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年第14卷第13期

抑肽酶在矫形外科手术中的血液保护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对外科手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提倡术中尽一切可能减少血液丢失,其目的不仅是为了珍惜血液资源,节约医疗成本,更重要的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输血所引起的并发症(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及免疫抑制等),同时还有减少传播疾病(如肝炎、疟疾、梅毒、艾滋病等)的危险。国内外一些学者采取了多种措施......

点击显示 收起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对外科手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提倡术中尽一切可能减少血液丢失,其目的不仅是为了珍惜血液资源,节约医疗成本,更重要的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输血所引起的并发症(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及免疫抑制等),同时还有减少传播疾病(如肝炎、疟疾、梅毒、艾滋病等)的危险。国内外一些学者采取了多种措施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从而减少库血的输注,如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高容性血液稀释、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等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异体库血的输注,但效果有限。术中预防性给予一些止血药,如6氨基己酸(EACA)和凝血酶(TA,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抑肽酶最早主要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由于它对血小板有保护作用,所以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近年来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针对其在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加以综述。

    1  分子组成

    抑肽酶是从牛肺中提取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由16种氨基酸的58个残基组成的单个多肽链,相对分子质量为6 4606 u,通过3对双硫键交叉连接;其中一对双硫键(14-38)位于分子表面,它使两段肽链(32-42,9-21)连接在一起,这一对双硫键被还原和重新氧化后不影响抑制剂活力。另外两对双硫键(5-55,30-51)位于分子内部,一旦还原后即失活。整个分子呈梨形,长29A,中部圆形部位直径19A。其活性中心为赖氨酸,位于分子的顶端。其作用位点是15位的赖氨酸和16位的丙氨酸,其中3-羟-丝氨酸残基可与多种丝氨酸蛋白酶竞争赖氨酸基而抑制其活性。

    2  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理作用

    抑肽酶静脉注射后,原形抑肽酶迅速分布于整个细胞外相,从而也使血药浓度迅速降低(半衰期23 min)。药物分布一旦达到平衡,注射后1~4 h血药浓度下降的半衰期约150 min,主要分布容积(中心室)约相当于体液的30%~50%;抑肽酶在肾脏蓄积,较小程度上在软骨组织蓄积,在肺、脾和胰腺中的浓度与血清的浓度相近,脑、肌肉、骨和肠的浓度最低。抑肽酶在肾小管被溶酶体代谢成较短的肽或氨基酸,即使给予100万KIU后,尿中也无原形抑肽酶排出。

    抑肽酶的重要作用是:(1)抑制循环中纤溶酶,能显著减少术后出血;(2)阻止血小板激活,保护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止血功能;(3)抑制中性白细胞激活和脱颗粒,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4)抑制激肽释放酶的激肽形成和血管活性效应,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5)减少补体激活,抑制C3a和C5a产生。这些特殊的药理学作用使它不仅广泛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而且已推广应用到其他非心脏大手术。

    3  抑肽酶在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在脊柱侧弯矫形术、全髋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大手术中均有应用抑肽酶的报道,其中以髋关节置换手术研究最多。Murkin等〔2〕进行了抑肽酶不同剂量(安慰药组,不用抑肽酶;小剂量组,首量05×106 KIU,无持续量;中剂量组,首量10×106 KIU,持续量025×106 KIU/h;大剂量组,首量20×106 KIU,持续量05×106 KIU/h)用于髋关节置换的多个指标的研究(异体输血率、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2 d Hb降低值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证实不同剂量抑肽酶用于髋关节术中都是安全有效的。DAmbrosio等〔3〕观察了60例髋关节移植患者,发现全麻+安慰药组术中失血、输血的病例数与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硬膜外麻醉使失血减少313%,抑肽酶使失血减少204%,而两者的结合使失血减少514%。Capdevila等〔4〕对23例髋关节、膝关节等手术患者的对比研究,发现对照组平均失血5 305ml(3 000~9 770ml),而抑肽酶组平均为1 783ml(1 140~4 955ml),术中失血减少56%,术后失血减少68%;抑肽酶组输异体红细胞2~5单位,对照组4~16单位,且抑肽酶组血小板较高,术后PT、APTT无明显差别,且D-二聚体水平较低,认为抑肽酶可明显减少围术期失血及异体输血。Iturbe等〔5〕通过79例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凝血酶降解产物(F1+2)的观察,发现接受了异体血的28例患者术后第1 d D-二聚体明显高于未输血组,而TAT、F1+2无明显差异,说明输血是导致术后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建议采用抑肽酶等新的治疗方法来减少围术期失血。

    4  抑肽酶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脊柱外科手术是对组织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特别是创面渗出较多的手术。鲁开智等〔6〕观察了60例择期行骨科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抑肽酶200万KIU后持续泵注抑肽酶50万KIU/h,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持续泵注生理盐水),发现使用了抑肽酶之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手术出血量及输异体血量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抑肽酶组平均减少出血量可达411%。分别在术前、术毕、术后6 h和24 h时间点上抽血检测血常规、血栓弹性描记图(TEG)、凝血功能指标,发现两组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栓弹性描记图(TEG)参数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表明抑肽酶既不影响凝血功能也不影响血小板计数,与文献报道相符〔7〕。证实抑肽酶在脊柱外科手术中进行血液保护是安全有效的。

