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第10卷第3期

双黄连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双黄连利巴韦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法定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2009年12月联合应用双黄连、利巴韦林静滴治疗手足口病77例,经临床观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l5mg/(kg·。...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双黄连 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 疗效观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法定传染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多及严重的趋势,主要的感染对象为婴幼儿,传染性强,可在短期内造成局部流行,易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院于2008年 5月—2009年 12月联合应用双黄连、利巴韦林静滴治疗手足口病77例,经临床观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52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均符合新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80例,女72例;年龄1岁12例,~3岁89例 ,~7岁51例。152例患儿均有发热,于手、足、口腔、臀部可见丘疹、斑疹,同时伴有口腔疼痛、厌食,8例病儿曾出现热性惊撅。将该组病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 77例,对照组75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l5mg/(kg·d),注射用双黄连60mg/(kg·d),连续静滴5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l5mg/(kg·d)。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退热等治疗,有细菌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中主要观察热退、疱疹结痂及消退时间,以此作为判断临床疗效的依据。

  2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病儿热退、疱疹结痂及消退时间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特征性皮疹和口腔黏膜损害的一种综合征。1957年首先出现于新西兰及加拿大,此后反复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及部分亚洲国家大流行,每2~3年流行 l次,该病传染性极强,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主要经口(包括密切接触)或经呼吸道传播。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局部区域暴发流行时有发生,常可发生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上选择有效药物,尽快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是决定患儿病情转归的关键。

  利巴韦林注射液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对多种DNA和R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单磷酸脱氢酶、RNA多聚合酶和mRNA鸟甘转移酶活性,引起细胞内鸟甘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内伤湿热蕴结或心火上炎所引起。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厌食、恶心等症状。注射用双黄连山连翘、银花、黄芩提取制成。方中银花甘寒,芳香疏散,善清肺经热邪,为君药;黄芩苦寒,善清肺炎及上焦之实热;连翘苦微寒,长于散上焦风热,并有清热解毒之功,为臣药。三药合用,共奏辛凉解毒、清热解毒之功[2]。

  本文结果显示,利巴韦林对肠道病毒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双黄连有辛凉解毒、清热解毒之功效,两药合用,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808.

  2 陈水宏,壬友敏,刘桂琴,等.双黄连粉针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276.

  

作者: 焦 娇,梁 棉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