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6期

动力髁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分析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动力螺钉(dynamiccondylescrew,DC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实用性。[方法]应用DC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48例,以透视下监测固定法和无X线透视固定法进行。[结论]DCS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良好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转子间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动力螺钉(dynamic condyle screw, DC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实用性。[方法]应用DC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48例,以透视下监测固定法和无X线透视固定法进行。[结果]45例获得随访, 时间8~18个月,平均10个月。优:24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7%。其中钉拔出及髋内翻畸形2例。[结论]DCS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良好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转子间骨折。

【关键词】  DCS; 不稳定转子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


     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下肢骨折。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趋势增加,该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治疗方法多样,其中手术治疗的方法已为众多学者所公认[1]。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的特点,如何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仍是目前争论较大的问题。作者自2001年1月~2007年12月选用动力髁钉(dynamic condyle screw,DC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4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探讨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8例, 男28例, 女20例;年龄65~93岁,平均71岁。交通伤撞击及高空坠落伤29例,跌倒伤19例。按Evans分型:Ⅰc型26例;Ⅰd型18例;Ⅱ型(反转子间型)4例。48例中,37例并有1~2种确定性内科疾病。全部病例为闭合性骨折。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在入院后常规行胫骨结节牵引或皮肤牵引2~14 d,平均4 d。

      术前行X线片等全面常规检查,积极治疗内科疾病,达到手术指标后可择期手术。

      DCS固定方法:患侧臀部垫高15°,髋外侧切口。切开软组织,显露大转子顶点及部分骨折线。复位后保持患肢轻度外展及内旋位,膝部抬高20°~30°。(1)透视下监测固定法:直视下复位后,在大转子顶点向股骨头下1/3方向钻入导针;在大转子顶点上向股骨头颈上1/3及大转子下2 cm处各钻入克氏针1枚,以作临时固定。选好定位针后,绞钻骨道拧入主钉及安放钉板;(2)无X线透视固定法:预先测量X线片上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颈的合适距离。直视下复位后,显露大转子顶点,沿股骨颈方向纵形切开部分髋关节囊,在关节囊内股骨颈基底上下缘各插入1把直血管钳,左手指摸准股骨头颈中点,从转子顶点向股骨头下1/3方向平行钻入导针(前倾角以在髋下垫平);再在其导针上下沿股骨颈方向钻入2枚导针以作临时固定。主钉绞刀钻套入导针后分3次进入预定位置;即边进入,边用测深钩摸刮骨道四壁,以确保绞刀钻在股骨头颈内;拧入主钉及安放钉板。

    2  疗效评价及结果

    参照病人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JOA)[2]优:12~14周骨折已骨性愈合,JOA评分为90~100分;良:15~20周骨折已骨性愈合,JOA评分为80~89分;可:骨折骨性愈合在12~20周, JOA评分为70~79分;差:骨折骨性愈合在20周以上或不愈合或畸形愈合,JOA评分为<70分。

      45例获得随访, 时间8~18个月,平均为10个月。优,24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7%。其中钉拔出及髋内翻畸形2例。

      典型病例:患者,男,72岁,住院号491884,因“摔倒致右髋疼痛,活动受限6 h”入院。专科情况:右髋微屈外旋畸形,髋部活动障碍,大转子叩压痛,骨擦感(+),肢体短缩约2 cm。X线片示:右转子顺转子间骨折,并小粗隆骨折,骨折端移位,股骨颈干角变小,呈髋内翻状。诊断:右股骨转子间Evans Ⅰc型骨折。经术前准备后,于第3 d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经髋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DCS内固定术”。术程顺利,出血约300 ml,手术厉时130 min。术后伤口恢复良好,髋关节活动好。术后X线片多次复查骨折对位及骨愈合良好(图1~6)。

    图1  骨盆平片示:右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内翻畸形  图2,3  术后1周骨盆正位、侧斜位X线片示,DCS固定术后良好  图4,5  术后6,10周X线片示骨折对位良好,有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  图6  术后8月,骨折已愈合,内固定及对位良好

