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2期

校园安全与中小学生伤害现况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学生保健服务1992年由同济医学院刘筱娴教授主持,卫生部妇幼司和国际儿童基金会联合在我国5个妇幼卫生项目县进行0~14岁儿童伤害死亡调查,1995年首次报道了我国青少年伤害死亡的调查结果[1]。1996年江苏省武进市第1次应用我国自己拟定的伤害界定标准,对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进行现场调查,1997年首次报道了中国青少年......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安全;创伤与损伤;学生保健服务

    1992年由同济医学院刘筱娴教授主持,卫生部妇幼司和国际儿童基金会联合在我国5个妇幼卫生项目县进行0~14岁儿童伤害死亡调查,1995年首次报道了我国青少年伤害死亡的调查结果[1]。1996年江苏省武进市第1次应用我国自己拟定的伤害界定标准,对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进行现场调查,1997年首次报道了中国青少年伤害的发生率[2]。10 a来,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对青少年伤害的发生和/或死亡情况进行调查或资料分析,目前检索到有关青少年伤害的文章已超过100篇,其中以广东、宁夏、浙江、安徽、甘肃和上海现场调查的样本量最大,资料也较完整[3-11]。

  中小学生伤害有非故意伤害、故意伤害和突发伤害事件3类。(1)非故意伤害,指无目的(无意)的伤害,如交通伤害、意外中毒、跌倒/跌落、烧伤/烫伤、碰伤/撞伤等;(2)故意伤害,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自害或加害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如斗殴、行凶、绑架、自杀、谋杀、枪击、性袭扰等暴力行为;(3)突发伤害事件,以学校师生为侵害对象,涉及破坏社会和校园秩序并造成人身财产严重损害的事件,如爆炸、火灾、毒气或化学毒物泄漏、集体劫持和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和重大事故造成的群死群伤。

  学生在学校中发生伤害的主要原因包括:(1)由安全措施不完备的校内生活与学习设施所引起,如教室、厕所、宿舍、楼梯、操场等场所,以及危险建筑物倒塌引起的伤害,此外,校园内的栏杆、围墙、水泥地面等也可能成为学生的“隐性杀手”;(2)学生在正常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和校外活动中的伤害(如跌倒、溺水、坠落、推搡和磕碰等);(3)校内外交通事故;(4)火灾、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爆炸等突发事件;(5)抢劫、绑架、凶杀、毒品、勒索和性侵犯等社会性侵害或校园内暴力。溺水是青少年第1位伤害死亡原因,每年有3万中小学生命丧“黄泉”。2004年深圳市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53人中,溺死28人;广东省在2005年6~8月,茂名、珠海、汕头、汕尾和三水等地共有33名中学生遇溺身亡,仅茂名市8月6~8日3 d中就有10名学生游泳淹死。

  交通伤害已成为导致中小学生伤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有关部门所公布的数字显示,车祸每年至少造成3万多中小学生伤亡,平均每天有12名中小学生死于车轮之下。2005年4月28日诸暨市暨阳小学的总务主任在校园内驾车,因操作不当接连撞伤14名学生;2005年5月9日哈尔滨市道里区工农小学9岁的女孩许悦在自己的学校门口,被一辆由校内开出的大货车挤死在校门的门柱上;2005年11月15日清晨,山西省沁源县在公路上跑步的初三学生被疾驰而来的载重卡车碾死21人,伤18人。

  我国10~19岁年龄组青少年的自杀死亡率为15.59/10万,每年有16 234名花季少年自杀身亡,占自杀死亡总数的1/5,这个数字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校园中的非故意伤害以跌倒、碰撞伤和食物中毒为多见,学生的跌伤、碰撞伤常发生于上下楼梯、运动、玩耍、走路和骑自行车时。楼梯伤亡事件接二连三在学校中发生:2002年内蒙古某中学因楼梯护栏被挤断,造成21人死亡、48人受伤;同年,重庆某中学学生在楼梯上互相踩挤,死伤54人;承德实验小学楼梯挤压伤13人;2005年10月25日晚,四川巴中市广纳镇中心学校下晚自习,学生经过漆黑的楼道时,被一声“鬼来了”吓得纷纷向楼下奔跑,造成8名学生被踩死,45名小学生受伤。学校的食品卫生管理不善,常常造成大批学生食物中毒:2001年9月吉林因食用学生奶造成3 000多名学生食物中毒;2005年6月17日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红石岩小学为预防水痘服用大锅药,造成150名学生中毒,1人死亡;2004年上半年广东全省发生重大食物中毒16起,中毒526人,其中学校4起,中毒159人;9月份佛山市旗峰小学、南雄中学和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龙洞分校区发生3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

