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10期

两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用于小儿疝气的临床比较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氯胺酮广泛用于小儿疝气全麻,由于有其一定的副作用,临床上常需复合其它一种或两种药物,以减轻其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更适于小儿疝气手术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方法,使患儿在围手术期更加平稳、安全、易于苏醒,减少氯胺酮的不良反应。1一般资料选择3~9岁小儿疝气40例,男22例,女18例。2麻醉方法随机将患儿......

点击显示 收起

    氯胺酮广泛用于小儿疝气全麻,由于有其一定的副作用,临床上常需复合其它一种或两种药物,以减轻其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更适于小儿疝气手术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方法,使患儿在围手术期更加平稳、安全、易于苏醒,减少氯胺酮的不良反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3~9岁小儿疝气40例,男22例,女18例。ASA Ⅰ~Ⅱ级,术前检查完善,排除呼吸系统疾病,无感冒咳嗽,择期行高位结扎术。

  1.2  麻醉方法  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Ⅰ组氯胺酮异丙酚组,Ⅱ组氯胺酮咪唑安定组。禁食禁水4~6h,术前30min均肌注阿托品0.02mg/kg,鲁米那钠2mg/k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Ⅰ组以氯胺酮2mg/kg、异丙酚2mg/kg静脉诱导,术中氯胺酮6~10mg·kg-1·h-1,异丙酚4~8mg·kg-1·h-1静脉维持。Ⅱ组以氯胺酮2mg/kg、咪唑安定0.2mg/kg静脉诱导,术中氯胺酮6~10mg·kg-1·h-1静脉维持。两组术中根据手术过程适当补液,保留自主呼吸,面罩给氧,必要时辅助呼吸。术中监测生命体征,术毕停药,送苏醒室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给药前、给药后1min、5min、20min、术毕的HR SpO2。术毕至苏醒时间,苏醒期精神症状发生率(如躁动、梦幻现象),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照  (略)

  2.3  术毕至苏醒时间  Ⅰ组(22.88±5.65)min, Ⅱ组(65.59±12.73)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术后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苏醒期精神症状发生率:Ⅰ组无发生,Ⅱ组有2例10%。恶心、呕吐:Ⅰ组无发生,Ⅱ组有5例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小儿疝气是一种传统的静脉麻醉方法。氯胺酮具有镇痛完善,对于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轻等优点,但是精神副作用较明显,传统麻醉时复合安定或咪唑安定来减轻精神症状,但苏醒较迟。因此,我们用异丙酚来代替咪唑安定。异丙酚是一种短效的静脉麻醉药,麻醉诱导平稳,消除半衰期较短,反复用药无蓄积作用,苏醒迅速、安全,有良好的镇静抗恶心、呕吐躁动作用,但镇痛作用较弱;而氯胺酮镇痛作用强,易引起躁动精神症状及恶心呕吐。氯胺酮与异丙酚配合使用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具有起效快、镇痛强、血液动力学平稳、苏醒快、术后无躁动等优点。因此我们认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较传统的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小儿麻醉更安全可靠,是一种易于接受的静脉麻醉方法。

  作者单位: 211200 江苏南京,溧水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编辑:李  弋)

作者: 胡建陶林章壮云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