很多,但对PHC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是AFU,其它的如AKP、γ-GT、α-AT也有一定的价值,分述如下:(1)AFU:PHC病人血清AFU [2~5] 活性,不仅显著高于健康人,而且显著高于转移癌,胆管细胞癌、肝硬化和其他良性占位病变,其对PHC阳性率为67%~81.2%,特异性在90%左右,且AFU [6] 的活性与阳性率与肝癌直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与AFP水平不相关。在小肝癌组中,AFU阳性率为70.8%,AFP为37.5%。值得注意的是血清AFU的阳性率可达58%~80.8%,肿瘤切除后,血清AFU活性下降,肿瘤复发时再度升高。同时测定血清AFU和AFP对诊断PHC阳性率高达90%以上。(2)AKP:约有20%的PHC病人此酶活性升高,但在转移性肝癌、梗阻性黄疸或骨性病变及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此酶也见升高。(3)γ-GT:约有70%的PHC病人此酶活性升高,但在转移性肝癌、梗阻性黄疸及良性肝病也明显升高。(4)α-AT:α-AT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它具有抑制蛋白水解酶的活性。

  4 CEA、铁蛋白
    
  CEA在肝癌病例中有70%升高,但在其他恶性肿瘤也明显升高;铁蛋白正常人一般在10~20mg/ml,在肝癌病人中约有90%升高,但其他疾病如肝硬化、白血病、乳腺癌中也升高。
    
  5 血清唾液酸
    
  国内外研究表明 [7~8] ,肝癌病人血清唾液酸常常增高,且与AFP结果阳性或阴性关系不大。血清唾液酸对肝癌术后的疗效和预后,检测等方面有重要价值。血清唾液酸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肝癌病人经手术或插管治疗后,可逐渐下降,如回升,在排除炎症等原因后,应考虑肿瘤可能扩散转移。

  6 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
    
  李明烈 [9] 通过30例PHC患者,30例正常人血清IAP、PHC患者IAP水平(851±212)μg/ml与正常人(278±104)μg/m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IAP水平的改变与PHC发生相关,且IAP的检测可被用于对PHC易患个体的筛选。

  7 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测定
    
  Zhang等 [10] IIF法检测了1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以及30例正常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4%、36.7%,自身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与肿瘤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相似。
    
  8 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IL-2)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测定
    
  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王玉亮等 [11] 报道,通过检测肝癌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群,IL-2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以了解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9 肿瘤抑制基因
    
  近年来 [12] ,在瘤基因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基因组中存在抗瘤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TSG)。癌症的发生可能是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共同作用的结果。TSG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信息传递、血管形成以及发病等。PHC病人P基因的检测和研究,可以阐明或揭示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为肿瘤的预测及治疗展示了诱人的前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肿瘤抑制基因方法的逐步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分子生物学将会为临床上诊断PHC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武建国.检验医师必读.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497,513-515.
  
  2 王淑娟.实验诊断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994.

  3 于志伟.AFU测定对PHC的诊断意义.中华内科杂志,1989,28(7):889.
   
  4 杨甲梅.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AFU活性测定及临床意义.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0,13(1):2.
   
  5 孟宪镛.肝病酶学实验的现状和展望.中华消化杂志,1987,7(2):63.
   
  6 Takashi H.Serum alpho-lfmosidase,act-tilitly and tumor size in hep-aticeunlar carcinoma.Hepatology,1994,19:144.
   
  7 孟泽.新的唾液酸测定用于肝癌与肝硬化鉴别诊断的价值.临床检验杂志,1990,14(2):77.
   
  8 王金兰.原发性肝癌与良性肝病唾液酸测定.中华消化杂志,1992,12:306.
   
  9 李明烈.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3,5(1)47-48.

  10 Zhang JY.Immunological study of autoamtibody response in human  hepatoellular carcinoma.上海国际免疫学大会概要,1999,56-57.
   
  11 王玉亮,张珩,李光.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2):844-845.
   
  12 杨朝国.PCR检验技术.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165.
     
  作者单位:130052吉林省长春市神经精神病医院检验科
   
       412001湖南株洲田心医院检验科 

作者: 李春英 杨耀永 2005-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