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12期

影响高血压病控制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化的加速,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病标化患病率上升速度是惊人的,并由其引起的如脑卒中、冠心病、肾病等严重并发症已成为高血压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减缓本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搞好本病健康教育,取得病人主动配合治疗是达到良好控制的前提,也是提高......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化的加速,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病标化患病率上升速度是惊人的,并由其引起的如脑卒中、冠心病、肾病等严重并发症已成为高血压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减缓本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搞好本病健康教育,取得病人主动配合治疗是达到良好控制的前提,也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关键。笔者总结了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患者,通过了解影响血压稳定的相关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影响因素

    1.1  拒绝用药  有些患者是因为健康查体时诊断为高血压病,因没有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轻视治疗,且认为长期用药对身体有害,因而甚至拒绝用药,过分相信保健品的功效,不惜高价滥用降压保健品。

    1.2  不正规服药  部分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就自行减量或停药,血压高时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才想起服药,或因药物某些副作用感到不适而间歇服药,严重地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使药物不能真正起到降压并维持较低或正常血压作用。

    1.3  单纯依赖药物  有些患者只服降血压药,而不坚持诸如平衡饮食、规律生活及合理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意义。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干预   通过普及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行为因素及危害性、坚持早期治疗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等疾病相关知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重视对轻度高血压的    降压治疗,可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让病人明白目前虽还没有彻底根治高血压病的方法,但只要坚持正规药物治疗,就可使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纠正拒绝用药的错误观念,讲明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的道理,并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治疗的决心与信心。

    2.2   正规药物治疗的干预  向病人讲明高血压病一经确诊,是一种终身疾病,药物不能根治高血压病,只能控制血压水平,因此,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地坚持药物治疗,切忌忽停忽用。应根据每日血压监测情况调整药物用量,特别对中、重度患者,即使症状暂有所缓解,也不能停止使用。如果服药后出现明显的不适,可以换另一种药物治疗,或者建议联合用药,好处在于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减轻药物剂量与副作用。告诉病人严格按医嘱坚持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2.3  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护理干预

    2.3.1  饮食指导  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1],高盐、高脂、高热量饮食,都是高血压病的促发因素,故告诫病人饮食要限盐、低脂、低热量,养成清淡、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多食豆制品、奶制品习惯。因新鲜水果及蔬菜含有较多的钾离子,钾离子可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抑制交感N活性,使血压下降;豆制品及奶制品富含钙,钙离子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戒烟酒,因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呈线性关系[2],吸烟可以在短期内使血压急剧升高。

    2.3.2  运动指导  经常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以缓解精神紧张,增强体质,减轻体重[3],这些都有利于血压下降。运动以中等量的有氧运动为宜,可根据年龄、肥胖情况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打太极拳等不同的方式。指导运动应循序渐进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2.3.3  保持稳定的情绪  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因精神紧张可使交感N兴奋,使血压上升。教育患者注意保持心理平衡,加强自身修养,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学习对自己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帮助患者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如倾听音乐法[4]、兴趣培养法[4]、催眠暗示法[4]等。

    3  讨论

    及时指导患者药物与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使患者由被动变为主动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早期接受药物正规治疗,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大大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使日益成为我国人民健康最大威胁的高血压病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临床实践证明,非药物治疗方法对轻型高血压病尤为有效,即使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也必须坚持前述各方面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其疗效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充分认可。实施上述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神态、表情、讲解速度要慢,语言通俗易懂,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适时提问,反复讲解,直到患者听懂为止。还要对家属进行同步的健康教育,特别重视对女性的教育[5]。因为女性的知识行为对家人更有影响,在自己接受干预的同时,也让家人接受干预。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在控制饮食,尤其是戒烟酒、控制体重等方面的遵医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好的,是一个比较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这时就需要医护及家属不断地提示与督促,戒除嗜烟酒等长年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提高病人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A):73.

    2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4.

    3  李建新.社区开展高血压病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21-522.

    4  邹新花,赵瑞英.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干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382-383.

    5  方之生.城市中老年人高血压病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医学与社会,1999,12:(4)13-16.

    作者单位:067600 河北宽城,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

   (编辑:张  彦)

作者: 刘彩芹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