  人为的灾祸和自然灾害常造成学生群死群伤,尤以火灾和水灾为多见。1994年克拉玛依友谊宾馆“12·8”大火使288名天真烂漫的儿童葬身火海;2001年6月7日江西省广播电视艺术幼儿园失火,14名幼儿被烧死;2005年12月24日晚,北京159中学高二学生小郑邀请3名同学在家过平安夜,父母为了让孩子们玩得尽兴,当夜住进了宾馆,4名学生在家通宵玩电子游戏,未关闭的游戏机因过热爆炸失火,2人殒命。2005年6月10日下午,黑龙江牡丹江地区突降暴雨,宁安市沙兰乡长安小学因洪灾造成99名学生死亡,6人失踪。

  近年来中小学校的校园暴力凸现,令全社会关注。校园暴力指在校园及其周边所发生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用Google搜索引擎检索有关“中国校园暴力”的内容,2003年获107 000项,2004年有123 000项,可见校园暴力发生频率逐年增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仅以2002年陕西省为例:陕西省旅游学校1名16岁中学生因不愿加入帮派,在学校宿舍遭到近10名女同学围殴;西安市某专科学校几名“校园恶霸”殴打劝架的同学,致一学生死亡;西安市某中学学生因打篮球发生口角,叫人在校门外将1名同学打死;周至县哑柏初中1名17岁初三男生被同学用水果刀捅进心脏死亡。2004年9月15日晚,入读兰州铁路运输技校仅3 d的学生李得怀因拒绝高年级学生的“例行搜查"(向新生索要电话磁卡),惨遭学生会干部组织的多名学生殴打,当场死亡。社会青年与学生拉帮结派,具有流动性和团伙化倾向,学生在校内外被勒索、殴打和绑架的事件有上升趋势。这种跨校、跨区的校园敲诈勒索事件,占全部校园勒索事件60%左右。2004年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校园案件2.2万起,抓获危及校园安全的违法犯罪嫌疑人2.3万名[12]。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5岁少年犯罪的案件占青少年犯罪70%以上[13]。云南省西畴县一个100多名乡村中学生组成的、以“跨世纪集团”为代号的黑社会组织,经常向学生强行索要“保护费”,动辄殴打学生,经常借故闯进校园寻衅滋事,甚至挟持女生在校外轮奸,殴打学校保卫人员,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秩序,成为当地学校一霸[14]。

  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现象在校园的延伸,社会暴力入侵校园,使危及校园安全的恶性案件不断出现。犯罪分子或出于个人恩怨,或为了报复社会,也有由精神病人引发的。例如河南省犯罪嫌疑人黄勇自2001年开始,将学生骗到家中,先后杀死中小学生17人,将尸体掩埋在室内和院内;湖北省大冶市多名歹徒冲入罗家桥中学学生宿舍抢劫,砍伤15名学生;山东省莒县犯罪嫌疑人闯入第一实验小学,持菜刀砍伤25名小学生;湖南省郴州市广宜中心小学教师刘红文精神病发作,在校内持菜刀砍死学生4名、砍伤16人;河南省汝州市犯罪嫌疑人窜入第二高中男生公寓,疯狂杀戮沉睡的学生,9人死亡,3人受伤。2003年8月17日兰州发生学生被绑架事件后,银川、珠海、昆明、安徽、长春、哈尔滨、浙江等地陆续发生几十起人质劫持事件,学生劫持多发生在学校门口附近。

  校园伤害的原因在于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缺乏安全观念及防范意识,从学校的选址、校舍的设计和建设、学校的各种基本设施、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等,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没有认真注意学生伤害预防措施的落实。发生校园暴力不是单一因素作用,而是不良教育方式、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等多种因素多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15]。家庭背景与不良家庭因素是青少年暴力的重要原因,孩子缺乏关爱和温暖,无限度的宽容、溺爱或纵容,体罚或其他激烈的行为都可能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社会环境也是滋生暴力的重要条件,社区、学校、邻里的社会氛围,如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不良媒体、书刊、影视片的作用最明显,社会对暴力的认同程度以及媒体报道暴力事件的导向都有直接的影响。伤害并不是意外,伤害有因可循,有源可究,因此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16]。广东省江门市从1998年开始对9所中小学校的3 896名学生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1999年又将这项现场干预试验在市区的33所中小学校全面推广。1 a后干预组学生伤害的发生率下降了76.70%(对照组下降6.96%);多发性伤害由19.16%下降为3.1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各类伤害均明显下降,而且中、重度伤害明显减少[17]。防范和控制校园暴力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改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充分运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做到分工有序、职责明确、责任到位,形成校园暴力防治的合力[18]。校园安全不只是学校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更是国家的一项义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

