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2期

以肝硬化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送至上海公惠医院就诊,行腹部CT示“肝硬化、脾大”未行特殊处理,此后上述症状仍明显。2005年9月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查肝功:TB21μmol/L,DB4μmol/L,ALT5U/L,AST31U/L,GGT93U/L,LDH1863U/L,ALB42g/L,抗-HBs阳性,ANA(+),抗线粒体抗体M2(+),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给予优思弗治疗,病情未见......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68岁,因上腹不适4月余,双下肢浮肿4天入院。该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不适,左侧明显,呈阵发性隐痛,可自行缓解,无反射痛,与饮食体位无明显相关。无明显恶心、呕吐、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黑便,无胸闷、心慌、气急。送至上海公惠医院就诊,行腹部CT示“肝硬化、脾大”未行特殊处理,此后上述症状仍明显。2005年9月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查肝功:TB  21μmol/L,DB 4μmol/L,ALT  5U/L,AST 31U/L,GGT 93U/L,LDH 1863U/L,ALB 42g/L,抗-HBs阳性,ANA(+),抗线粒体抗体M2(+),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给予优思弗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变化。10月7日起患者出现双下肢浮肿,右侧明显,收入我院感染科治疗。查体:体温36.9℃,血压120/70mmHg,神志清,精神一般,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腹部无压痛,肝脏肋下4cm,质韧,脾脐下1cm,质韧,肝脾区叩痛(-),双下肢可见浮肿,指压可凹陷性,右侧比左侧明显。初诊:肝脾肿大原因待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辅助检查:血象:WBC 90.8×109/L,Hb 82g/L,PLT 169×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极度增生,粒红比例21.75:1,粒系中性粒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幼粒阶段为主,占53.5%,原粒占0.5%,少数胞浆内颗粒增粗,嗜酸细胞占2.5%,嗜碱细胞占4%,红系比例明显下降幼红细胞占3.5%,巨核系全片26只,血小板可见,淋巴细胞占2.5%,血片:NAP积分3分,幼粒占41%,幼红2只/100只WBC。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

  2  讨论

  该患者入院以来一直以肝硬化为临床诊断,笔者发现血象异常后认为有两种可能性:(1)类白血病反应;(2)白血病(高度怀疑)。类白血病反应是由于某些因素所激发的造血组织异常反应,周围血有幼稚细胞出现,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本反应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常因感染、恶性肿瘤等引起,其中最多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而考虑该患者是老年人,中度贫血,肝脾肿大,血象幼稚细胞占41%,遂建议临床马上做骨穿才得以确诊。无可非议,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全血细胞计数的质量、精密度和效率。但是,到目前为止血细胞分析仪仍只能作为一种过筛手段,当遇到可疑情况,尤其在病理条件下,其测定结果并不可靠,需要人工以显微镜复查,这种情况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尤为普遍。分析其原因可能为:(1)工作量大;(2)怕麻烦,图省事;(3)认识不够,认为血细胞分析仪尤其是五分类的血球仪检测结果可靠,不需复查。本文报道的该患者一直住感染科,临床诊断肝硬化,遇到粗心的化验员会轻易放过,白细胞增高的情况下粒系为主是很正常的,很可能被漏诊。笔者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十多年,深感形态学的重要性,一定要重视显微镜检查,这样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

  作者单位:200003 上海,上海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  

  (编辑:宋冰)

作者: 郝婉莹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