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应用侧方肌肉非损伤性切口开胸3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肌肉2001年5月~2004年2月,我们应用侧方肌肉非损伤性切口实行开胸手术3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全组病人38例,其中男33例,女5例,年龄16~64岁,全组病人完全应用该切口实施手术33例,先应用该切口开胸后转为标准后外侧切口实施手术5例。该5例病人中3例因为肺部广泛粘连,2例因为病变(肺大泡......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肌肉

    2001年5月~2004年2月,我们应用侧方肌肉非损伤性切口实行开胸手术3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病人38例,其中男33例,女5例,年龄16~64岁,全组病人完全应用该切口实施手术33例,先应用该切口开胸后转为标准后外侧切口实施手术5例。该5例病人中3例因为肺部广泛粘连,2例因为病变(肺大泡)广泛而转为标准后外侧切口实施手术。全组病例中行右肺中叶切除2例,肺楔形切除6例,膈肌折叠1例,肺大泡切除及肺修补29例。

    1.2  手术方法  (1)病人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最好插双腔气管插管。(2)体位采用侧位,患侧向上。(3)切口用从乳房前皱襞腋前线到肩胛角下缘,近似一个横切口。也可以近似一纵切口,从腋窝毛发线下端的腋中线开始至乳房皱襞。(4)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沿深筋膜浅层面向切口上下方用电刀游离皮瓣。切开背阔肌前缘筋膜,用手指钝性分离背阔肌及其深面的前锯肌。必要时切断1~2个前锯肌起止点或沿肌肉纤维方向钝性分开肌肉。(5)用手从肌肉间隙插入,确定进胸肋间。在拟行切口用电刀做并做以标记。(6)切开肋间肌及胸膜进入胸腔。(7)用两个互相垂直的牵开器牵开切口,一个牵开肌肉(前锯肌及背阔肌)。另一个牵开肋骨。(8)术后关胸分层缝合,恢复胸肌筋膜间原有层次,皮下不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条。

  2  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有1例合并切口感染,3例合并切口处皮下积液,2例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多(每日约200ml,平均5天)。切口处皮下积液者经反复穿刺及局部压迫而治愈,胸腔引流量较多考虑由胸膜摩擦而引起,保持引流后逐渐减少,治愈;另外该组病人平均住院日为12天,全组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侧方肌肉非损伤性切口亦称为保留胸肌切口,主要是通过对背阔肌及前锯肌的移动和拉开,而不是切断并实施手术,故该切口能减轻病人术后切口疼痛及肺功能的损害,尤其是由呼吸肌参与的肺功能[1],该切口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它较以往的后外侧经肋床切口有很多优点。(1)保留胸肌,切口术后疼痛减轻。术后切口疼痛一般由胸部大块肌肉损伤,肋间神经损伤及肋间牵开造成。该切口只是肌肉牵开而不切断,故术后切口部疼痛较轻。(2)该切口因为不切断胸部肌肉特别是背阔肌未予切断,故术后对上臂运动影响轻微,有利于早期恢复及改善生活质量。(3)正是因为术后切口部疼痛较轻及术后能早期活动,能够减轻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肺不张等。(4)该切口小且又隐匿,符合微创及美容的要求,使病人容易接受。

    侧方肌肉非损伤性切口手术技术要点:如果诊断明确,操作较简单可用纵向切口,否则手术复杂或有可能延长或较转后外侧切口的病人采用横向切口,皮下皮瓣游离要充分,以减轻切口牵开时的张力,游离背阔肌应在肌肉间隙进行,有时需要钝性分离前锯肌,进入胸腔后如术野不充分,也可切断肋骨以便术中操作,最后关胸时应按原有层次分层缝合,以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该切口适合肺,支气管及食管部的手术需要[2]。尤其适和肺大泡切除,肺楔型切除等。该切口亦容易转为后外侧切口,该切口也有以下不足:(1)不适于肺部广泛粘连者。(2)术后有的并发皮瓣下积液。(3)进胸速度较慢,不适于急诊抢救病人,但关胸速度较快。

    侧方肌非损伤性切口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器械,损伤小,病人恢复快,适用性较广。

 

【参考文献】
  1 石应康.胸心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6.

2 李剑峰,王俊,宋言峥,等.保留胸肌切口在胸外科的应用价值.中华心胸外科杂志,2000,16(4):300.


作者单位:136400 吉林双辽,双辽市中心医院三分院

作者: 刘鹏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