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第12卷第8期

儿童抗药心理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儿童抗药心理分析病人有病就要吃药打针,这个浅显的道理人人都不讲自明。而病人抗药的提出,似乎令人愕然。只要人人都作一自省,便可知道抗药心理人人都有之,只是轻重而已。不过在患儿其抗药心理更为严重,或者说没有抗药心理的儿童极为罕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儿童 抗药 心理分析

  病人有病就要吃药打针,这个浅显的道理人人都不讲自明。而病人抗药的提出,似乎令人愕然。只要人人都作一自省,便可知道抗药心理人人都有之,只是轻重而已。不过在患儿其抗药心理更为严重,或者说没有抗药心理的儿童极为罕见。

  1概念

  抗药,顾名思义是对抗用药,作为患儿的抗药心理,可以说是患儿自觉不自觉地抗拒医疗用药的内心活动与行为表现。抗药心理的实质是病人的自我保护反应。患儿在接受用药时,只要是施药方法(如注射)和药物味道等患儿认为对自己有害,他便拒绝接受。这种现象在家庭生活中司空见惯。

  2分析原因

  2.1疼痛、静滴时间长各种注射引起的疼痛,是患儿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抗药理由。因为惧怕疼痛,大部分患儿一见针头将要刺入皮肉与血管,见针就哭,挣扎抗拒。另外每天长时间的静脉滴注限制患儿的活动,会引起患儿焦躁不安; 大量液体进入体内,尿量增加,儿童不习惯的排泄方式使患儿难以忍接受。

  2.2药品的剂型过大的片剂、胶囊、过多的粉剂、过多量的水剂、过苦的中药,多不为儿童所接受。

  2.3药品的副作用有些药口服或静滴后常致恶心呕吐反应,有些静滴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造成静滴肢体局部疼痛,使患儿难以忍受。

  2.4家长的心理因素家长对子女选用药品不论产地、药质、价格与药效方面都存在明显地择优;有的家长“有病乱投医”,片面地理解药品的疗效,怀疑医生选药的有效性;患儿在他处用过此药无效,家长对继续用此药失去信心。

  2.5差错事故由于医护人员的失职,将药用错,将甲患儿的药施给乙患儿,这种情况多由家长发现而拒用。如黄色的水溶性维生素,红色的维生素B12注射液,极易引起家长的警觉。

  3解决问题

  沉着冷静地应对患儿的抗药行为,客观地分析原因,对抗拒方式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合适的措施,积极地治疗疾病。

  3.1改变施药方式或更换药品注射药选用刺激性小的药品,减少液体总量。苦药可服后含吃糖块或改吃冲剂,如阿奇霉素片,改为希舒美牌阿奇霉素冲剂。胶囊片改为冲剂,如阿莫西林将囊,改为海南三叶制药有限公司的强必林颗粒。

  3.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解释工作通俗易懂如果必须用药,副作用不可避免时,如莨菪类药引起口干,劝说患儿及家长接受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3.3立即更正错误,采取补救措施,并向家长道歉由于医护的失职,将药用错,将患儿甲的药施用于患儿乙,这种情况多由陪护家长发觉而拒用。如黄色的水溶性维生素注射液、红色的维生素B12注射液等,极易引起陪护家长的警觉。临床上此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总是有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

  4讨论

  用药的目的是治愈疾病,患儿抗拒使用药品的实质是自我保护,如果强行实施用药,会增加医患关系的矛盾,若不执行医嘱,将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甚至加重病情。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认为,病人首先是社会人,在治病的同时,应注重病人本身,尊重病人参与与自己生命攸关的医疗护理活动,倾听病人抗药的理由,调查分析病人抗药行为,做好宣传教育用药相关知识,做好与病人、医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然后做出积极的改正措施,让患儿得到有效的、刺激性小的治疗,护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 刘鲁青作者单位:276826 山东日照,日照供电公司卫生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