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第16卷第6期

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术后48h鼓励患者坐起,一般术后8周扶双拐下地活动,术后半年完全负重。[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只要术中复位满意,固定正确、坚强,术后正确康复锻炼......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术后48 h鼓励患者坐起,一般术后8周扶双拐下地活动,术后半年完全负重。[结果]术后随访2~3年,骨折全部愈合,有2例发生轻度髋内翻畸形。按黄公怡临床评定标准[1],优2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只要术中复位满意,固定正确、坚强,术后正确康复锻炼,临床效果满意,可避免许多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不稳定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若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2]。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更适宜手术治疗。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是一种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院自2001~2005年采用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发病部位:左侧15例,右侧17例。年龄54~78岁,平均67岁。根据Tronzo分类:Ⅲ型23例,Ⅳ型9例。损伤原因:跌摔伤19例,交通事故伤9例,坠落伤3例,压砸伤1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腰硬联合或硬膜外麻醉。在骨科牵引床上牵引,电视X线机透视指导下手术。患者仰卧位,取患侧股骨大粗隆外侧纵形直切口进入,将骨折复位,必要时用可吸收钉或进口肠线固定碎骨块。在大粗隆顶点下方2.5 cm处,选外侧骨皮质前后位中点做为导针穿入点,前倾角15°,用130°股骨颈干角定位器定位,旋入导针。透视确定导针进入头颈中的位置和深度,满意后沿导针扩孔、攻丝(骨质疏松者不攻丝),置入滑动螺钉,安装套筒钢板,轻推套筒钢板滑入滑动螺钉尾端,骨折端加压,并将钢板与股骨干外侧骨皮质紧贴,拧入皮质骨螺钉固定于股骨干。对小粗隆部骨折可用1枚拉力螺钉固定。放松牵引,冲洗切口,负压引流,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即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48 h鼓励患者坐起,并逐渐进行髋、膝CPM功能锻炼。术后6~10周扶双拐下地活动,逐渐部分负重,6个月完全负重。

    2  结  果

    本组32例患者,随访2~3年,平均2年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有2例因自行过早负重导致轻度髋内翻畸形。按黄公怡临床评定标准,优2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3.75%。

    3  讨  论

    3.1  适应证选择

    DHS是应用AO治疗原则专为股骨粗隆部骨折设计的一种内固定物,具有良好的抗剪切应力,同时具有骨折端动、静力加压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股骨矩不完整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但DHS不适用于Ⅴ型(反粗隆间骨折类型)骨折,因骨折近端发生移位的方向与DHS螺钉滑动方向一致,无法实现骨折端的加压,相反,固定还会使骨折近端向外移位。为了避免手术失败,在Ⅴ型骨折中应避免使用DHS固定。

    3.2  术中注意事项

    良好的骨折复位可以使骨折端获得相对的稳定,应力得到分散,避免应力偏移或过度集中,使骨折端出现不稳定倾向。对于小粗隆或股骨矩部位粉碎骨折或骨皮质缺损者,力求恢复结构的完整性。因为当下肢负重时,近端股骨外侧骨皮质处于张应力,内侧骨皮质处于压应力,DHS属偏心固定,当内侧骨皮质缺损或粉碎时,压应力不能沿骨皮质传导,而集中于外侧的钢板上,会引起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的发生,并增加螺钉对股骨头的切割作用导致螺钉穿出的发生。只有骨缺损被修复,骨结构的完整性得以恢复,内固定才能取得最大的稳定性。DHS穿入点应选在股骨大粗隆顶点下2.5 cm处,在髋关节正位像上滑动螺钉位于股骨头颈部中下1/3处,在侧位像上滑动螺钉位于颈中线偏后,螺钉尖端位于皮质下5.0 mm左右,即为满意的位置。因为此区域为压力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交叉的下方,是股骨头颈部皮质最致密的部位,螺钉不易穿出。螺钉有足够长度,对股骨头有充分的把持力。切忌将DHS螺钉置于股骨头上1/3区,因此骨质疏松,为负重区,螺钉易从股骨头的外上方穿出,造成内固定失败。DHS螺钉最大缺点是抗旋转能力差[3],所以术中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于滑动螺钉上方平行拧入头颈内1枚防旋螺钉。

    3.3  术后管理

    有的国外学者主张DHS内固定术后1周开始下地负重。但作者认为过早负重影响骨质愈合和容易发生并发症,应根据骨折类型、年龄、骨质状况、体质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决定功能锻炼和负重情况。对于不稳定型骨折一般术后8周X线片骨折部分愈合后即可扶拐下地部分负重。本组2例轻度髋内翻病人,属Ⅳ型骨折,均因不遵医嘱,自行过早负重所致。

 

【参考文献】
  [1] 黄公怡,文良元.转子间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3,8:637-640.

[2] 刘海春,陈允霞,杨子来,等.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1:18-20.

[3] 陈德喜,万修阳,朗继孝,等.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不同手术方式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6:431-433.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德州 253014

作者: 崔风国,丛 皎,李国顺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