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11期

改良简易定位定向法在基底节区脑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自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以来,我们应用改良简易定位、定向法临床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基底节区脑出血4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此定位方法简单易学,快捷方便,准确性高,现报告如下。2岁,39例有高血压史,经CT证实均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按多田......

点击显示 收起

  自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以来,我们应用改良简易定位、定向法临床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基底节区脑出血4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此定位方法简单易学,快捷方便,准确性高,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43~83岁,平均64.2岁,39例有高血压史,经CT证实均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32~86ml,平均54ml。

  1.2  临床表现  意识清醒9例,嗜睡16例,浅昏迷18例,中度昏迷3例,一侧瞳孔散大2例,偏瘫(肌力0级)37例,轻偏瘫9例,上消化道出血23例,破入脑室14例。

  1.3  行微创术距发病时间  7h之内8例,8~24h 20例,24~48h 14例,48h以上4例。

  2  定位方法和穿刺方向

  2.1  CT片定位  根据术前CT,在血肿最大层面上,首先点画出血肿中心靶点,再画出矢状中线,通过头颅矢状中线的中点画一条垂直冠状线,用直角三角尺测得血肿中心靶点到冠线的距离,按比例尺换算出实际距离(a);再测得靶点到颞侧头皮的距离,并按CT比例尺换算出实际距离(b),此为所选用穿刺针的长度。

  2.2  头皮定位  病人取仰卧位,剃头,画出矢状中线,OM线,再画出平行于OM线的血肿最大层面线,然后画出两耳耳尖的连线,在血肿最大层面线画出距离两耳耳尖连线为a的一点,即为穿刺点,并做标记。再根据CT片测得血肿中心靶点到血肿边缘的距离及脑血肿的CT层面数,在血肿侧额、顶、枕、颞头皮下描画出脑血肿的投影。

  2.3  穿刺方法和穿刺方向  常规消毒,局麻,铺无菌洞巾,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穿刺点钻颅。进针方向:垂直正中矢状面,同时平行于想象中的“井壁”,并避开重要血管和功能区。钻颅成功后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操作规范”治疗。

  3  注意事项

  3.1  要熟练掌握颅脑CT知识,熟悉颅底解剖关系,准确确定基线  注意CT片上的骨性结构是否对称,如果不对称,则需要利用相关解剖知识进行矫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定位及穿刺方向的准确性。

  3.2  注意适应证  本定位法仅适用于基底节区脑血肿和其附近的脑叶或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患者存在头颅严重畸形,不适宜应用本定位方法。

  4  结果

  46例基底节区脑血肿微创清除术后24h之内复查脑CT,穿刺成功率100%,穿刺靶点偏离血肿中心均小于4mm,无一例死亡。5例术中出血,其中1例术中出血不止并形成海马钩回疝转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治疗,证实脑血肿外侧存在脑动静脉畸形。

  5  讨论

  应用本定位和定向方法进行基底节区脑血肿微创穿刺46例治疗,均一次穿刺成功,本方法简单易掌握,准确而快捷,术后复查脑CT证实定位,定向准确,偏差小于4mm。本组病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无一例死亡,5例术中再出血,其中1例神经外科开颅术证实基底节区血肿外侧存在动静脉畸形,其余4例均有长期大量酗酒史,躁动剧烈,血压高于180/110mmHg。此定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应用工具简单,仅用一只直角三角尺便可;定位准确,误差小,在头皮的换算距离a均小于2cm,在头皮上易于测量,甚至脑血肿中心穿刺靶点就在两耳耳尖的连线上;定位快捷,应用本文法较熟练的医师能在数分钟内完成定位,特别适用于出血量相对较少,穿刺定位有一定难度和危重症需及时抢救的患者。

  作者单位: 250031 山东济南,济南华夏医院

  (编辑:李  弋)

作者: 孔庆莲司娟娟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