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7期

一起幼儿园细菌性痢疾暴发的调查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南阳市某幼儿园于2004年6月15~21日发生了一起接触性传播的细菌性痢疾暴发,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主要为脓血便。发病152例,发病率为24。35%,流行高峰在6月17日,占总发病数的54。所有病人均为入园儿童,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综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证实本次腹泻因厨师患痢疾污......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南阳市某幼儿园于2004年6月15~21日发生了一起接触性传播的细菌性痢疾暴发,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主要为脓血便。发病152例,发病率为24.35%,流行高峰在6月17日,占总发病数的54.61%。所有病人均为入园儿童,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综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证实本次腹泻因厨师患痢疾污染食物而引起的福氏志贺氏杆菌痢疾暴发流行。针对病因的控制及其治疗,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自22日后开始无新发病例。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暴发;控制;报告
      
  2004年6月17日~6月21日,南阳市某幼儿园有152名儿童先后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症状。卧龙区卫生防疫站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疫情处理,22日后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调查内容报告如下。
    
  1 流行特征
    
  1.1 首例患者情况 首例病人于6月14日晨4时出现发热、腹泻(当时未测体温),在个体诊所以感冒处理,给予口服感冒药和消炎药,仍继续上班,15日自觉症状减轻,继续工作,16日下午症状开始加重,再次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未向幼儿园说明病情请假回家。该厨师与其他4位厨师同宿舍,共同工作、生活,接触密切,4位厨师随后相继发病。另2位厨师由于没有密切接触史,故无发病。
   
  1.2 发病时间分布 2004年6月16日晚先后有9名儿童开始出现发热、腹痛、腹泻,17日迅速增加至高峰,此后总的发病呈下降趋势,至22日再无新病例出现。整个流行过程中总计发病152人,总发病率为24.45%,其中17日总发病人数为83人,占总发病人数的54.61%。(见表1和图1)。

  (图1见封三)(略)
    
  表1 发病病例分布(略)
   
  1.3 病例年龄分布 除5名厨师外所有病例均是2~5岁儿童,其中2~3岁儿童占发病人数的12.50%,3~4岁儿童占发病人数的22.37%,4~5岁儿童占发病人数的28.29%,5岁以上的儿童占发病人数的36.84%,这组发病人数最多(见表2)。
   
  1.4 流行地区分布 152名发病儿童均为该幼儿园的儿童,饮用同一水源水。调查发现使用同一供水系统的单位,除幼儿园外无一发病,且水质化验,均未检出致病菌。发病儿童居住地区分布较分散。
   
  1.5 儿童饮食情况 该园为日托制幼儿园,现有儿童642名,幼儿园提供中、晚餐,每周制定一个食谱,每天按规定的食谱备餐供应儿童食用;所需的食品由专人定点统一购买,该幼儿园还有一分园,儿童所需的食品原料也是由此人购买,两园的食谱一样但分园无病例出现。对可疑食品鸡翅,鸡肝采样检验,均未检出致病菌。
    
  表2 不同年龄组发病情况(略)
   
  1.6 可疑接触史 该幼儿园的厨房面积约40m 2 ,没有单独的原料存放间。厨师给儿童分发食物时,既不戴手套,也不使用食品夹,直接用手进行分发。该园所有儿童均食用厨师直接用手分发的食物。各个班组均出现腹泻病人。
   
  1.7 临床特点 儿童进餐4h之后陆续发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主要为脓血便。对患者使用头孢类、舒敌等药物治疗,效果明显。

  2 实验室检查
    
  2.1 血常规检查 97例住院病人进行血常规检查90例,血常规异常71例,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
   
  2.2 粪便细菌培养结果 南阳市卧龙区卫生防疫站共采集患儿粪便标本24份做细菌培养,其中9份检出福氏志贺氏杆菌,6名炊事人员粪便标本未检出福氏志贺氏杆菌(已接受过抗生素治疗)。

  3 疫情处理结果
    
  鉴于该病最长潜伏期为7天,为避免因生活接触再次引起发病,责令该幼儿园暂时关闭,对所有患病儿童及患病职工,均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儿童教室、寝具、玩具、课桌、餐饮具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儿童床单、被褥等床上用品采取煮沸等方法消毒。由于方法得当,疫情迅速得到控制,22日后无新病人出现。
    
  4 讨论
    
  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可以确定为福氏志贺氏杆菌是本次细菌性痢疾暴发的病因。其污染的原因如下:(1)该幼儿园既是食品生产单位又是食品销售单位,由于没有成立食品卫生管理组织,未制定相应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使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检查流于形式,食品原料的购入和存放以及成品的分发无专人负责,为此次痢疾的暴发埋下了隐患。(2)该单位没有坚持晨检制度,未及时发现员工患病并调离原工作岗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六章第二十六条“……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患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1] 之规定。(3)员工没有按要求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生产经营人员接触食品前必须洗手,在分发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食品工具 [2] 。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今后要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保、教人员、厨师及保健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提高其法律意识。(2)从事食品加工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工作前必须进行洗手消毒,工作时必须穿戴整洁 的工作衣帽。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分发食品时必须使用食品夹或戴一次性手套。(3)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做好班前检查工作,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要及时调离或暂离其工作岗位。(4)托幼机构要与防疫机构和医院配合,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实实在在地做好自身的卫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尚卫超.量起因餐具污染引起疾病暴发的调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1:68-69.
   
  2 拉巴卓玛.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区措罗玛镇完校细菌性痢疾流行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105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卫生防疫站 

作者: 冯义孟娜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