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2期

某高职院校医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夏云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自杀。态度。学生自杀是指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别人所逼迫)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据估计,全世界每天有1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则是它的8~10倍[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自杀;态度;横断面研究;学生

    自杀是指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别人所逼迫)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据估计,全世界每天有1 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则是它的8~10倍[1]。我国自杀率为23/10万,在世界上是自杀率比较高的国家,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比率在整体人群中呈现上升趋势[2]。相对大学生来说,高职学生更是一个特殊群体,深入了解其对自杀的态度,对开展有效的青少年自杀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高职院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表450份,收回421份,应答率为93.6%。其中男生138人,女生273人,临床医学134人,医学检验89人,影像学84人,护理学120人。年龄18~25岁,平均(20.48±1.1)岁。

  1.2  方法 

  调查者使用统一指导语,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OSA)》[3]进行调查。问卷共计29个条目,每个条目按完全赞同、赞同、中立、不完全赞同、不赞同5级评分,问卷内容包括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对自杀者的态度(F2)、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F3)、对安乐死的态度(F4)4个维度。各维度按2.5和3.5分2个分界值将对自杀的态度划分为3种情况,即≤2.5分为对自杀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2.5~3.5分为矛盾或中立态度,≥3.5分认为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的态度。

  用SPSS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自杀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2.1.1  总体及专业差异 

  高职院校医学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上,51.0%的学生持矛盾或中立态度,持否定或歧视态度的占38.1%,持肯定或理解态度的最少(10.9%)。在对自杀者的态度(F2)上,学生持矛盾或中立、肯定或理解态度的比例分别占54.4%和42.6%,而持否定或歧视态度的占3.1%。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F3)及安乐死的态度(F4)上,以持肯定或理解态度为主,其次为矛盾或中立态度者。各专业学生对F1,F2,F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17.82,P值均<0.05),而对F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F1,F2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以护理学专业学生居多,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者以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较多;对F4持肯定或理解态度者以影像学专业学生为多,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以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多。

  2.1.2  性别差异 

  男生与女生对F1,F2,F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5~22.00,P值均<0.05),在F1,F2上持肯定或理解态度及否定或歧视态度者男性最多,而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以女性占优;在F3上持肯定或理解、矛盾或中立态度者女性多于男性,而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者则相反;F4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3  年级差异 

  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对F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7,P=0.001),前者对其主要持肯定或理解态度,而后者对其主要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及否定或歧视态度,两者对F1,F3,F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4  父母是否为知识分子及文化程度的影响 

  父母是否为知识分子对F3有影响(χ2=9.03,P=0.029),对F1,F2,F4无影响;对F3持肯定或理解态度者以母亲是知识分子的学生为多,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以父亲是知识分子的学生居多。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的F2有影响(χ2=13.42,P=0.037),对F1,F3,F4无影响;对F2持肯定或理解及否定或歧视态度者均以父母都是大专文化程度的学生居多,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以父母均不是大专文化程度的学生居多。

  2.2  条目应答结果 

  在条目的5个选择中,3分表示对问题持完全中立的态度,其余的4个选择均表示被试对问题明确表达出赞同或不赞同的态度。3分在所有条目中被选择总的比率为22.5%,其中临床医学为19.5%,医学检验为19.9%,影像医学为23.6%,护理学为27.2%,持完全中立态度者平均不到1/4,表明多数被试对问题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各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8,P=0.000)。

  2.3  对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 

  以F1~F4为因变量,进行自杀态度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自变量分别为专业、性别、年龄、年级、生源、父母是否为知识分子、父母文化程度。性别、生源2个因素进入F1回归方程,性别、年级2个因素进入F2回归方程,性别因素进入F3回归方程,无因素进入F4回归方程。见表1。表1  对自杀态度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略)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医学生对待自杀的态度不完全相同,对自杀行为性质以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居多,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较少,持肯定或理解态度者最少;对自杀者也以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居多,但持否定或歧视、肯定或理解态度者则与自杀行为性质相反;对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以持肯定或理解态度为主,其次为否定或歧视态度,这与律师、佛教徒和医务人员及大学生的态度存在一定差异[4,5],可能与不同人群的人生经历和信仰不同等有关。

  高职院校医学生对自杀行为和自杀者多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者家属、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者均多于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且均与性别、专业有关,这与理工科、医科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不一致[6],可能与不同年级学生的阅历、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不同有关。

  从对自杀态度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发现,虽然性别、生源、年级等自变量被引入了不同的回归方程,但其回归系数以及决定系数均很小,最大的R2仅0.142,说明这些因素对自杀态度的影响很小,远非决定因素。由此可能说明,高职类医学生在性别、生源、年级等方面的差异并非导致各专业学生对自杀态度存在差异的真正原因,而可能是由其专业特征所决定的。

  由此可知,人们对自杀的态度并非是单一和孤立的,而是复杂的和变化的。因此,在预防自杀的健康教育中,干预者不但应把握自己的态度,而且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教育和引导自杀者及自杀者周围的人保持适当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李鲁,主编.社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6.

  [2]OATRIC W,CARROLL O.Measuring adolescent behaviors related to intentional injuries.Pub Heal Rep,1993,108(supp1).

  [3]肖水源,杨洪,董群惠,等.自杀态度问卷(QSA)//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364-366.

  [4]杨洪,肖水源,董群惠,等.律师、佛教徒、医务人员对自杀态度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52-254.

  [5]唐飞卿,杨宏飞.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4):282-283.

  [6]陈万海,彭涛,杨艳杰,等.理工科与医科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4):273-274.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浙江  312000。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