  (1)提高学校“安全第一”的认识。充分认识伤害与暴力对师生生命安全、对国家和个人财产、对学校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危害。以政府为主导,切实落实校园安全各项具体措施,教育、公安、法律、卫生等部门要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和控制措施,从政策上和财政上给予保证,真正把伤害防治当成政府行为来贯彻落实。

  (2)做好学校安全防范教育工作。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都应坚定安全观念和防范意识,从小让学生知晓什么是危险的环境、行为与习惯。防范不仅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且是一个能力问题,必须使学生懂得和学会避免伤害、躲避突如其来的危险和自我防护等基本技能。提高公众和政府官员对暴力的认识,包括政府工作人员、教师、父母、警察、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社区管理者、精神科和急诊科医生[19]。

  (3)增加学校安全防护经费投入。要贯彻“先安全,再发展”的原则,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伤害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消除伤害和暴力的隐患,使青少年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锻炼和娱乐环境。尤其要在消防、保卫和食品等方面配置可靠、质量有保证的安全设施。

  (4)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重点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整顿和取缔非法经营的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和各类流动摊点,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治安的行为,净化学校教育环境。

  (5)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高度警觉突发事件的发生,让师生都懂得应付各种灾祸事件的常识和方法,学会自救、互救的技能以及逃生的本领,组织紧急处置的演练。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大多数师生能处险不乱,听从指挥,不致惊慌失措,局面混乱。

  (6)做好道德教育。引导媒体正确传递伤害和暴力的信息,严控影视和书刊中对暴力的描述和渲染;加强对化学物品(农药、毒鼠药等)、药品和枪械管理;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咨询,培养和配备合格的心理医生。

  为了创造文明的育人环境及学校周边地区良好的治安秩序,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和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005年6月16日公安部正式向社会公布八条措施,以维护学校和幼儿园及周边良好的治安秩序,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和安全成长,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防范学生伤害与暴力,保障校园安全。

  参考文献

  [1]儿童意外死亡流行病学研究协作组.中国妇幼卫生项目县儿童意外死亡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5,33(4):206-208.

  [2]李湘生,宣英琴,朱敏,等.中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2):146-149.

  [3]黄淳,赵建华,孟宁,等.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52-255

  [4]王声氵勇,郭畅,张贵云,等.广东省四城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现况及其社会经济损失.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4):203-205.

  [5]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5,31(2):3-6.

  [6]钟节鸣,俞敏,丛黎明,等.浙江省城乡中小学生伤害现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3,24(2):120-122.

  [7]胡如英,钟节鸣,俞敏,等.浙江省城乡中小学生伤害认知和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46-147.

  [8]黄芬,郝加虎,姚应水,中小学生伤害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1 188-1 189.

  [9]姚应水,芮光来,艾东,皖南地区青少年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疾病控制杂志,2001,5(3):230-232.

  [10]冯晓刚,杨青,陈依.2001~200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5):302-305.

  [11]胡晓斌,白亚娜,屈燕,等.兰州市伤害住院青少年主要伤害类型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64-465.

  [12]我国青少年犯罪逐年增多已呈恶性发展态势.人民日报,2003-12-24(3).

  [13]马丽. 青少年犯罪年增14.18%.中国青年报,2005-09-18(13).

  [14]朱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5):231-234.

  [15]荆春霞,王声氵勇,陈青山,等.广州市中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2-23.

  [16]王声氵勇,主编.伤害流行病学.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7]卢关平,周春洪,吴霭玲,等.江门市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3):170-173.

  [18]刘振华.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其防治.湖湘论坛,2005,4(4):87-89.

  [19]荆春霞,王声氵勇.暴力的流行特征和干预对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5(1):15-17.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医学院伤害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  510632。

作者: 王声氵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