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10期

光老化性皮肤病76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光老化性皮肤病,又称多型性日光疹是云南省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年均有发生。是高原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光敏性皮肤病。我们收集了近年来收治的76例光老化性皮肤病患者,为进一步阐明在高原气候条件下光老化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分析。76例光老化性皮肤病中男62例,女14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光老化性皮肤病,又称多型性日光疹是云南省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年均有发生。是高原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光敏性皮肤病。我们收集了近年来收治的76例光老化性皮肤病患者,为进一步阐明在高原气候条件下光老化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分析。76例光老化性皮肤病中男62例,女14例。发病部位典型病例皮损好发于面、颈和手背等处的曝光区域。皮疹依据常见的形态依次为:丘疹型、斑块型、红斑水肿型等。验证了光老化性皮肤病公认的诊断标准,分析提示光老化性皮肤病好发于中年男性,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光老化性皮肤病发病与季节有关系。

  【关键词】  光老化;  光暴露部位;  浸润性丘疹

  光老化性皮肤病,又称多型性日光疹是云南省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年均有发生。云南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干燥,紫外线辐射较强,日照时数较内地为长。光老化性皮肤病是日晒后发生的多形性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高原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光敏性皮肤病。光老化性皮肤病发病高,并且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症状典型,具有其特有的表现。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变化,如表皮细胞分裂和基底细胞增殖加速,棘层肥厚,真皮弹性组织变性等退行性变化。皮肤长期严重的受日光照射引起的改变称光老化。其临床特征是皮肤肥厚多皱,出现黄色结节和毛细血管扩张,而不同于皮肤的自然老化-皮肤萎缩、变薄松弛、皮纹加深。我们收集了近年来收治的76例光老化性皮肤病患者,为进一步阐明在高原气候条件下光老化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6例光老化性皮肤病中男62例,女14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26岁,各年龄段发病例数见表1。表1  76例光老化性皮肤病各年龄段发病数(略)

  发病季节以春夏两季发病人数为最多;秋冬两季也有少数病人发病,但病情较春夏轻,症状容易控制。各季节发病情况见表2。表2  76例光老化性皮肤病季节发病数(略)
      
  根据1992年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1)光暴露部位皮损呈皮炎湿疹样和(或)浸润性丘疹和斑块,偶有红皮病;(2)皮损持久3个月以上,反复加剧;(3)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具备上述三项条件者)进行诊断确定[1]。

   发病部位:典型病例皮损好发于面、颈和手背等处的曝光区域,面部损害以前额和两侧的颧颞部为主,颈前“V”区、颈侧和颈后皮损的下限在衣领边缘显示一清楚的界限,手背部以桡侧虎口处尤甚。男性患者头顶部稀发区累及也为其特征。而在头发密集的遮盖区、眉弓下、耳垂后、颏下区以及皮肤皱褶和指蹼处则多不累及而可见正常皮肤。严重光敏性患者,皮疹可波及到覆盖区,累及全身,甚至可发展成红皮病。

   皮疹依据常见的形态依次为:丘疹型、斑块型、红斑水肿型等。浸润性丘疹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一般为绿豆到黄豆大,扁平肥厚有浸润感,常数个散在分布于一处,也可增大集聚成数厘米大的斑块。丘疹和斑块边缘清楚、淡红或紫红后转暗红色,表面无渗出和鳞屑,因搔抓刺激可呈苔癣样变和表皮剥蚀。较严重的患者,浸润性丘疹和斑块可发展成类似于皮肤淋巴瘤。病程中皮损区有时可发生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眉毛和头发出现稀疏脱落。

  2  讨论
  
  光敏反应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光毒性反应和光变应性反应两类。两者可转变甚或同时存在。光毒性反应中急性者如晒斑、光毒性接触性皮炎,慢性者如卟啉病、光化性弹力纤维病;光变应性反应中速发型如日光性荨麻疹,迟发型如光老化性皮肤病、光敏性接触性皮炎等。光老化性皮肤病是日晒后发生的多形性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高原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光敏性皮肤病。慢性光化性皮炎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以慢性光敏感为特征的病谱性疾病,包括:持久性光反应、光敏感性湿疹、光敏性皮炎、光线性类网质细胞增生症。国内外近20多年来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这组疾病均与某些已知或未知的光敏物质有关。国外学者认为以上疾病无论在临床表现还是组织学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认为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或病程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将这些疾病统一命名为慢性光化性皮炎。
  
  光老化性皮肤病公认的诊断标准有三条:临床方面:皮损为持久性,在避免光敏物后仍持续3个月以上。表现为皮炎或湿疹性皮疹,可伴有浸润性丘疹和斑块。主要见于曝光区皮肤,或可扩展到覆盖区,偶呈红皮病。光生物学测定:覆盖区皮肤进行最小红斑值测定,患者对中波紫外线(UVB,290~320nm)异常敏感,也常对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甚或可见光均敏感[2]。光激发试验和光斑贴试验可阳性。组织学检查:呈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改变,常类似于慢性湿疹象,或呈假性淋巴瘤的组织象。但是目前,可靠的光试验仅在专门的研究中心才能进行,加上在皮损形态和组织学方面有双相的演变和重叠交叉现象,常导致诊断的困难。根据1992年在国内实用的临床诊断标准如下:(1)光暴露部位皮损呈皮炎湿疹样和(或)浸润性丘疹和斑块,偶有红皮病;(2)皮损持久3个月以上,反复加剧;(3)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具备上述三项条件者确诊[1]。
  
  光老化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1)致病光谱: 发病与日光照射有关,患者对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或既对UVA又对UVB敏感,有时甚至对可见光敏感,常在暴露部位形成多形性损害;(2)免疫反应: 目前认为本病是光线诱发机体对一种或几种暴露或改变的皮肤抗原产生的迟发型;(3)遗传因素: 有家族群集现象,3%~45%有遗传素质;(4)环境因素: 与日光照射有关。有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纬度有关,在温暖气候地区更常见;(5)内分泌代谢变化及其他的影响:本病女性多见,女男之比为10∶1。
  
  76例光老化性皮肤病与年龄的发病关系:好发年龄为40~60年龄组,男性所占比例较大,提示光老化性皮肤病好发于中年男性,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这可能与女性参加户外活动较少,使用的化妆品种类较多有关。
  
  光老化性皮肤病发病与季节的关系:云贵高原为我国日照时数最长的地区,昆明地区年日照时数最大值出现在2~7月份,与本病发病高峰相一致。昆明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度较内地有显著增强。高原地区晴天多见,地表反射很强,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光程短,加之空气密度小,空气透明度高,除可以造成皮肤灼烧外,还可发生光老化性皮肤病。
   
  许多因素可影响UV强度,如季节、海拔高度、纬度、反射、散射以及每天的具体时间等日光中紫外线含量在不同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很大差别,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或高原的人,接受的紫外线照射更强、更多,皮肤易出现各种色素斑和衰老,易发生光老化性皮肤病。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三版.2001,585.
  
  2  廖康煌.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类型和光试.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4):206.

  作者单位: 650022 云南昆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科
   

作者: 许雯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