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10期

气性坏疽1例临床报告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气性坏疽临床非常少见,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笔者于2004年治疗1例,现将病情介绍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41岁,因“左臀部疼痛伴行走困难5天”于2004年10月31日18时40分在我院住院治疗。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因经济纠纷被他人殴打,致全身损伤,疼痛不适,曾多处诊治,效果不明显。5天前患者突感左臀部疼痛,程度......

点击显示 收起

  气性坏疽临床非常少见,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笔者于2004年治疗1例,现将病情介绍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1岁,因“左臀部疼痛伴行走困难5天”于2004年10月31日18时40分在我院住院治疗。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因经济纠纷被他人殴打,致全身损伤,疼痛不适,曾多处诊治,效果不明显。5天前患者突感左臀部疼痛,程度较剧,并向左下肢放射,行走困难,曾在当地个体诊所处就诊,行封闭等治疗。经治疗后疼痛未缓解,遂收我院骨伤科住院治疗。患者发病时精神欠佳,无畏寒,无发热,无胸闷,纳呆不振,睡眠欠佳,二便无殊。既往史:患者平素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中毒、手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出生于本地,否认疫水接触史。入院时查体:T 36.5℃,P 68次/min,R 20次/min,BP 120/80mmHg,神志清,精神差,急性痛苦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红,扁桃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HR 68次/min,律齐,未及杂音,心界无扩大,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双下肢无浮肿,生殖器未见异常,直肠、肛门未见异常。专科检查:腰部无压痛,左臀部压痛,尤以环跳处为甚,坐骨神经行走区轻压痛,左髋关节内旋、外旋受限,呈屈膝屈髋被动体位,直腿抬高试验左30°,右70°,加强试验左(±)、右(-),内外旋征(+),4字征(-),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克氏征阴性。实验室检查:骨盆片未见异常征象,血常规示:WBC 29.4×109/L,N 92.5%。入院后初步诊断为:左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血象升高原因待查。诊疗计划:头孢他定针抗感染、补液、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并嘱患者卧床休息,尽快完善检查,予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各项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后作进一步处理。11月1日查房时,患者诉臀部疼痛未缓解,上级医师仔细查看病人后分析病情,认为要与化脓性髋关节炎鉴别,但患者腹股沟处无肿胀,骨盆平片无殊,均不支持本病,指示继续抗感染治疗,并嘱尽快完善检查,以明确诊断。11月1日下午患者体温升至38.2℃,复查血常规示:WBC 26.5×109/L,化验血糖13.59mmol/L,尿糖(-),尿酮体(-),血电解质示:K+4.40mmol/L,Na+ 136mmol/L,Cl-102mmol/L,Ca++ 2.29mmol/L,肝功能示:GPT 47.3U/L,γ-GT 32.8U/L,AKP 84.9U/L,总胆红素5.3μmol/L,总蛋白61.7g/L,白蛋白32.8g/L,球蛋白28.9g/L,总胆汁酸3.5μmol/L,胆碱酯酶5439mmol/L,肌酐50μmol/L,尿素氮7.39mmol/L,尿酸547μmol/L,总胆固醇4.22mmol/L,甘油三酯1.43mmol/L,血淀粉酶53IU/L。肌酸激酶357IU/L,肌酸激酶同工酶22IU/L,乳酸脱氢酶115IU/L,乳酸激酶同工酶22IU/L。考虑患者体内有潜在感染灶,准备加强抗感染治疗。11月2日凌晨5时许,患者因疼痛比较剧烈,擅自步行离院。患者擅自离院后到私人诊所处继续治疗。11月2日下午5时许,患者会阴部局部皮肤出现变硬、发黑,即被家人送县第一人民医院就治,治疗1h后患者出现神志模糊,遂收住县第一人民医院ICU病房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化验,血常规示WBC 30.2×109/L,N 87.2%,HGB 169g/L,重度感染象,诊断为“坏死性筋膜炎”,随后转台州医院治疗。在台州医院治疗期间,院方准备手术治疗,患方因拒绝手术治疗而返回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在县第一人民医院再次住院治疗时间为2004年11月3日8时,此时患者病情继续恶化,当时查体:T 37.9℃,P 184次/min,R 44次/min,BP 80/54mmHg,神志昏迷,呼之不应,呼吸急促,心率184次/min,律齐,腹平软,无压痛,阴囊肿胀明显,可见3cm×5cm大小黑色斑块,周围水肿,直肠、肛门无殊,脊柱无殊,四肢肌力V级,病理反射未引出,当时诊断为“气性坏疽”。11月8日家属放弃治疗回家。11月25日尸检诊断:左下肢气性坏疽(会阴部到下肢膝盖下方)。

  2  讨论

  该例1个月前有殴打致伤史,损伤重,曾在多家医院治疗,病情复杂,病情进展快,但根据患者的门诊、住院资料,结合患者既往有殴打致伤史,患者气性坏疽的诊断明确,最终死因已被尸检结果证实。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1],潜伏期短,产气造成局部组织肿胀,压迫血管,继发并加重血供障碍,患部剧痛,一般止痛剂无效,伤口周围水肿,初起皮肤苍白发亮,随后转为暗紫色,最后变为灰黑色,并出现有暗红色。液体水疱,伤口内可流出带有恶臭的浆液性或浆血性液体。患者初、中期表现为发热,口渴,烦躁,全身不适感;后期则表现出极度虚弱,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高热,出冷汗,脉数,呼吸急促,以后可出现谵妄,甚至昏迷,亦可出现黄疸和明显贫血,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一经确诊,为保住性命,需早期清除变色肌肉、异物,直到颜色正常、有出血的健康组织为止,持续引流。如果肢体整个筋膜腔的肌肉毁损严重,有粉碎性骨折和大血管损伤,动脉搏动已消失,并有严重毒血症时,应考虑作截肢术。患者还应严格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目前文献资料均明确指出气性坏疽的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是相当高的[2]。该例的病情演变和结局与上述结论吻合,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对本病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飙,孙英.断肢再植术后并发气性坏疽三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1):42-42.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9-91.

  作者单位:367600 浙江台州,玉环县中医院
  

作者: 黄克伟,许祥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