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第8卷第3期

HIV-1感染者1例病毒的分离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艾滋病本文对1例艾滋病患者(与河南籍男友通过性途径感染)HIV-1病毒进行了分离。患者的静脉血,分离其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与健康人来源的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共培养以增殖HIV-1病毒。通过逆转录酶活性确定培养体系中是否有HIV-1病毒的扩增。1材料来源新鲜采集的健康人来源静脉血(源于山西省太原市中心血......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艾滋病

    本文对1例艾滋病患者(与河南籍男友通过性途径感染)HIV-1病毒进行了分离。通过收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后样品——患者的静脉血,分离其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与健康人来源的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共培养以增殖HIV-1病毒。通过逆转录酶活性确定培养体系中是否有HIV-1病毒的扩增。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新鲜采集的健康人来源静脉血(源于山西省太原市中心血站),HIV-1患者静脉血(通过山西省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

    1.2  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的分离与培养  将新鲜采集的抗凝静脉血分置于高压灭菌的50ml离心管中,室温下3000 rpm离心30min;吸取中间层云雾层单核细胞,加入含4倍体积PBS的50ml离心管中, 3000 rpm离心30min;在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缓慢加入离心后中间层云雾狭窄带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离液与加入的淋巴细胞体积比大约为1:3为宜,3000 rpm离心30min;中间层呈白色云雾层狭窄带为淋巴细胞。吸取云雾层单核细胞,分别加入4倍体积PBS和无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洗涤,加入PBMC生长培养基(RPMI1640,含10% FBS,PHA 5μg/ml)培养;计数,100μL细胞悬液+ 400μl培养基+500μl 0.4%台盼蓝染液混合,室温放置5min,取适量滴于血球计数板计数;按2×106/ml密度接种于75cm2细胞培养瓶,37 ℃,5%CO2细胞培养箱培养2~3天,刺激PBMCs的增殖。

    1.3  HIV-1阳性患者PBMCs与健康人PBMCs共培养  取HIV-1阳性患者PBMCs和经过刺激增殖的健康人PBMCs,按1:1的配比以2×106/ml密度加入25cm2细胞培养瓶,再加入20U/ml的IL-2,置37 ℃,CO2细胞培养箱培养;每隔3天弃去一半的培养基,再加入含有20U/ml IL-2的新鲜培养基,将取出的培养基用1.5ml的Ependof 管冻存于-80℃;在培养的第8、17天加入等量新鲜的PHA刺激过的健康人PBMCs,继续置细胞培养箱培养;将历次取出的培养液取出,用Reverse Transcriptase Assay, colorimetric* (Roche)试剂测定样品中的逆转录酶活性,确定培养体系中病毒的增殖高峰。

    1.4  逆转录酶活性测定   (1)取样品于4℃、8000×g 离心10min 去除细胞碎片,取上清与PEG2:1体积比小心混匀,冰上置放过夜;(2)4℃,8000×g离心10min,弃上清并尽量移去PEG;(3)用50~60μl裂解液(solution 4)重悬沉淀,15℃~25℃放置30min,以完全裂解病毒;(4)取40μl病毒裂解液,加入20μl反应液(solution 3a),37℃孵育1~15h;(5)将60μl逆转录液移入微孔板中,标记好名称,加盖于37℃孵育1h;(6)仔细移去微孔板内上清,用250μl洗液(solution 6)清洗5 次,每次30s,最后尽量去净上清;(7)每孔加入200μl anti-DIG-POD 工作液(solution 5a),S5:S8=1:100 稀释,加盖37℃孵1h,清洗5次,同步骤6;(8)每孔加入ABTS 基质液(solution 7)或含基质增强剂的ABTS 基质液(solution 7a)200μl 15℃~25℃孵育至显色;(9)酶标仪读数。

    2  结果

    通过上述人淋巴细胞分离方法分别分离健康人和患者的PBMCs,分别计数分离的患者PBMCs为5×106;计数刺激生长的健康人PBMCs细胞密度并取5×106细胞与患者PBMCs混合,加入IL-2至终浓度为20U/ml放置37℃ 5%CO2细胞培养箱共培养。

    测定逆转录酶活性(见图1)显示,培养体系中从第6天收集的培养上清开始有明显的逆转录酶活性,表明有HIV-1病毒的增殖;在培养到第11天时,培养体系中的逆转录酶活性达到顶峰,说明HIV-1病毒增殖至高峰,在随后的培养上清中,逆转录酶活性急剧下降。保存第8天和第11天收集的培养上清作为分离的病毒样本。图1  逆转录酶活性测定

    3  讨论

    共培养的成功与否对于分离的PBMCs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将分离的PBMCs培养1天后轻轻晃动细胞培养瓶,吸取上清接种入另一新的细胞培养瓶继续培养。同样,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PBMCs,在分离PBMCs过程中尽量去除血清层有助于获得质量更好的PBMCs。

    共培养的成功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求分离的血液样本新鲜,该研究的实验样本在患者血液采集的当天完成PBMCs分离,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110161 辽宁沈阳,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作者: 光海红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