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7天,对照组18例,用促进细胞代谢药物、维生素C、ATP等药物静滴。两组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心肌酶谱的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对78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7天,对照组18例,用促进细胞代谢药物、维生素C、ATP等药物静滴。两组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心肌酶谱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1,6-二磷酸果糖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与胎儿宫内窘迫和窒息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发生率也较高,但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科从2003年12月~2005年12月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诊断标准。按第三版《实用新生儿学》中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诊断标准[1]:(1)有窒息抢救史。(2)生后数小时起病,临床症状如面色苍白或发绀,呼吸急促,心音低钝,心动过速或过缓。(3)心电图提示有缺血性改变。(4)心功能检测示心肌肌酸激酶(CK)、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明显升高,且≥250U/L。共有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日龄、病程、病情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150~250mg/kg,1天1次,15min滴完,连用7天。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ATP、促进细胞代谢的药物静滴。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心肌酶谱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好转,心功能检测示心肌酶谱活性有下降。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心功能检测示心肌酶谱无明改变。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治愈55例,治愈率为91.6%;好转3例,好转率为5%;无效2例,无效率为3.3%。对照组好转10例,好转率为55.5%,无效8例,无效率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与胎儿宫内缺氧窒息因素有关[2],新生儿窒息时心肌缺氧,无氧酵解过程中的酸性物质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发生障碍,ATP减少,而导致心肌损害。另一方面,在缺氧状态下,肺血管床的持续收缩导致循环压力和阻力增多,右心室后负荷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肌尤其是心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的缺血、缺氧状态,致使这些部位心肌细胞收缩力明显减退,严重者可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当心肌细胞处于缺氧缺血状态下,其他细胞内糖原贮备快速消耗,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的功能迅速受到抑制,而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受到损害。

    1,6-二磷酸果糖为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可作用于细胞膜,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磷酸果糖激酶,增加细胞内高能磷酸键和三磷酸腺苷的浓度,从而促进钾离子内流,恢复细胞静息状态,增加红细胞内二磷酸甘油酸的含量,抑制氧自由基和组织胺的释放,有益于缺氧缺血状态下的细胞能量代谢和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促进修复,改善细胞功能的作用,此外,1,6-二磷酸果糖还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损伤情况下的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缩小损伤的范围。通过本组资料观察,治疗组的治愈率达91.6%,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估新生儿窒息引起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程度有重要意义,尤其以围产期因素引起心肌损害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利于早期预测心功能的治疗,本组资料表明,治疗组使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后,CK、CK—MB活性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表明了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肌损害有着重要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由此可见,1,6-二磷酸果糖可以作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0-603.

  2  王慕逖.儿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8.

  作者单位: 516100 广东博罗,博罗县妇幼保健院

  (编辑:张  彦)

作者: 曾春英,李余红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