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6期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之我见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临终关怀安乐死随着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医学伦理道德观正不断深化、拓展和更新。临终关怀正脱颖兴起,这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及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的医护措施,目的是希望帮助患者了解死亡,进而接纳......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临终关怀 安乐死

    随着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医学伦理道德观正不断深化、拓展和更新。一项新的医疗保健事业——临终关怀正脱颖兴起,这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及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的医护措施,目的是希望帮助患者了解死亡,进而接纳死亡的事实;给予患者及亲人精神上的支持,给予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来临的问题[1]。它体现了现代医学和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在生理上解除肉体的痛苦,在心理上缓和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在社会角度上使其具有社会成员的自觉感,在社会伦理学方面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人的尊严,使临终者平静、安然的渡过人生的最后历程。

    1  临终关怀

    1967年由桑德斯博士在英国创办了世界第一所“圣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院”,英国目前有100多所。 1988年10月天津医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机构,之后在上海、北京、沈阳、西安等地陆续展开临终关怀服务。据资料报道,至2003年3月,全国接受临终医疗服务的病例已超过了8000例,使每个接受服务的临终者安详平静、有质量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为关爱生命、启迪人类,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临终关怀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种急、慢性损伤或疾病致心肌、肝脾、大脑、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面临生命危险的病人或各类晚期癌症等绝症病人,尤其是剧烈疼痛导致身心极度痛苦者[2,3]。

    临终关怀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附属于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家庭的或社会的临终关怀护理。在我国主要以“家庭临终关怀”为主,其具体内容包括:对临终患者注册登记,到患者家中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使患者与亲人共度人生路程的最后站。临终关怀强调活得有尊严,强调家属与病患的感受,强调团队的共同努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厚及文化知识结构的更新,对生命价值及质量的追求和认识,已在不断更新与升华,各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化、高度化,真正做好临终关怀,并不仅是一张空虚的文字框架,而是应如何有效地落到实处,有的放矢。简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1  医院设置临终关怀专科及家庭式病房

    1.1.1  临终关怀专科的意义  (1)对一般科室来讲,科室内每病故一位病人,对同时住院治疗的病人来说,都会引起很大的震动,有的病人甚至因心情激动和精神刺激而诱发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使一般病人身心健康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2)临终病人转入专科,可减轻一般科室的负担,使科室医护人员能够集中精力救治有生命价值和抢救希望的病人。(3)将各科室转入专科的临终病人集中起来管理,有利于制定既统一又合理的治疗护理方案。

    1.1.2  家庭病房的重要性  (1)家庭病房各项设备应齐全,尽量满足临终者的各种生活需要。即使家庭病房的费用昂贵些,让亲人们能够在临终者生前为其尽孝尽责,让每个临终者都能在生命的尽头沐浴在温馨美好的氛围中,这应该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和人类美德。(2)每个家庭病房内设置简易广播喇叭,每天早、中、晚饭前由护士站统一为病人播放一组明快轻柔的古典轻音乐,使病人在愉悦中进餐。(3)允许亲人朋友随时探望,不限陪伴人数,使临终者如同在家里一样,每天与家人相聚在一起,消除恐惧与寂寞,让病人在充满亲人朋友的亲情与爱的氛围中,无怨无悔的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1.2  临终关怀的内容

    1.2.1  解除病人疼痛的折磨,满足病人使用止痛剂、麻醉药  在晚期癌症患者中,60%~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使病人感到恐惧或烦躁,随着疼痛的加剧和疼痛时间的延长,病人发生人格改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积极协助控制疼痛是对临终病人最好的关怀。美国护理协会在有关倡议中明确指出:“只要能控制病人的疼痛,任何药物、任何剂量及任何给药途径都可以”[2,3]。可应用WHO建议的三阶梯疗法止痛,同时配合音乐疗法帮助病人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缓解疼痛。在具体实施中,要严密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及持续时间,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控制疼痛,在疼痛出现之前用药,最大限度的保持病人无疼痛与清醒之间的平衡,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其较舒适的死亡。

    1.2.2  满足临终者的心理、生理需要  美国库伯勒·罗斯博士把临终病人从获知病情到临终时的心理反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协议要求、抑郁和接受死亡,而忧虑、痛苦、悲伤贯穿于濒死的全过程。这些心理反应过程的顺序和时间,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和明显的界限,常受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社会背景、经济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可能只停留在某个阶段,有的可能重复出现。因此,对临终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原则是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针对每个病人的特点及临终期的不同阶段进行个体化护理。

    有学者认为:“舒适是所有癌症病人的主要需要”,所以临终关怀首要的是给予病人舒适的护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基石,临终病人最基本的需求是:保存生命、减轻痛苦及无痛苦的死亡。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创造舒适的环境即病室要家庭化、安静、清洁、光线充足,室温适中,空气新鲜。对病人的操作处置做到稳、轻、细、准、快,做好生活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生理上的需求,重视病人微小愿望的满足,让病人在充满人间温情的环境气氛中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1.2.3  加强死亡教育,重视对家属的慰藉  死亡对病人来讲是痛苦的结束,对家属来讲是悲哀的顶峰。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使他们改变传统的死亡观念,帮助临终病人克服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帮助家属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使他们学会尊重死亡。临终关怀另一个内容就是做好对家属的慰藉工作,医护人员对家属给与安慰和鼓励,指导他们参与护理,使临终病人在平静之中走完人生之路。同时做好病人死亡之后的家属思想工作,多关心、多体贴、多支持、多理解,使他们减轻悲痛程度,尽快渡过悲伤期。

    1.2.4  加强道德教育及护理技能训练,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从事临终关怀的医务人员,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水准是难以胜任的。因此,对从事临终关怀的医务人员要进行更加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尊重病人、尊重生命的价值。接受心理学知识教育,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对病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支持与疏导,积极有效地控制疼痛,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良好舒适的环境,才能真正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  安乐死——临终关怀范畴的一部分

    当优生学终于被承认后,以安乐死为代表的优死学,来自人类生命末端的一系列生死有关的理论、法律、社会问题又向人们发出强劲的冲击波,同时也是现代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严肃问题。目前,荷兰是世界上安乐死唯一合法化的国家,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未立法。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仁爱道德的角度来看,有人认为实施安乐死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孝道,也不符合医生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在我国实施安乐死是国人所不能接受的现实。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命质量的重要性,意识到生命自主是病人的权利,公众要求实施安乐死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在我国安乐死立法还处于探讨阶段,不过,安乐死问题是典型的“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谬误”的情况。国内普遍认可的安乐死定义是: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病情危重、精神和躯体极端痛苦的情况下,要求医生采用人为的方法使其在无痛苦状态下渡过死亡阶段、终结生命的全过程。我国研究安乐死的专家组提出:安乐死的本质,不是授人以死,而是授死者以安乐;它所回答的是“死得如何”,而不是“为什么死”。安乐死重视病人死的尊严,死的安乐,停止生命及强调家属的感受,临终关怀强调病人活得有尊严,重视病人自身及家属的感受,安乐死是终止生命,属于临终关怀的范畴之内,是临终关怀的一小部分。

【参考文献】
  1 李映兰,欧阳玉燕.加强临终关怀护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1):678-679.

2 赵勇.临终关怀机构:让生命在微笑中消逝.南方都市报,2004,4,11.

3 李慧莉译.疼痛处理中的道德问题.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0(3):132.


作者单位:250014 山东济南,山东财政学院医院

作者: 盛云玲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