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3期

医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流行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为大学生心理疾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医科大学本科生509名进行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结果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症状检出率为22。不同年级学生的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得分差异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 分析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为大学生心理疾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医科大学本科生509名进行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症状检出率为22.40%和9.03%。不同年级学生的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焦虑情绪症状与医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对专业满意程度和就业前景评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应该对医科大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倡导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适应环境能力,以防止或降低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

  【关键词】抑郁症;焦虑;横断面研究;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医科

  The Epidemic Feature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Medical Students

  ZHAI Dechun, PAN Xiudan, HAN Suling, et al.

  Depart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Liaoning(1100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the related psychological social factor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mental diseases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A cluster stratified sample of 509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questionnaired on epidemic feature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22.40% and 9.03%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cores for SDS and SAS was found between the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to personalities, peculiar coping styles, understanding social support, life events, satisfaction with major and evaluation on employment prospects.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health education, advocate positive coping style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dapting to the environment, so as to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or anxiety.

  【Key words】 Depression;Anxiety;Crosssectional studies;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Students,medical

  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人类身心健康的重任。由于他们正处于社会转型、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处于情绪、情感丰富,但不稳定人格逐渐成熟、意志发展迅速的青年期[1]。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笔者通过对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揭示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程度,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某医科大学一、二年级各12个班中抽取6个班,三年级10个班中抽取5个班,四年级4个班中抽取2个班,发放调查问卷520份,剔除不完整答卷,得到有效问卷509份,有效回收率97.9%。其中男生209名,女生300名;平均年龄(20.79±1.28)岁。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在调查员统一指导语(说明本研究目的以及各项指导语)下,统一时间组织学生在教室独立完成。测量工具包括:(1)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2],将得分0~49归为非抑郁、焦虑情绪组,得分≥50为抑郁、焦虑情绪组;(2)艾森克个性问卷(EPQ)[3] ;(3)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4] ; (4)特质应对方式问卷[5],各条目内容以针对情绪应对为主;(5)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6],该量表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分别测定个体领悟的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6)自制问卷,包括基本情况(性别、是否单亲家庭、来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等)、所学专业满意度和对就业前景评价等。

  1.3 统计分析      

  采用SAS 6.12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包括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症状的流行特征

  2.1.1 年级分布     

  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在各年级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高分者检出率分别为22.40%和9.03%。抑郁和焦虑得分平均值和高分者分布率在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情绪分布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是二年级、三年级、一年级、四年级,其中二年级学生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焦虑情绪分布率二年级明显高于其他年级,一年级明显低于其他年级。见表1。表1不同年级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x±s)及检出情况(略)

  2.1.2 性别及城乡分布      

  SDS≥50分者男生(25.36%)高于女生(20.33%),SAS≥50分者男生(10.05%)高于女生(8.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DS≥50分者分布率农村组(26.40%)高于城市组(1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50分者分布率农村组(10.40%)高于城市组(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3  就业前景及专业满意度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     
 
  医学生不同就业前景评价组、专业满意度组的抑郁、焦虑情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3。表2   不同就业前景医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x±s)及检出率比较(略)表3 不同专业满意度医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x±s)及检出率比较(略)

  2.2 抑郁、焦虑情绪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分析      

  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医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呈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向和掩饰性与医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则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特质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与医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呈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医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则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和家庭支持因子与抑郁、焦虑情绪呈显著的负相关;生活事件总分和其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等因子与抑郁、焦虑情绪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见表4。表4  抑郁、焦虑情绪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系数(略)注:P值均<0.05。

  2.3 多元回归分析     
 
  以抑郁、焦虑情绪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就业前景评价、专业满意程度、父母文化程度、EPQ、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青少年生活事件中的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选入和剔除的标准为0.05。结果表明,就业前景评价、父亲文化程度、消极应对因子和积极应对因子、领悟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因子、生活事件中的健康适应因子和其他因子进入SDS得分的回归方程,其余各项因子未进入SDS得分回归方程;就业前景评价、EPQ中的掩饰性,特质应对方式的消极应对因子和积极应对因子,青少年生活事件中的健康适应因子进入SAS得分的回归方程,其余各项因子未进入SAS得分回归方程 。见表5。表5 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相关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3.1 抑郁、焦虑情绪的年级差异      
  
  调查发现,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在二年级和毕业择业期为高峰期。形成这种发展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医学生在校期间所遇到的学习生活事件和自身心理素质发生变化有关。目前,我国5 a制医科大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文化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与高中学习内容大部分具有衔接性,学习压力相对于高中有所减弱,加之刚入校门的一些大学生仍然处于高考紧张后的心理放松期,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对所学专业难度及其发展不甚了解,容易产生盲目乐观和轻松感。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医学专业基础课,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和学习压力陡然加大,随着人际交往日趋复杂,学习成绩差距拉大,各方面竞争加剧,一些学生容易产生担心畏难、紧张不安情绪。提示应高度重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度过由中学学习生活向大学学习生活、公共文化基础学习向专业学习的2个转型期。

  3.2 抑郁、焦虑情绪的城乡差异      

  农村生源组抑郁、焦虑情绪高于城市生源组。说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因素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提示要重视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加强医学生人文社会素质教育,重点帮助来自农村的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观念,积极应对新环境的挑战。

  3.3 家庭因素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文化修养对大学生的情绪都有重要的影响。调查发现,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明显高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医学生,可能与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对大学生影响程度较大有关。当前我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对社会人才竞争的压力体验深刻,对社会发展对科技人才要求的严格性和迫切性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子女要求比较严格,希望值比较高,且由于大部分没有受到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因此容易对子女施加一些负面影响,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当医学生的努力达不到父母期望时,便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提示尽管大学生独立性比较强,比中学生受家庭因素影响,但我国目前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知识分子家庭更应引起重视。

  3.4 心理社会因素对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应激性生活事件常常是抑郁、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抑郁、焦虑情绪与各生活事件因子相关分析发现,医学生的健康适应受阻,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受惩罚、丧失、恋爱不顺等越多,抑郁、焦虑情绪越重。其中心理压力强度最大的依次排位是健康适应、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受惩罚因子。提示应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出发,不断改革高等医学教育。

  本文研究发现,抑郁、焦虑情绪与医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自我评价、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等自身心理因素之间密切相关。从人格特征和特质应对方式方面看,医学生的神经质和精神质越明显,使用消极应对方式越多,其抑郁、焦虑情绪亦越多;而性格越外向掩饰性越高,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多,则抑郁、焦虑情绪较少。从领悟社会支持方面来看,医学生主观感知和体验到来自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因素越多,抑郁、焦虑情绪则越少。从医学生对就业前景和所学专业满意度的自我评价方面来看,医学生对就业前景和对所学专业满意度的评价越低,其抑郁、焦虑情绪则越高;反之则越低。由于目前我国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普遍认为所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他们一旦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或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困难,就会增加其心理压力[7],因此要注意提高学生对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评价能力。在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情绪调节时,应从社会心理综合因素着手,加强社会、学校、家庭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倡导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04.

  [3]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长沙:湖南医学院,1986:1-4.

  [4]刘贤臣.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6-107.

  [5]姜乾金.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0-121.

  [6]姜乾金.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1-133.

  [7]刘学年,朱宏.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应对.辽宁教育研究,2002(2):77-78.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卫生管理系心理学教研室,辽宁       110034。
             

作者: 翟德春,潘秀丹,韩素玲,牟均,周旭松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