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第12卷第8期

早期教育对婴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评价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从出生至1岁愿意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的为实验组,在社区儿童门诊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同年龄段儿童为对照组,满12个月后进行Gesell智能测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发育商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结论早期教育对婴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从出生至1岁愿意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的为实验组,在社区儿童门诊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同年龄段儿童为对照组,满12个月后进行Gesell智能测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发育商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教育对婴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早期教育;婴儿;智能发育;效果

  人脑发育有两个关键期,第一个是胚胎期,第二个是婴儿期,脑重量增加最快,也是树突发育和突触发生时期。人脑中神经细胞增殖期是从妊娠头3个月至生后1岁,此时期代偿能力最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1]。在儿童生命早期大脑迅速成长的阶段给予适当、有效的刺激,将使人类大脑神经元突触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如再配以适当方法,儿童的智力潜能将得到极大的发挥。本院采用北京儿科研究所修订的“0~3 岁小儿智能发育追踪量表”对小儿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和一对一的早教训练指导,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评价,为今后基层社区引入早教训练及指导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随机抽取本院早期综合发展门诊出生到12个月婴儿52例为实验组;在基层社区儿保门诊的同年龄组婴儿53例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为出生体重≥2500g的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出生情况、父母教育程度及性别差异无显著性(t=0.933,P=0.355值),并已排除核黄疸、惊厥及与发育相关患遗传疾病的新生儿。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采用纵向对照研究的方法,实验组采用“0~3 岁小儿智能发育追踪量表”对小儿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和一对一的早教训练指导;对照组提供常规儿童保健服务。两组婴儿均于1岁左右,统一召回在本院进行Gesell智能测评。

  1.2.2实验组的早教实施内容(1)应用北京儿科研究所修订的“0~3 岁小儿智能发育追踪量表”对小儿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和一对一的早教训练指导。婴儿训练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做体操和用玩具、器材对小儿进行感知觉、语言、手功能、大运动及社交能力的训练[2];(2)每星期举办一次科学育儿讲座,并发给家长健康教育处方;(3)开办亲子园,邀请家长参加每周一次亲子活动。

  1.2.3智能测验两组小儿于1岁左右由智测医师采用格赛尔智能量表进行发育商测评。

  1.2.4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婴儿1个月时总发育商比较:实验组DQ值为93.21±2.10,对照组为91.54±1.35,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12个月时两组婴儿总发育商及五大智能区发育商比较:除个人-社交发育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发育商及其他发育商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婴儿12个月时智能发育商及总发育商的比较

  3讨论

  3.1早期教育对婴儿智能发育的促进作用0~3岁是儿童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此关键期脑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与潜在性为人类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小儿智能发育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不断积累的过程,小儿智能发育的水平是由生物学因素、行为特征和家庭环境质量相互作用决定的[3] 。近年来脑科学的发展和婴儿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为早期教育奠定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均表明,早期教育能促进婴幼儿心理和智能发育,提高其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并有利于儿童良好气质的培养和适应行为的形成[3]。因此给予小儿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语言环境和适宜的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锻炼,可促进小儿的神经心理发育,使脑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智力水平。本研究显示实验组的发育商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等方面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早期教育确实能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一致[4]。

  3.2早期教育服务模式应在今后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推广应用戴耀华等[1]人认为,0~3岁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应该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的资源优势。但是目前较多社区仍采用传统的4:2:1保健体检模式,这种模式内容僵化单一,提供的资讯极为有限,不能满足儿童实际的发展需要。陈沁[5]等调查家长对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服务的需求,发现家长对早期教育、智能评价与指导等更高层次的服务内容的需求较高,而且也对婴儿抚触、亲子早教课堂等新兴服务项目表现出很大兴趣。但是传统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并未涉及此类更为全面、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服务的内容与家长需求存在脱节。本研究通过早期教育服务模式即评估-指导-监测-评估模式,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成长计划,采用玩具、做游戏等早期教育指导和干预方式,并为家长开展育儿知识讲座,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模式可以在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戴耀华,关宏岩.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8(13):327-329.

  2姚凯南.儿童智力研究现况简介.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2):104-106.

  3方琳.早期综合发展在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3):355-357.

  4王桂荣,宋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的推广应用.实用预防医学,2011,28(2): 16- 17.

  5陈沁.广州市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服务需求调查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5):44-45.

  

作者: 马晓丽1,谢笑英1,林美英2,冯素娥1,徐娟1,苏云凤1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