    3  讨  论

    3.1  DCS固定作用分析

      近年来,有关应用DCS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的报道[3,4]。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其压应力和张应力在骨折未愈合前均集中在内固定上,故要求固定装置具有很好的对抗压应力和张应力作用。DCS为股骨髁部设计的一种支持型钉板装置,其主拉力钉套管与板成95°角,几乎与板成水平位,故其横向支托力明显加大,即承受着较大的压应力。刘振宇等人生物力学实验分析表明:在转子间骨折的固定中,测定DCS内侧皮质的应力分布明显高于PFN组,并且可提供超过体重4倍的极限载负荷[4],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从几何力学上分析,股骨头的重力垂直线与DCS主钉的平行线成85°角,而与DHS主钉平行线成45°角,前者承受的压强明显小于后者,故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分析DHS的钉头切割、滑出的几率就会明显大于DCS。

      DCS主钉下方的钉孔,可以上1枚6.5 mm直径的松质骨加压钉至头部, 可起到加压、稳定骨折端和防旋转作用。如果单钉在股骨头颈内,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或骨质疏松者,髋关节的活动很容易使钉松动,而导致骨折移位或钉头的切割、滑出;骨折线随着钉道的松动也会产生一定的剪力,故会影响骨折的愈合。DCS主钉下方钉的进入,与主钉形成了平面三角固定,使骨折段与钉板形成一体,稳定性良好。

    3.2  DCS的应用技巧注意事项

    本组资料说明,DCS对Evans Ⅰc、d型及Ⅱ型骨折固定效果较为满意。但应注意几个问题;

    3.2.1  安放主钉要求  (1)DCS主钉进点要保持在大转子顶点到股骨颈头下1/3位置;(2)正位X线片显示螺钉尖距头软骨下10 mm左右,TAD值﹤25 mm,侧位X线片示主螺钉轴与股骨颈轴夹角﹤25°;(3)主钉尾部需进入大转子骨皮质下5 mm,以便钉板靠近与加压骨折端;(4)鹅头板在主钉套管下方的钉孔,要求旋入6.5 mm直径的松质骨加压钉,钉头进入股骨头内可与主螺钉交叉;

    3.2.2  复位与固定要求  (1) 手术中不必过度剥离转子间的软组织,不需充分的暴露骨折端,可在直视及手指感觉下复位;(2) 可用多个克氏针多方向临时固定;(3)定位针要准确,要求主钉一次性成功,否则两次以上进钉会造成股骨头颈部空虚,致主钉固定失效而导致并发症的产生;(4) 较大的小转子骨折或明显移位者,可在板前骨皮质上朝小转子方向固定1~2枚螺钉;(5)对于转子间纵行大块骨折,可垂直骨折线另加1~2枚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6)严重骨质疏松者,术中发现股骨头颈的拉力钉松动无力,即可放弃内固定方案,改为人工关节置换。对于较严重的骨质疏松或年龄超过80岁的老人,无论那种内固定都增加了内固定失效的风险。故许杰等人认为:AO31-A 2.2、A 2.3型骨折可考虑行人工关节置换术[5]。本组出现2例头钉拔出,与TAD值、螺钉轴与股骨颈轴夹角过大及骨质严重疏松有关。

    3.3  围手术期的治疗

    老年人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如何掌握手术时机,对老年人的器官代偿及能否度过手术和麻醉关十分重要。应该积极调整器官功能,达到以下基本指标:(1)血压稳定在24~13kPa以下;(2)心功能不低于三级;并无频繁早搏及心动过缓;(3)Hb要在8 g/L以上;(4)血糖在8 mmol/L以下;Cr<442 μmg/L;(5)PO2>8.7kPa, 无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等;(6)近期内无心梗或脑梗、脑出血发生。作者认为:如生命体征平稳,无严格的麻醉和手术禁忌征,应积极的早日手术治疗,既解除了病人的痛苦,又可以早期活动,也便于内科病的治疗和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术后不要使用止血药,应用比较平缓的抗凝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苷、β七叶皂甙钠、复方丹参注射夜等,可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病人早期收缩患肢肌肉、活动踝关节、坐起,加强健肢活动,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术后要给一定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1] 宋世锋,姚伦龙,张熙民,等.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7:633-635.

[2] 蒋协远, 王大伟. 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52-153.

[3] 周 毅,李兴海,陈玉楼,等.动力髁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22:1700-1703.

[4] 刘振宇,刘长贵, 李 强. PFN与DC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12: 971-973.

[5] 许 杰,马若凡,彭 焰,等.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7:630-633.


作者单位:(1.海南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570311; 2.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骨科, 572600)

作者: 宋世锋, 徐孟凡, 陈世强,张熙民,张光强,曾 凡,肖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