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12期

快速输液抢救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血压为0)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提高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血压为0)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建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血压为0)的抢救模式。对我院1998年后收入的所有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实行模式治疗措施。结果实施快速输液的病人(观察组),4h血压恢复至正常率较高为31例(93。...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血压为0)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建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血压为0)的抢救模式;对我院1998年后收入的所有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实行模式治疗措施。结果 实施快速输液的病人(观察组),4h血压恢复至正常率较高为31例(93.9%),明显高于1998年以前的病例(对照组)20例(83.3%),两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反复例数2例(6.45%);对照组为16例(80%),两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减低,病人死亡8例,对照组死亡28例,两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实施模式抢救的病人4h血压恢复至正常率高,血压升高又下降的少,死亡率低。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快速输液; 模式抢救


    流行性出血热是传染病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其中的重型在临床上治疗很为棘手,而一般重型出血热很难逃过低血压、休克关,这一关的治疗成功与否,对病人的转归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对它的治疗以对症为主,加压输液来治疗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并对所有的病例进行临床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观察组:我院自1998年后收入的所有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是有血压为0、休克的病人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2岁。对照组:我院1998年以前收入的所有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有血压为0、休克的病人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9岁。

    1.2  方法  对1998年以后的入院病人(血压为0)实行模式治疗措施。(1)西地兰0.4mg, iv,目的为预防心衰。(2)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在30min内滴完,目的为扩容。(3)平衡盐液每小时500ml,约4h升血压至100/60mmHg。(4)如无天气较冷,盐水加温至34℃~37℃。

    2  结果

    2.1  实施快速输液的病人(观察组)  见表1。4h血压恢复至正常率较高为31例(93.9%),明显高于1998年以前的病例20例(对照组),两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  两组4h血压恢复正常例数对照注:P<0.05

    2.2  两组血压对照  见表2。观察组反复例数2例(6.45%);对照组为16例(80%),两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  两组血压恢复后又下降例数对照 注:P<0.05

    2.3   两组死亡例较对照  见表3。观察组死亡率明显减低,病人死亡8例,对照组死亡28例,两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3  两组死亡病例数对照 注:P<0.05

    3  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发病机制中其原发性休克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疏松组织,其渗出速度达到5~8ml/min[1]。如果此时不加大输液,那么血容量下降。此外由于血浆外渗而使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升高而 DIC的发生。使血液循环淤滞,进一步降低有效血容量,重要脏器出现供血不足,如脑供血不足出现烦躁,谵妄,少数顽固性患者由于长期组织灌注不足出现紫绀,并促进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39.


作者单位:344000 江西抚州,抚州市第一医院

作者: 杨红梅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