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3期

苯海拉明治疗非典型眩晕56 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近期笔者用苯海拉明治疗非典型眩晕5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2病例选择标准(1)突然出现的,一次性或反复发作性眩晕。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经上述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眩晕减轻,无旋转,无呕吐。...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期笔者用苯海拉明治疗非典型眩晕5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12例,女44例;年龄30~60岁;病程:第一次发作者15例,反复发作1~3年者41例(其中10例有高血压病史,余无发现有器质性病变)。
 
  1.2  病例选择标准  (1)突然出现的,一次性或反复发作性眩晕;(2)有某些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症状,如视物模糊、耳鸣、共济失调、视物旋转,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持续时间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不等;(3)无耳聋;(4)前庭功能检查及脑电地形图检查,排除内耳与脑组织器质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苯海拉明20mg加入5%葡萄糖250~50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同时口服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天3次。呕吐严重者,镇吐,补充能量。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经上述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眩晕减轻,无旋转,无呕吐;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效果  治疗2天症状消失者25例,治疗4~6天    症状消失者31例(其中含有高血压病史者10例)。治愈率100%。
 
  2.3  随访  1~5个月后复发者12例,6~12个月后复发者31例,2~5年后复发者13例。
 
  2.4  副作用  15例出现轻度嗜睡、乏力,停药后自然消失。
 
  3  讨论
 
  维护平衡功能的前庭迷路、前庭核区及小脑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底后循环各动脉,一旦缺血就会出现外周性和中枢性眩晕的混合性表现。由于没有内耳和脑器质性病变,故称为非典型眩晕。眩晕症病因,经多普勒技术检查,发现脑底后循环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异常,脑底后循环缺血引起。苯海拉明是抗组织胺药,具有抗过敏、镇静、防晕、止吐作用。苯海拉明是否能改善脑底后循环系统的血液供应,未见有报道。从本组资料观察,苯海拉明治疗非典型眩晕症效果很好,其作用机理不详。可能是通过镇静、调节植物神经机能紊乱,解除脑底后血管痉挛,恢复脑底后血液供应,从而改善眩晕症状。 

  作者单位:255049 山东淄博,山东理工大学医院 

  (编辑:张  彦) 

作者: 尹春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