    5  抑肽酶的过敏反应及处理

    Dietrich等〔8〕统计,1988~1995年248例重复使用抑肽酶的心脏手术患者,28%出现过敏反应,且距第1次使用时间不到6个月的发生率明显增高;Laxenaire等〔9〕搜索了Medline从1960~2000年英国、法国、德国报道的抑肽酶过敏的相关文献(主要为心血管手术和矫形手术),其发生率在05%~58%之间,主要的危险因素是15 d~6个月前曾经用过抑肽酶或者对牛肉、鸡蛋、奶酪和牛奶等不能耐受。抑肽酶过敏也可发生在初次使用时,Pecquet等〔10〕报告1例66岁患者心脏手术中首次应用抑肽酶过敏,Cohen等〔11〕亦报告1例儿童初次使用时过敏。

    临床表现主要有:(1)皮肤超敏反应:荨麻疹、湿疹和血管性水肿。(2)过敏性休克及其他心血管副反应:通常在给药后数分钟出现,表现为烦躁不安、胸闷、气急、恶心、呕吐、腹痛、血压下降以致意识障碍、昏迷、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有时甚至循环衰竭,心电图检测有时表现为室性早搏,ST段抬高或压低,T波低平,严重者可以出现室颤及心室停搏〔12、13〕。全身麻醉的患者主要表现在血压和心律的变化。(3)消化道超敏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4)呼吸道超敏反应:支气管哮喘。以上症状以(1)和(2)最多见,并通常合并在一起,出现持续时间不等,多数在20~30 min缓解,但个别患者可致创面渗血增多。

    防治措施主要有:(1)注意使用原则:根据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对于再次使用抑肽酶的患者可能循环中已存在特异性IgE抗体,尤其是6个月之内重复应用时要特别慎重。有作者建议先给予10 000 KIU试验量,首次量推迟到体外循环开始再给予,且给予H1/H2阻滞剂〔8〕,一般来讲,可以先给2 500 KIU试验量,10~15 min无明显反应再给全量,并尽量在麻醉手术平稳后再给予,对初次使用者因亦有可能过敏,同样应先给予试验量。(2)减敏疗法: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皮下注射的方法阻断超敏反应的发生,此方法对于围术期病人能否施行,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3)阻止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用地塞米松1~2 mg/kg缓慢静滴来稳定细胞膜,也可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前列腺素、甲基黄嘌呤、氨茶碱等药物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腺皮质激素,从而抑制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释放。(4)生物活性介质拮抗:H1/H2阻滞剂竞争靶细胞受体,阿司匹林拮抗缓激肽等。(5)改变效应器官反应性:使用肾上腺素、麻黄碱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腺体分泌、提升血压,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6)其他:快速补充液体,防止休克的发生、发展,维持呼吸循环稳定。

    随着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也是越来越复杂,异体输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血液保护也越来越重要。所谓“血液保护”就是指尽量减少血液中有效成分的丢失和功能的降低。其中的原则是减少出血,不输血、少输血和输自体血。血液麻醉作为一种血液保护措施,就是在麻醉后手术前选择性、预防性使用抗纤溶药、可逆性血小板抑制药使凝血系统,特别是血小板处于可逆的“休眠”状态,从而达到血液保护的目的,因其类似全麻过程故称“血液麻醉”〔14〕。

    抑肽酶是成功地用于临床的血液麻醉药,虽然它有显著的止血特性,但并不增加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15〕,这样的优点对于矫形外科的复杂手术无疑是安全和有效的。只要认识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过敏反应,抑肽酶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必将是乐观的。

    参考文献:

    〔1〕  Casati V,Guzzon D,Oppizzi M,et al.Tranexamic acid compared with highdose aprotinin in primary elective heart operations:effects on perioperative bleeding and allergenic transfusion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0,120(3):520527.

    〔2〕  Murkin JM,Haig GM,Beer KJ,et al.Aprotinin decreases exposure to allogenenic blood during primary unilateral toltal hip replacement[J].J Bone Joint Surg Am,2000,82:675684.

    〔3〕  DAmbrosio A,Borghi B,Damato A,et al.Reducing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J].Int J Artif Organs,1999,22:4751.

    〔4〕  Capdevila X,Calvet Y,Biboulet P,et al.Aprotinin decreases blood loss and homologous transfus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J].Anesthesiology,1998,88(1):5057.

    〔5〕  Iturbu J,Comudella R,de Miguel R,et al.Hypercoagulability state in hip and knee surgery.Influence of ABO antigenic system and allogenic transfusion[J].Transfus Sci,1999,20:1720.

    〔6〕  鲁开智,王秀琼,温荟琳,等.肽酶血液麻醉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3):159161.

    〔7〕  Nagaoka H,Innami R,Murayama F,et al.Effects of aprotinin on prostaglandin metabolism and platelet function in open heart surgery[J].J Cardiovasc Surg,1991,32:3137.

    〔8〕  Dietrich W,Spath P,Ebell A,et al.Prevalence ofanaphylactic reactions to aprotinin:analysis of two hundred fortyeight reexposures to aprotinin in heart operation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7,113(1):194201.

  (解放军第88医院麻醉科,山东泰安  271000)

作者: 林惠琴,张劭博 综述 宁志杰 审校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