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2期

中学教师原因不确定感对其焦虑影响的研究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中学教师原因不确定感对其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影响,探索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结果中学教师自我原因不确定感对其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都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决定系数分别为8。结论中学教师的自我原因不确定感对其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关键词】焦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学教师原因不确定感对其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影响,探索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集体调查方式,对山西省临汾市7所中学308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教师自我原因不确定感对其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都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决定系数分别为8.1%和13.0%。结论  中学教师的自我原因不确定感对其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焦虑;心理学,医学;相互影响分析

  The Effects of Causal Uncertainty on Anxiety Among Middle School Teachers

  YIN Zhongze.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0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causaluncertainty on their state anxiety and trait anxiety, and to explore new approaches to improving teachers' mental health. Methods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08 teachers in 7 middle schools in Linfen.  Results   Causaluncertainty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had apparent prediction function to their state and trait anxiety, and the decisive coefficients were 8.1% and 13.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elf causaluncertainty is influencing anxiety among middle 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  Anxiety;Psychology,medical;Transactional analysis

  原因不确定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以及周围世界所发生事件因果关系主观上的不确定程度,或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理解和发现这种因果关系的自我认知[1]。海德等[2]认为降低不确定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主要目标,也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拜伦等人[1]认为,作为不确定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原因不确定感对人的行为和思维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应该在信息搜索和加工领域更加深刻,因为这些活动与人们对原因的理解紧密相关。该研究以中学教师为对象,研究中学教师原因不确定感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影响,以进一步探索影响中学教师焦虑情绪的因素,并为提高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临汾市各中学随机抽取中学教师308名,其中包括市重点中学2所,普通中学3所,农村中学2所,采用自填问卷集体施测方式,回收问卷后剔除其中废卷,得到有效问卷262份,回收率为85.1%。

  1.2  研究工具

  1.2.1  原因不确定感量表 

  原因不确定感量表(Causal Uncertainty Scale,简称CUS),由Weary等于1994年编制,中文版量表由房慧聪[3]等人修订。该量表内在一致性系数α=0.83,r=0.62(6个月后重测)。中文原因不确定感量表采取4点评分,本研究采用的是各项得分的总和,高分表示原因不确定感高,低分表示原因不确定感低。

  1.2.2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简称STAI),由Charles D等人[4]编制,可以分别评定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前者用于评定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境的焦虑体验;后者用于评定经常的情绪体验,反映一种较为稳定的或持续存在的焦虑倾向,是一种人格特质。

  2  结果

  2.1  原因不确定感和教师焦虑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1表明,原因不确定感和焦虑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总的原因不确定感、个人原因不确定感、他人原因不确定感和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之间达到显著性相关(P<0.01)。表1  原因不确定感和教师焦虑之间的积差相关系数(略)注:P值均<0.01。

  2.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分别以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为因变量,以个人原因不确定感、他人原因不确定感和总体原因不确定感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只有自我原因不确定感进入回归方程,见表2。表2  原因不确定感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多元回归分析(略)

    自我原因不确定感对状态焦虑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它对状态焦虑变异的解释率为8.1%,对特质焦虑也有着较为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其对特质焦虑的解释率为13%。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教师的原因不确定感程度和焦虑之间有着明显的同向共变关系,即原因不确定程度越高,教师焦虑水平就越高。进一步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原因不确定感在0.001水平上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都有着明显的预测作用,其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解释率分别为8.1%和13.0%。说明中学教师总体原因不确定感2个维度中的自我原因不确定感和焦虑之间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国外归因心理学家认为:原因不确定感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变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个别差异对人的认知和情感有着很大的影响[5]。当个体原因不确定的信念被激活时,个体就会产生降低原因不确定的动机以获得原因确定。原因不确定感程度不同,必然导致人们寻求行为事件原因的动机程度上的差异。在面临同样的情景时,个体的原因不确定感越高,这种动机作用就越强烈,即个体的唤醒水平就越高,他可能会付出更多的资源去进行更多更广泛的社会信息寻找和加工行为,这使得他们的注意范围要比不确定感低者广泛得多,因而使个体体验到更高程度的焦虑情绪[5]。而原因不确定感低者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强的动机水平去寻求归因,也不会因此而体验到过多的焦虑;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社会情境中从事的归因活动次数多和努力程度大,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对行为事件的原因了解得更加清楚和准确。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越是频繁而努力地寻求有关信息进行归因,对行为事件的原因就会更加迷惑不解,原因不确定程度反而越高,从而使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1]。
 
  相对于他人原因不确定感而言,个人原因不确定感对焦虑有着更为明显的预测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中学教师的劳动方式一般都是以个人劳动为主。教师的劳动工具是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他们主要是进行独立理解、分析、组织教材,独立讲授,独立批改作业、试卷等。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只能以个体方式去进行。当然,教师的劳动成果、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集体共同创造的。教师劳动的个体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更为关注,而无暇也无必要过于关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在现代社会,中小学教师承受着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大的挑战,如竞争的加剧,教师的转岗、下岗、职称、考核是每一个中学教师都较为关注的问题。教学成绩和沉重的升学压力、繁重的教学任务、社会和家长过高的期望、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较长的工作时间、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是每一位中学教师都在大量经历和体验的事情,作为活动的体验者和经历者的角色,对于确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广大教师的一种普遍的、经常的需要。对于原因不确定感较高的教师来说,当不能确定原因时就会激活降低不确定感的动机系统,并有可能经常体验到更多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原因不确定感和焦虑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而且中学教师的自我原因不确定感对状态和特质焦虑都有着明显的解释和预测作用,这为降低目前中学教师普遍较高的焦虑水平,并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1]GIFFORD W,JOHN AE.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ausal uncertainty.J Person & Soc Psychol,1994,67(2):308-318.

  [2]JOHN AE,GIFFORD W,DARCY AR.Causal uncertainty:factor structure and relation to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factors.Person & Soc Psychol Bull,1998,24(5):451-462.

  [3]房慧聪,刘永芳.中文“原因不确定感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心理科学,2001(1):118-11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431-434.

  [5]GIFFORD W,JOHN AE.Causal uncertainty belifs and related goal structures//Handbook of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the interpersonal context.1996,(3):148-181.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临汾  041000。   

 

作者: 尹忠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